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2篇
  免费   698篇
  国内免费   745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717篇
地球物理   662篇
地质学   1745篇
海洋学   310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川西浅层储层地震“低频、强振幅”形成机理及陷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川西地区浅层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已总结出地震“低频、强振幅”油气预测模式,并早已应用于勘探中。随着该区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该模式作为已成熟的油气预测方法在一些地区出现了预测失误。这里经分析了地震“低频、强振幅”的形成机理后总结出了模式预测中典型的“陷井”,并提出了降低模式预测风险的附加条件。  相似文献   
982.
超稠油油藏转小井距蒸汽驱条件及时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蒸汽驱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热采阶段。但不是说任何时候转驱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系统研究了影响蒸汽驱开采效果的因素:原油粘度、油层有效厚度、纯总厚度比、起始含油饱和度和油层非均质性等,确定出适宜蒸汽驱开采的油藏条件。在分析稠油油藏加密吞吐后油藏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利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确定出超稠油油藏转小井距蒸汽驱的合理时机。  相似文献   
983.
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对2003年7月28日发生在晋东南和豫北区域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得出:本次暴雨过程是在中纬度西风槽与中低空切变线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前期不稳定能量的高度积累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近地面层的微弱扰动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84.
Large-scale and mesoscale analyses are made for extremely heavy rain(EHR) and meso-β scale low vortex(MSLV) in Jiad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during 6-7 July 2001.It is shown that the EHR forms in the situation of northern westerly trough linking together with southern inverted typhoon trough at northwest side of the West Pacific Ocean subtropical high.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made using a 21-layer improved REM(regional η coordinate model) for this cours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ipitation forms earlier than MSLV.and the strong convergence in wind velocity mate(WVM) triggers the strong precipitation.The formative reasons of WVM.especially the weak wind velocity center are discussed,and the formative mechanisms of the MSLV and EHR are discussed using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modeloutput physical fiel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vy rain releases latent heat and warms the air column,and enhances the low level positive vorticity that existed before.Then it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MSLV.There is a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 between low vortex and precipitation,so CISK must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相似文献   
985.
九嶷山-铜山岭-都庞岭花岗岩带低钕模式年龄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嶷山、都庞岭复式岩体分别由志留纪、中三叠世、中一晚侏罗世和志留纪、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花岗岩组成,源岩主要为壳源物质,钕模式年龄值由早至晚顺序降低,并与花岗岩的酸碱度呈负相关。最晚期的晚侏罗世金鸡岭岩体t2DM值仅1480~1410Ma,年龄偏低的原因可能是花岗岩浆源岩有部分来自相对较浅、时代较新的地壳和复式岩体区已固结成岩的早时代花岗岩。中三叠世的铜山岭岩体基性程度高,属壳幔同熔型成因,钕模式年龄1480~1380Ma,低钕模式年龄值的成因和幔源物质的加入有关。  相似文献   
986.
通过对石河子一次低压大风天气的成因分析,发现“降压增温”是其前兆。前期降水,有利的垂直风场.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低压产生持续大风的关键,并提出今后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987.
小型水库泥沙淤积成因分析及淤积量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和平 《地下水》2005,27(3):221-222,224
从河流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小型水库淤积的物理成因,探讨了小型水库入库泥沙量的估算方法,以便根据淤积量和淤积速度估算小型水库运行年限,为合理地规划小型水库的蓄水量以及兴利库容、防洪库容,发挥小型水库的最佳效益,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88.
地震序列类型的岩石破裂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花岗岩和砂岩拼合的岩样,做单面直接剪切破坏实验,并以微破裂信息存储分析系统连续采集信号。通过波形图研究发现,诸如“前破-主破-余破型”、“主破-余破型”、“群破型”、“双破或多破型”、“孤立型破裂”等都有波形记录,而大破裂前的“平静”、“密集”、“低频扰动”及“慢破裂”现象也有波形显示。这些结果与天然地震很相似。几乎所有天然地震的类型和震兆异常都能在声发射破裂实验中得到发现和验证。实验还显示,在低应力阶段破裂类型较单一,但随着应力升高和逼近主(大)破裂,破裂类型越来越多,而且低频成分变多的破裂增多,慢破裂也增多。  相似文献   
989.
陕西省数字地震台下方壳幔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广义反、透射系数的传递矩阵计算理论地震图,用快速模拟退火法搜索最佳模型,通过与地震台站实际记录的P波波形进行拟合对比,反演了陕西省13个数字地震台下方的P波速度结构。台站分布区域涉及到秦岭造山带、渭河盆地及鄂尔多斯地台三个构造区域。结果显示,3个构造区的地下速度结构差异明显,呈现了各自的构造特点。其中秦岭造山带上地壳乃至地表速度高,中下地壳出现多个低速层,可能与岩石脱水、构造滑脱带等有关;渭河盆地内上中地壳高低速度层交替出现,反映了断层活动在浅部的影响;鄂尔多斯地台有部分台站保持稳定的匀速构造。反映了古老地台地层稳定发展的特性,部分台站受到后期改造,低速层位增多。因为变化剧烈的台站分布在盆地的南部和西部。而且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区主应力场方向为近东西向,可以说秦岭北缘的断裂作用以及后来来自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是导致渭河盆地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我们讨论了速度结构与强震、地震分布以及不同构造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0.
油气区地表黄土磁化率异常直接指示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区地表黄土具有磁化率异常,早已是一 个不争的事实,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异常,以及这 种异常对探测油气藏是否具有某种指导性意义,一 直是国内外油气地球物理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之一。本文作者对油气区地表黄土磁化率异常成因 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适当的数学手段,对中国西部 某油气区黄土样品磁化率观测值进行了处理;合理 地划分出黄土磁化率背景值,根据磁化率异常确定 油气远景区和量化评价因子。经过实际油井验证, 证明了应用磁化率指示油气藏信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