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13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2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1.
郭万里  王国荣  王恒山  李瑞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02-2022112002
为适应国家发展改革的趋势,促进甘肃省地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套具有甘肃特色、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地勘业发展的“甘肃模式”。本文SWOT方法\[指分析企业在整个市场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分析了甘肃省地勘事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现状、内外部环境和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提出了甘肃地勘事业未来怎样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发挥优势、规避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途径和策略。这对于甘肃地勘产业形成统一的有机体,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产业队伍相对稳定,产业内部协调有序运行,从而保持地勘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基于ENVI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绿地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众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发射为城市绿地信息提取提供了高效的手段,如何充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现代城市进行规划和生态环境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一个完整的遥感工程在ENVI下的实现过程,包含高分辨率数据的处理、高分辨率信息提取流程的合理安排、FX模块面向对象信息提取等内容,可全面快速掌握城市绿地总量与分布现状,为绿地系统规划与日常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对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于明度变化的感受比正常视觉者更加敏感,可以弥补色相辨别的缺陷。通过针对黄色明度对比实验得出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明度对比各等级的视觉感受,找出对红绿色觉异常人群既可以容易识别又不会觉得刺眼的明度对比范围。实验结果引入地图设色,结合色彩象征意义,做出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和正常人群通用的路况地图。在路况信息清晰表达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色彩象征意义,并保证地图的观赏性。通过路况地图色彩明度对比实验制作出红绿色觉异常人群既能无障碍识别又带有警示象征意义的路况地图。  相似文献   
64.
选择以原地形依台阶式开采方式为主的稀土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国产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为主要的数据源,动态监测矿区环境复绿变化情况.首先,采用同名点自动匹配纠正影像后进行融合处理,再利用正射影像纠正技术校正融合后的影像数据;其次,采用绿色波段占0.7,近红外波段占0.3的比例合成新的绿色波段,再将新合成的绿色波段与正射纠正的影像进行波段重组处理;最后,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提取各个影像的绿地信息,精度验证通过后,将提取成果进行叠加分析,统计变化情况.研究成果表明,矿区2014年复绿成效比2013年明显,矿区复绿面积占56.35%,恢复植被任务仍需继续完成.  相似文献   
65.
Urban green commons: Insights on urban common property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hed new light on urban common property systems. We deal with urban commons in relation to urban green-space management, referring to them as urban green commons. Applying a property-rights analytic perspective, we synthesize information on urban green commons from three case-study regions in Sweden, Germany, and South Africa, and elaborate on their role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urban settings, with a focus on business sites. Cases cover both formally established types of urban green commons and bottom-up emerged community-managed habitats. As our review demonstrates, the right to actively manage urban green space is a key characteristic of urban green commons whether ownership to land is in the private, public, the club realm domain, or constitutes a hybrid of these. We discuss the important linkages among urban common property systems, social–ecological learning, and management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biodiversity. Several benefits can be associated with urban green commons, such as a reduction of costs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as designs for reconnecting city-inhabitants to the biosphere. The emergence of urban green commons appears closely linked to dealing with societal crises and for reorganizing cities; hence, they play a key role in transforming cities toward more socially and ecologically benign environments. While a range of political questions circumscribe the feasibility of urban green commons, we discuss their usefulness in manage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urban habitats, their political justification and limitation, their potential for improve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conditions for their emergence. We conclude by postulating some general policy advice.  相似文献   
66.
目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排放CO  相似文献   
67.
Fabry-Perot interferometric observations on the green coronal line (λ 5303 å) carried out during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of 1980 February 16 have yielded relative Doppler shift velocities with an accuracy of ± 7 km s-1. The values show a peak in the 30–50 km s-1 range indicating largescale macroscopic mass motion in the solar maximum corona.  相似文献   
68.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立宁波市绿地空间分布信息系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RS与GIS等现代技术最新理论和方法对宁波市绿地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宁波市绿地空间分布GIS的体系结构,详细设计了系统的实现技术路线和途径。  相似文献   
69.
城市绿地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十分注重城市公共利益的保障,在改造规划中优先落实绿地、规划道路等强制控制用地的指标,因而必然对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产生影响。本研究以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为依据,利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武汉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范闱内的绿地空间信息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景观格局分析,进而依据分析结果对城市绿地布局规划进行评价,以期为今后的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0.
种植不同作物对农田N2O和CH4排放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种植玉米(Zea mays)、大豆(Glycine max)和水稻(Oryza sativa)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6~10月系统观测了N2O和CH4的排放、土壤温度和湿度以及相关的生物学因子。玉米和水稻分别施化肥氮300 kg.hm-2,大豆未施氮肥。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类型对农田N2O和CH4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土壤-玉米系统、土壤-大豆系统和土壤-水稻系统的N2O季节性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20.5±57.6、338.0±7.5和238.8±13.6μg.m-2.h-1(N2O)。种植作物促进了农田生态系统的N2O排放,玉米地土壤和裸地土壤的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64.2±11.7和163.7±10.5μg.m-2.h-1(N2O)。土壤-玉米系统、土壤-水稻系统、玉米地土壤和裸地土壤N2O排放受土壤温度的影响,与土壤湿度无显著统计相关,但受土壤温度和水分的综合影响。土壤-大豆系统N2O排放随作物绿叶干重的增加而指数增加,与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无统计相关,由大豆作物自身氮代谢所产生的N2O-N季节总量约为6.2 kg.hm-2(N)。土壤-水稻系统CH4平均排放通量为1.7±0.1 mg.m-2.h-1(CH4),烤田抑制了稻田CH4的排放。烤田前影响稻田CH4排放的主要因素是水稻生物量,烤田后的浅水灌溉及湿润灌溉阶段的CH4排放与土壤温度和水稻生物量无关。本研究未观测到旱作农田有吸收CH4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