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4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91.
192.
对-20℃下冰冻,常温下酒精、甲醛溶液和Bouin氏液等保存条件下的鱼体组织(血液、肌肉、鳞片、鳍条)的DNA提取方法作了比较,并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及RAPD扩增结果验证。结果表明,除鳞片外,新鲜组织、-20℃冰冻组织以常规方法可提取出较高质量的DNA;保存于70%酒精或10%甲醛溶液中的组织,经预处理,亦可得高质量DNA;新鲜、冰冻、70%酒精或短时间10%甲醛固定的鳞片经适当预处理也可提取出较高质量的DNA。  相似文献   
193.
对-20℃下冰冻,常温下酒精、甲醛溶液和Bouin氏液等保存条件下的鱼体组织(血液、肌肉、鳞片、鳍条)的DNA提取方法作了比较,并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及RAPD扩增结果验证。结果表明,除鳞片外,新鲜组织、-20℃冰冻组织以常规方法可提取出较高质量的DNA;保存于70%酒精或10%甲醛溶液中的组织,经预处理,亦可得高质量DNA;新鲜、冰冻、70%酒精或短时间10%甲醛固定的鳞片经适当预处理也可提取出较高质量的DNA。  相似文献   
194.
一铁碎片被意外植入人体内,并在体内呆了16 a。该碎片经历了显著的形态和化学变化。铁碎片的表面呈现葡萄状或者鲕粒状。碎片转化为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以及钙的磷酸盐(可能为磷灰石)。在碎片中确认出Fe、O、P、Ca、Cl、Na、K和Mg等元素。从边缘到核心,Fe含量增加,P和Ca含量减少。碎片从人身体内吸附了Ca、P、O、Cl、Na和K。研究表明,磷灰石或者其他钙的磷酸盐能够在人体里保持稳定达16 a。然而,钙的磷酸盐与铁的氧化物或者氢氧化物混合,可能还不足以坚固到与骨头结合。本研究也表明,铁或者含铁合金在人体内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195.
三丁基锡(TBT)对牡蛎细胞基因组DNA影响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僧帽牡蛎(Saccuostrea cucullata)为材料,取其鳃进行组织培养,同时对其进行7个浓度0,0.02,0.2,2,20,200,2000μg/L的三丁基锡(TBT)处理,提取鳃细胞基因组DAN。从3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引物,对上述DNA样品进行利用RAPD-PC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TBT处理的基因组DNA与对照组样品比较有一定差异,扩增条带总数均有所减少,随TBT处理浓度的不同,条带缺失或者条带深浅变化呈明显差异性,表明不同浓度TBT处理会对DNA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模型在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选取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单纯性肝囊肿以及正常肝脏的CT增强图像各20例。对该60例肝脏CT增强图像分别进行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以及图像变换的纹理特征提取,然后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决策树归纳分类器对图像进行分类。最终分类结果与临床事实分类对照,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验证两种分类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进行分类准确性较高。决策树归纳的分类准确性远高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准确性96.7%vs76.7%,Kappa值0.95vs0.65,P〈0.05)。结论: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模型可以对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进行分类,不仅能够判断肝脏有无相关病灶,而且仅依据图像的基本特性,可以自动识别肝脏乏血供转移瘤与单纯性肝囊肿,为未来计算机辅助诊疗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及途径。  相似文献   
197.
