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306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544篇
海洋学   35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24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张掖绿洲“冷岛效应”对大气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艳香 《高原气象》1993,12(1):77-83
  相似文献   
122.
提出一个求定常方程平衡数值解的方法,并利用这个方法求得了雷州半岛海风环流的稳定数值解,在一定下边界强迫下得到了和观侧相一致的环流状态,进而讨论了大气参数对海风环流的影响,试验表明,所提出的求解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伊通县放牛沟地区早古生代岩浆演化特征及其与矿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大成 《吉林地质》1990,9(2):49-56
伊通县放牛沟早古生代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其发展演化与放牛沟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关系极为密切。岩浆活动特点是先喷发后侵入,先期形成钙碱系列的火山—沉积岩系,后期为Ⅰ型中酸性岩浆侵入。该矿床既有火山沉积特征,又有后期岩浆热动力改造特点,其形成受控于岛弧构造环境、火山活动形成的矿源层、后期热动力改造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6.
皖南蛇绿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德隆  邓晋福 《地球科学》1991,16(2):143-152,T001
  相似文献   
127.
黑河地区绿洲和戈壁小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3,他引:20  
左洪超  胡隐樵 《高原气象》1994,13(3):246-256
  相似文献   
128.
用二维非静力完全弹性的中-γ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移动性热岛的大气边界层特征。试验中,热岛移速取为4m·s^-1,热岛强度取△θg=60K和30K两种。△θg=60K时,在热岛后方出现了强烈的垂直运动并形成了水平尺度为3-5km的局地环流,最大上升速度100cm·s^-1,出现在低层300-400m高度;△θg=30K时,移动热岛的边界效应比前大为减弱,且不再出现闭合的局地环流。  相似文献   
129.
黑河实验(HEIFE)──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胡隐樵  高由禧 《气象学报》1994,52(3):285-296
综合介绍“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的概况。系统分析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它们是:(1)干旱地区地表面热量平衡的基本特征:干旱地区蒸发量很小,地表热量平衡中以感热为主.潜热可以忽略不计。(2)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参数化问题:干旱地区能量和物质湍流输送的参数化必须考虑层结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误差。(3)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现象──绿洲与沙漠环境的相互作用:绿洲的“冷岛效应”和临近绿洲沙漠或戈壁的“逆湿现象”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将加深我们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ulated air flow over Andaman Islands are studied with a two-dimensional vers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meso scale model (UVMM). Using the observed synoptic data as initial conditions, 24 hr simulations are obtained for a day each in April and November. These days are chosen to study the variations in the simulated flow pattern under different synoptic conditions including precipitation effects. A large scale condensation scheme is employed to consider the effect of latent heat release on the perturb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ent heat released by condensation strengthens the intensity of perturbations and the topography accelerates the arrival of sea breeze by about an hour. The model-simulated results, given in graphical form,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