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55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藻类是光合自养的水生孢子植物,为了适应水下弱光的特殊生境,藻类捕光天线历经亿万年的进化,形成了特殊的结构与功能.从发现藻类捕光天线的存在到至今的70多年间,其结构解析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4个阶段:首先是利用生化及普通光谱技术研究结构组成(1950-1980年);其次是利用X-ray晶体学技术研究局部精细结构(1980年至...  相似文献   
512.
太湖秀丽白虾生物学与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太湖秀丽白虾怀卵亲体进行培养,两次共获苗1.35万余尾,在实验室内成功地实成了是苗至亲体一个生命周期的饲养,同期结合对太湖白虾的定期采样测定,分析描述了太湖白虾的生产与繁残规律,并对其食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13.
本研究采用平板分离法对具有典型症状的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进行种属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病鱼肝脏、脾脏、鳃、头肾、心脏均可观察到明显的白色炎性肉芽肿病灶,从患病鱼脾脏、肝脏和头肾的白色结节处均分离到单一外观的细菌菌落hn-1。通过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和回归感染实验证实斜带髭鲷内脏白点病的致病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分离菌具有极生鞭毛及侧鞭毛;毒力基因检测显示分离菌携带toxR、luxR、vvh、vhhtrh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主要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药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研究结果可为斜带髭鲷的内脏白点病的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14.
血细胞是甲壳动物的免疫细胞,负责抵御和清除入侵的病原。虽然血细胞在甲壳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需要不断更新,但人们对甲壳动物造血机制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前期研究发现利用红螯螯虾的肌肉提取液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造血组织细胞定向分化为颗粒细胞,但其中起到诱导分化作用的因子尚未明确。本研究对该未知血细胞分化因子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分析。首先,我们制备了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中华绒螯蟹(Erinocheir sinensis)、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红石斑鱼(Epinephelus gore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疣荔枝螺(Reishia clavigera)的肌肉提取液,测试其诱导螯虾造血组织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表明,以上各种动物的肌肉提取液均可诱导原代培养的螯虾造血组织细胞向颗粒细胞分化,说明该血细胞分化因子普遍存在于这些动物的肌肉组织中。进一步我们以螯虾肌肉提取液为实验对象,分析了血细胞分化因子的热稳定性、溶解性、带电性、对蛋白酶的耐受性以及分子量大小。结果发现该血细胞分化因子易溶于甲醇,呈电中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可耐受蛋白酶处理,分子量小于1 kDa。因此,螯虾肌肉提取液中可诱导造血组织细胞分化为颗粒细胞的血细胞分化因子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小分子类物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后续对该因子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相似文献   
515.
2021年5月于南海中层渔业资源调查中采集保存鱼类样本1尾,依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克氏蛇牙龙鰧(Kali kerberti)。蛇牙龙鰧属(Kali)隶属于鲈形目,叉齿鱼科,其突出特征为:体延长、侧扁,口大;前颌骨和齿骨具齿2行,内列齿向后弯曲、獠牙状;下颌前端联合处未骨质化;体裸露、无皮刺。克氏蛇牙龙鰧鉴别特征为:颅骨脆弱,上下颌弯曲、具鳃耙;前颌骨内列齿和齿骨中列齿显著延长、獠牙状;前颌骨内列齿5~6枚,其中4~5枚獠牙状齿;齿骨内列齿4~5枚。该调查首次在南海采集到蛇牙龙鰧属克氏蛇牙龙鰧,为南海的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可为南海叉齿鱼科鱼类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16.
海岛植被破坏严重,而适生物种少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海岛植被修复研究工作.本研究通过测定海坛岛和大屿共30种植物的夏季日间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比叶面积,为海岛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过程中适生植物的筛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坛岛和大屿的共有种中,仅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和海桐(Pittosp...  相似文献   
517.
