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427篇
测绘学   236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280篇
地质学   780篇
海洋学   20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4篇
自然地理   29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肖世国  祝光岑 《岩土力学》2013,34(5):1345-1350
为了有效地确定悬臂式抗滑桩加固的黏土边坡地震永久位移,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针对圆弧滑动式土坡破坏模式,通过对设置抗滑桩条件下土坡进行外力功率和内能耗散率的计算,按严格力学定义推导出坡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系数,进而导出与安全系数相对应的边坡地震屈服加速度计算公式,并结合Newmark滑块位移法对边坡产生的转动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推导出与边坡设计安全系数密切相关的坡体地震永久位移的详细计算公式。以5.12汶川地震卧龙测站东向地震波为例,通过对一算例边坡进行分析,给出了边坡永久位移时程曲线以及不同设计安全系数与永久位移的关系,分析了算法与Ambraseys算法的结果,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并得到不同设计安全系数时边坡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坡体永久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体永久位移随着设计安全系数的增加逐渐呈指数函数式减小变化,在较低设计安全系数下,坡体永久位移受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影响较为敏感,随着设计安全系数的提高,这种敏感性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52.
林永生  陈胜宏 《岩土力学》2013,34(4):1191-1196
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计算的边坡三维滑裂面搜索的方法,根据有限元计算的应力结果,计算可能滑裂面的安全系数,然后用遗传算法搜索出最危险滑裂面,并得出相应的安全系数作为边坡的安全度评价指标。该方法的优越性是只需进行一次有限元计算,不需要假定滑裂面,可以用于具有复杂地貌和地质构造的三维边坡。通过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程序的正确性,以大岗山水电站库区边坡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53.
孙聪  李春光  郑宏 《岩土力学》2013,34(9):2583
临界滑动面搜索是边坡稳定分析中很重要的内容,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搜索方法。基于边坡稳定性的整体分析法,建立了确定临界滑面的非线性优化模型。该模型将滑面离散点的纵坐标和安全系数都视为独立变量,目标函数取为安全系数本身,约束条件是平衡方程组和滑面凸性。由于目标函数是线性函数,约束条件至多是二次多项式,非线性程度较低,可采用经典优化算法和常见的非线性优化工具求解,比如Matlab。通过实例分析并与传统的滑面搜索方法进行对比表明,所建议的方法在数值稳定性及收敛性方面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54.
含软弱夹层边坡的三维稳定性极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浩然  黄茂松  刘怡林 《岩土力学》2013,34(Z2):156-160
边坡的三维稳定性分析比其二维平面应变模型在理论上更能反映边坡的实际情况。为研究软弱夹层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引入三维圆锥体平动破坏机构和牛角状螺旋圆锥体转动破坏机构,建立三维转动-平动组合破坏机构,并通过平面插入的方法实现破坏机构沿边坡的纵向拓展以便用于任意长度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结合算例分析,通过与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分析表明,组合破坏机构能够很好的用于含软弱夹层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并为实际工程提供一个简单有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55.
张爱军  莫海鸿 《岩土力学》2013,34(Z2):332-337
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性时,计算所得安全系数依赖于所采用的失稳评判标准。目前边坡失稳判据的多样性及其不确定性,使得计算所得安全系数的合理性及其唯一性受到了质疑,因此如何选择或改进一种既能满足工程需要又易于操作的失稳判定准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某一典型边坡算例分别按计算收敛性、特征部位位移突变性和塑性区贯通性等3 个失稳判据考查判据的合理性及其适用性,对比研究三维与二维数值所得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差异,然后对位移突变失稳判据进行了一种改进,通过绘制位移突变倍率(当前分析步位移与上一分析步位移之比)跟折减系数的关系曲线来确定边坡安全系数,并通过简化的实例模型证明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956.
迅雷作为中国使用最广泛的下载软件,给网络带来沉重的负担,而迅雷流量识别作为有效控制迅雷流量的基础,对其识别方案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对迅雷的下载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实际的抓包分析,提出一种基于行为模式的迅雷流量识别方案,并给出识别流程,最后再对该识别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对比基于特征字的流量识别方案和基于深度流检测的流量识别方案,有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957.
论述了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观测方法,并结合4个典型实例对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实践证明,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高效、采集数据丰富的物探方法,具有多种方法复合探测的优势,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8.
基于RBF的指标规范化的水安全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科学合理、计算简便和普适通用的水安全评价模型,在适当设定指标参照值cj0和指标值的规范变换式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指标规范化的水安全评价模型。采用具有全局优化的猴王遗传算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优化后对任意m(1≤m≤23)项水安全指标共同适用的水安全评价模型。应用模型对山东省水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其评价结果与其它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表明:指标规范值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为水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简单实用、结果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59.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港珠澳大桥时空压缩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跨江通道建设可极大提升海湾两岸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因此研究跨江通道对海湾地区空间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针对先前可达性模型中对非交通网络栅格均质化处理的局限,在模型中对非交通网络栅格增加自然(水面、海拔、坡度) 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影响因素处理,对既有分析模型进行改进,使得交通可达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应用该改进模型计算了港珠澳大桥两种情景下珠三角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变化,探讨港珠澳大桥对中心城市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 时间可达性分析中,在珠三角中心城市中,香港和珠海的时间可达性提高最多,而其他城市则影响较弱;② 费用可达性分析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可极大减少香港和珠海往珠三角西岸和东岸的运输费用,同时,不同的大桥通行费用情况下,费用差异产生影响的空间范围差别相同,而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则有所差别。基于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的变化,进一步讨论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产生的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能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融合和经济发展;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跨界交通需求,将成为珠江口南部的重要通道,改变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空间格局。研究对产业影响表现有所差异,香港在商贸和服务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而西岸地区的旅游业和房地产将不断受益。最后分析了政策和其他交通通道建设对港珠澳大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0.
基于手机基站数据的城市交通流量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健生  黄力  刘瑜  彭建  李卫锋  高松  康朝贵 《地理学报》2012,67(12):1657-1665
基于移动定位数据的城市内社会经济活动特征分析是人类移动性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交通流量更是这些特征的基本反映。为还原城市道路网络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分布特征,本文从产生交通流量的个体出发,对包含基站位置的手机话单数据进行系统抽样,利用蒙特卡洛方法产生个体的出行起止点,并结合当地道路交通网络求得最短路径,最后估算出一天内道路交通网络上的流量分布。通过分析发现:城市内大部分道路的流量小,使用率低,大部分交通流量集中在小部分主干道路;进一步统计分析可知,当地道路交通流量符合20/80规律,即大约20%的道路承担着80%的交通流量;而对不同类型的道路,流量分布也反映出其在城市道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此研究对于历史交通流量分布的重现、城市道路交通模式的研究以及基于此的道路网络规划情景模拟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