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174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Ten years after the last effusive eruption and at least 15 years of seismic quiescence, volcanic seismic activity started at Colima volcano on 14 February 1991, with a seismic crisis which reached counts of more than 100 per day and showed a diversity of earthquake types. Four other distinct seismic crises followed, before a mild effusive eruption in April 1991. The second crisis preceded the extrusion of an andesitic scoriaceous lava lobe, first reported on 1 March; during this crisis an interesting temporary concentration of seismic foci below the crater was observed shortly before the extrusion was detected. The third crisis was constituted by shallow seismicity, featuring possible mild degassing explosion-induced activity in the form of hiccups (episodes of simple wavelets that repeat with diminishing amplitude), and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fumarolic activity. The growth of the new lava dome was accompanied by changing seismicity. On 16 April during the fifth crisis which consisted of some relatively large, shallow, volcanic earthquakes and numerous avalanches of older dome material, part of the newly extruded dome, which had grown towards the edge of the old dome, collapsed, producing the largest avalanches and ash flows. Afterwards, block lava began to flow slowly along the SW flank of the volcano, generating frequent small incandescent avalanches. The seismicity associated with the stages of this eruptive activity shows some interesting features: most earthquake foci were located north of the summit, some of them relatively deep (7–11 km below the summit level), underneath the saddle between the Colima and the older Nevado volcanoes. An apparently seismic quiet region appears between 4 and 7 km below the summit level. In June, harmonic tremors were det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but no changes in the eruptive activity could be correlated with them. After June, the seismicity decreasing trend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effusive activity stopped on September 1991.  相似文献   
42.
模拟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给出近几年国内外研究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3.
郯庐断裂带南段新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郯庐断裂带南段的第四纪地层不发育,尽管断裂构造岩松散而未固结成岩,也难以应用地层变位法来确定它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方式。笔者在发育断层泥的断裂露头剖面上,采集断层泥样品9个,通过扫描电镜——石英碎砾刻蚀形貌法来确定它的新动活性。根据石英碎砾的刻蚀形貌类型判定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方式;蠕滑?粘滑?从而确定郯庐断裂带南段的最新活动时代在N_2—Q_1或Q_2,活动方式以粘滑为主。  相似文献   
44.
广东大亚湾石珊瑚群落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月对位于南海北部亚热带的大亚湾和大鹏湾石珊瑚群落的分布、种类和覆盖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亚湾共有石珊瑚24种,以秘密角蜂巢珊瑚(Favites abdita)为优势种,总覆盖率为20%,大鹏湾有石珊瑚21种,以精巧扁脑珊瑚(Platygyra daedalea)为优势种,总覆盖率为7.9%。大亚湾石珊瑚群落健康状况良好,但生长稀疏,群落密度低,空间结构简单,生长带窄;与1964年、1983年、1984年和1991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覆盖率从76.6%下降到20%,优势种从枝状的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a)转变成块状或皮壳状的秘密角蜂巢珊瑚,群落生态退化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破坏活动对珊瑚本身以及生长环境造成的压力所致,包括过度捕捞、盗采珊瑚、沿岸施工和水体污染等,建议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5.
旅游原本是在和谐的审美过程中亲近自然、获得美感并得到人性抚慰和心灵小憩的活动,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和人际之间的交往去追求和实现和谐的一种途径和方式.而现实的旅游活动却并不尽如人意,反映出客我之间的误解、互相轻视、缺乏合作甚至矛盾冲突等不和谐之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旅游活动中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及影响客我关系的因素和过程.通过对人们的社会知觉、自我认知偏差、交流和沟通等心理过程以及对客我关系实质的分析,提出建立和谐客我关系的条件是服务、沟通、理解与合作,最后探讨了建立和谐客我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6.
西藏地热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赵平  谢鄂军等 《岩石学报》2002,18(4):539-550
西藏水热活动是青苦恼高原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其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和时空分布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地热流体(气、液相)中携带有中上地壳乃至地幔物质的深部信息。西藏地热流体可以区分出CO2型和N2型两类气体,其中绝大多数的地热气体样品属于CO2型气体,而典型的N2型气体则较少。前者具有岩浆热源和深循环两种成因类型,后者都是深循环成因。西藏气体样品中的He含量变化范围非常宽,最高的可达到1.5%。在门士热泉,首次检测到地幔He组分,这说明西藏地壳深处有地幔物质侵位。根据He同位素组成推断,羊八井、谷露等处的地壳熔融体中约有3%的地幔组分。西藏地热气体中的N2和Ar组分主要是大气成因,CO2组分大多以海相碳酸盐岩成因为主,混有少量有机沉积物成因CO2。当Log(H2/Ar)处于-0.8-0.3的区间时,H2/Ar地热温度计可以良好地指示热储层的温度范围。实际调查表明:西藏水热活动区大多分布在斑公错-怒江链合带以南地区,高温水热活动区主要出现在雅鲁藏布缝合带和那曲-羊八井-亚东活动构造带沿线。  相似文献   
47.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06,自引:17,他引:10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发生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控制形成了-系列断陷盆地.安徽段的断陷出现在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苏鲁段仅发生于晚白垩世,而山东潍坊以北的断陷皆出现在早第三纪,显示了伸展活动南早北晚的迁移规律.这一伸展活动叠加在前期走滑构造之上,呈现为幕式的正断层运动.现可鉴别出断裂带的伸展活动经历过5次显著的断陷事件.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构造多不同于典型的裂谷.它与中国东部同期一系列伸展盆地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一致,是太平洋板块向西正面高角度俯冲下、中国东部岩石圈上拱中出现的巨型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48.
冬半年冷空气过程中期预报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金声  王秀文  王洁颖 《气象》1996,22(1):33-37
介绍了一种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结合预报经验,运用天气学、统计学、能量学诊断、人工智能和延伸预报等多种技术手段,通过综合决策,制作冷空气过程的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9.
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从专业化部门的数量和发展水平以及专业化部门地区分布和组合两方面揭示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的基本特点。指出新形势下虽然不少县市存在专业化部门多而不精,工业结构趋同的问题,但珠江三角洲地域分工格局已开始形成。文章还讨论了形成工业地域分工特点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地域分工的措施。  相似文献   
50.
朱航 《四川地震》1993,(1):30-35
本文采用多分形的方法研究了四川西部地区20年来的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D_q谱与D_(-1),D_(-2)曲线结合震例进行分析,指出其变化与强震活动有密切联系。并结合空区理论,认为D_q(q<0)主要描述了地震空区的情况,该方法在地震前兆信息提取有中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