A novel immune-related gene was expressed in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injected with Vibrio anguillarum. The complete cDNA contained a 169 bp 5’UTR, a 336 bp open reading frame (ORF) encoding 111 amino acids and a 556bp 3’UTR. Six exons and five intron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PoIR2 gene. Blastp similarity comparison showed its encoding protein had 50% similarity to Danio rerio neuromedin S (NMS), but further alignment indicated they did not have NMS C-terminal conservational signature domain. So it was not defined as an NMS homologue. Protein structure analysis indicated it had a 26aa signal peptide and was a secretory pathway protein. RT-PCR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oIR2 was quickly induced and drastically increased in liver, kidney, spleen, gills, intestine, heart, and skeletal muscle after infected with V. anguillarum.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oIR2 might play some important role in Japanese flounder immune response system. This gene was named PoIR2 (P.olivaceus immune-related gene 2,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EU224372). The mature PoIR2 peptide was expressed in BL21(DE3) pLysS using pET-32a(+) vector and a great part of the recombinant mature peptide existed as soluble type.  相似文献   
198.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初诊的 T2DM 患者(观察组)69例(女性16人,男性53人,平均年龄为(44.4±12.9)岁)及身体健康者(对照组)32例(女性15人,男性17人,平均年龄为(42.7±9.6)岁)。采用化学位移磁共振同、反相位成像技术分别测量肝脏各段的脂肪含量,比较两组间肝脏脂肪含量及 T2DM组肝脏各段的脂肪含量差异;分析 T2DM 组肝脏脂肪含量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腹壁皮下脂肪含量、腹腔脂肪含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 C 肽、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结果:T2DM 组及健康对照组肝脏平均脂肪分数分别为19.55%±3.95%及15.74%±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02,P <0.05)。T2DM 组肝脏Ⅰ至Ⅷ段的脂肪分数分别为18.67%±5.28%、19.52%±4.22%、19.37%±4.81%、19.63%±3.67%、19.39%±4.15%、19.44%±4.18%、19.67%±4.50%和20.43%±4.38%,各段的脂肪分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 =0.800,P >0.05);T2DM 组肝脏平均脂肪分数与体重(r =0.316)、身体质量指数(r =0.302)、腰围(r =0.291)、臀围(r =0.279)、腹壁皮下脂肪含量(r =0.310)、空腹胰岛素(r =0.265)及空腹 C 肽(r =0.268)呈正相关(P <0.05),而与腰臀比(r =0.195)、腹腔脂肪含量(r =0.117)、空腹血糖(r =-0.039)、血中总胆固醇(r =-0.146)、甘油三酯(r =0.240)、高密度脂蛋白(r =0.012)及低密度脂蛋白(r =-0.137)没有相关性(P >0.05)。结论:初诊 T2DM 组的肝脏脂肪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腹壁皮下脂肪含量、空腹胰岛素及空腹 C 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9.
目的:探讨具有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 R)平台的动态500排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对肝脏肿瘤CT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方法:28例确诊肝脏肿瘤患者行动态首次通过法CT灌注成像检查,所得原始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法进行重建(重建层厚2.5 mm),测量二组图像腹主动脉CT值、噪声及肝脏肿瘤灌注参数,包括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两种重建算法所测量的各项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40% ASi R与FBP和重建算法比较:腹主动脉CT值分别为(58.33±9.19)和(58.78±9.30)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40% ASi R组图像噪声(10.9±1.49)明显低于FBP组(13.20±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重建算法所测量的各项灌注参数(PS、MTT、BV和B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ASi R组图像质量评分(4.25±0.42)高于FBP组(3.7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21)。结论:基于ASi R平台的动态500排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CT灌注成像中,40% ASi R算法的图像噪声有效降低,质量显著改善。所测量的各项灌注参数与FBP重建算法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0.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FT-NIR)光谱技术,以94份具有代表性的长牡蛎鲜样组织样本的近红外(NIR)数据和其对应的化学真实值数据为基础,研究了NIR技术预测长牡蛎鲜样组织中水分、糖原、总蛋白质、总脂肪、锌、硒、牛磺酸和灰分8种成分含量的可行性,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建立了以上8种成分的NIR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交互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该实验所建立的长牡蛎鲜样组织肉质性状8项主要指标中水分、糖原和总蛋白质3种成分的NIR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建模集相关系数(RC)为0.9625—0.9902,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为0.9342—0.9863,外部验证的相关系数(REV)为0.9734—0.9915;但总脂肪、锌、硒、牛磺酸和灰分含量的建模效果不佳。实验结果表明,可以运用NIR技术快速、大批量地分析长牡蛎鲜样组织中的水分、糖原和总蛋白质3种成分含量;分析过程无需使用化学试剂,实验成本低,且对环境无污染。长牡蛎NIR多种成分含量模型的建立,对开展长牡蛎肉质分析、肉质性状选育、育种世代的鉴定及种质资源评价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