通过野外海区挂板的方法,探讨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氨酯(PUR)6种不同材料的塑料挂板对海月水母(Aurelia sp.1)附着的影响,分析不同塑料挂板表面粗糙度和海月水母附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月水母浮浪幼虫在夏末秋初可以附着在人工投放的塑料挂板附着基上,表明海岸带工程造成的人工附着基增多可能为海月水母的附着提供便利条件;海月水母螅状幼体在不同材料塑料挂板上的附着率有明显差异,PET、PUR和PVC塑料挂板海月水母螅状幼体附着率显著大于其他3种塑料挂板,其中PUR塑料挂板海月水母螅状幼体附着率最大,附着率为3.21±0.74 ind./cm2,HDPE塑料挂板海月水母螅状幼体附着率最低为0.26±0.08 ind./cm2;海月水母浮浪幼虫附着率与不同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并不显著相关,表明塑料挂板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并不是影响海月水母螅状幼体附着率的关键因子,而不同材料塑料挂板上形成的生物膜可能也对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附着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近岸海域有害水母海月水母暴发和防控研究提供一定的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18.
于2016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以及10月(秋季)对九龙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的浮游植物多样性组成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保护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5门91属138种,其中硅藻占50.00%、绿藻占31.16%、蓝藻占8.70%、甲藻和裸藻各占5.07%.主要优势种为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atia)、舟形藻(Navicula sp.)、粗针杆藻(Synedra robusta)和菱形藻(Nitzschia sp.);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在0.82×105~4.55×105个/dm3之间,年平均数量为1.97×105个/dm3.浮游植物种类时空变化明显,而数量的空间变化较大,季节变化不太明显.Shanno-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10~3.55、1.05~3.61、0.78~0.95.多样性指数及浮游植物生物量评价结果显示,九龙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的水体为中营养状态,水质较好,但仍应加强对陆源径流和养殖废水排放进入红树林的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519.
盐度对海月水母幼体行为、附着和无性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渤海沿岸海参养殖池为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幼体的重要栖息地,海参养殖池盐度波动范围极大,因此,研究不同盐度对海月水母早期生活史的影响对于理解其环境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以海月水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盐度梯度(18、22、26、30、34和38)对海月水母浮浪幼虫行为、附着以及螅状幼体无性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运动行为存在显著影响,较高盐度环境(30、34和38)海月水母浮浪幼虫运动速度明显高于较低盐度环境(18、22和26);盐度对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附着有显著影响,相对较高盐度促进海月水母浮浪幼虫的附着,盐度为34时,海月水母浮浪幼虫附着率最高;海月水母螅状幼体无性生殖能适应较广的盐度范围,42d无性生殖实验周期后,18~34盐度环境下海月水母每个螅状幼体平均新繁殖螅状幼体个体数为2.8~3.7个,不同盐度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而极高盐度(38)显著降低海月水母的出芽生殖率(1.2个).本研究表明盐度对海月水母早期生活史不同阶段幼体具有不同影响,研究结果为黄渤海沿岸海月水母环境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20.
自雅浦海沟4个站位的12个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得到38株真菌菌株,基于形态观察和ITS序列信息对所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发现它们分别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17株)、曲霉属(Aspergillus,7株)、篮状菌属(Talaromyces,1株)、枝孢属(Cladosporium,6株)、赭霉属(Ochroconis,1株)、Meyerozyma属(1株)、梅拉菌属(Meira,1株)、Cystobasidium属(2株)、Wallemia属(1株)和红酵母属(Rhodotorula,1株)等10个属.其中青霉属、曲霉属和枝孢属菌株为优势菌株,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4.7%、18.4%和15.8%;而Wallemia属(节担菌纲)菌株是首次从深海环境中分离到.利用PCR技术在分离的深海真菌菌株中检测nir K和P450nor两种反硝化关键酶基因,结果显示nir K基因可在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枝孢菌(Cladosporium sp.)、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等6种真菌菌株中检测到,而P450nor基因仅在黄曲霉菌株中检测到.同时还通过富集培养方法从上述沉积物样品中分离获得两株反硝化枝孢菌.结果表明,雅浦海沟深海沉积物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真菌资源,它们在深海环境氮循环中起着一定作用,这将增强人们对深海环境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