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2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11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郎嘉彬  王成源 《世界地质》2007,26(2):137-145
报道了在辽宁本溪牛毛岭的本溪组命名剖面的本溪组上部牙形刺化石研究的新进展。在该组上部灰岩层中发现Idiognathodus delicatus—I.podolskensis组合为代表的牙形刺动物群。该动物群中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I.delicatus,Neognathodus inaequalis,N.roundyi等晚石炭世莫斯科期标准化石的发现表明,本溪组上部可大体与莫斯科阶的中上部相对比。本溪组下部的时代可能为早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272.
内蒙古中部地区高特格产出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组合代表了该地区新近纪哺乳动物群序列中最年轻的成员,在研究蒙古高原动物群的演化与生态环境变化上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等开展了对含化石地层剖面的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研究。研究发现,这套地层主要携磁矿物为磁铁矿和矫顽力谱较宽的针铁矿。由于岩石的磁化强度很低,难以直接获得特征分量,然而通过低温分量的重磁化大圆弧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特征剩磁的磁极性,从而建立了该剖面的磁极性地层柱。在27.65m厚的剖面上,共获得四个正、反极性带::N1-R1-N2-R2,R1对应于C3n.lr,N2对应于C3n.1n。高特格动物群出露在C3n.1n-C3n.1r之间,绝对年龄在4.180~4.480Ma之间,含化石层(22.65m厚)平均沉积速率为65.2m/Ma。据此推断出采样剖面的年代在4.072-4.496Ma之间。  相似文献   
273.
Gradients in the sediment fauna comprising groundwater (GW) and hyporheic taxa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sand/silt-bottomed Marbling Brook in Western Australia. The structure of sediment invertebrate assemblages from Marbling Brook sediments and the adjacent GW were studied at five sites over 1 year and hydrological interac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a suite of abiotic factors. Although all five stream sites were upwelling, the sites differed in the degree of hydrolog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GW and surface water. Sediment fauna taxa abundances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any of the abiotic factors investigated and did not change gradually with depth. Faunal assemblages in the stream sediments were distinct from faunal assemblages in alluvial GW. While water exchanged between alluvial GW and sediment water, as shown by abiotic factors, the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faunal assemblages indicated an unpredicted complexity in the catchment with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hydrogeological situations on the decimetre scale. Sampling in sandy sediments needs to take this small-scale variability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274.
An insect, Folsomia candida, was found in a shallow aquifer along the southwestern coast of Michigan. F. candida is a standard organism for soil toxicity testing but its occurrence in groundwater is uncommon to rare, or has been under-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ttempts to correlate the presence of F. candida to water and soil parameters yielded: (1) F. candida is present in the upper 15–25 cm of topsoil, but absent in the underlying vadose zone except directly above the water table, regardless of the presence in groundwater; (2) F. candida is most abundant in groundwater 4.3–5.0 m below land surface; (3) Most F. candida occur in wells with dissolved oxygen ranging from 4 to 5 ppm; (4) F. candida is most abundant in water between about 14 and 18°C; (5) F. candida is abundant in groundwater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l, Na+, and K+; and, (6) Small differences in pore space volume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F. candida occupancy, but not the presence of F. candida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275.
贵州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介形虫动物群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维城 《地质论评》1994,40(1):87-92
贵州有许多二叠系至三叠系的连续剖面,沉积类型多样,生物化石丰富,其中介形虫化石不但类型多,数量也很丰富,保存完好,发展阶段明显。即长兴阶介形虫类型多,数量也多,壳饰复杂,以具瘤刺的为多,早三叠世早期介形虫贫乏,数量及类型都不多,壳饰以光滑或具微细纹饰的为主。根据这些介形虫类型和数量的变化,以及壳饰特征的研究,表明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附近的介形虫动物群也同其它生物一样发生了重要变化。为二叠-三叠系界线  相似文献   
276.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竹蜓)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竹蜓)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竹蜓)类化石带:(1)Eosta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fella带,(3)Pseudostaffella-Eostaffella带,(4)Profusuliena带,(5)Fusulina-Fusulinella带,(6)Protriticites-Triticites带.该套含(竹蜓)类化石地层的发现,为研究羌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活动提供了信息,也为研究该区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生物古地理、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7.
中国的洞穴与裂隙堆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万波 《第四纪研究》2000,20(2):155-164
洞穴和裂隙堆积是陆相地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它已成了我国地层表中的一个明确的时空单位,就目前信息,其地质时代从第三纪早期一直延续到第四纪晚期。本世纪发现的洞穴堆积地点上千处,其中含古人类和古猿类化石的地点已达40多个,与其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400余种。这些珍贵的史料,对研究第三纪以来洞穴堆积地层的时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8.
张雄华  章泽军 《江西地质》2000,14(4):256-258
江西修水地区下志留统新开岭组中上部笔石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带:①Pristiograptus cyphus--Monoclimacis带;②Pristiograptus gregarious带;③Monograptus带。通过与其它地区同期笔石带对比,发现本区笔石动物群属扬子区和江南区的过渡类型,并且早志留世早期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间断。  相似文献   
279.
从牙形石论关岭动物群的时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红梅 《贵州地质》2000,17(4):219-225
牙形石是关岭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门类之一,本文通过对关岭县黄土塘附近产该动物群瓦窑组部底部牙形石的初步研究,获得非常丰富的似舟刺属(paragondolella)的分子,并对其中的P.xinpuensis(sp.nov),P.wayaoensis(sp.nov)2个新种进行了描述;划分出P.polygnathiformis带;根据Neogondolella-excelsa类族演化谱系和地层对比等,认为  相似文献   
280.
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演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2006年、2009年、2011年和2013年所获得的长江口及临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样品进行功能群分类,并与相应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历年调查获得大型底栖动物分别为256种、251种、261种和343种,分为五类功能群,包括浮游生物食者(planktophagous group, Pl)、植食者(phytophagous group, Ph)、肉食者(carnivorous group, C)、杂食者(omnivorous group, O)、碎屑食者(detritivorous group, D)。研究发现在调查区域中平均生物量和平均密度均有上升,底栖动物整体趋于小型化,其中肉食者功能群占主导地位,浮游生物食者功能群增长较快,植食者功能群数量较少。环境因子中,溶解氧、硝酸盐、pH和温度对功能群生物密度的影响较大。本研究通过分析功能群演替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日后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演化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生态修复提供基本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