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421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卫星微波被动遥感云中液态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姚展予  彭亮 《气象学报》2009,67(2):331-341
卫星微波被动遥感云中液态水的研究在近30年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卫星遥感仪器的不断进步、探测精度的不断提高为卫星微波被动遥感云中液态水提供了技术和资料保障,在此基础上针对卫星微波被动遥感云中液态水技术而发展的一些统计反演方法和物理反演方法不断地得到改进、完善和提高.文中主要就各个时期发展的主要反演方法做了简要回顾,概括了这些反演方法的关键技术,评述了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由于海表和陆表的辐射特性的巨大差异,分别就海洋上空和陆地上空云中液态水的统计和物理反演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并进行了比较.针对地表比辐射率这一制约陆地上空云中液态水反演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也进行了相关评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92.
针对中国业务中期数值预报模式T213对中雨量级以上的降水预报空报比较明显的问题,文中对此模式预报的降水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T213模式预报的总降水分布主要是由可分辨尺度降水决定的,且在降水偏多最明显的地区,可分辨尺度的降水即超过或达到了观测的总降水,表明降水空报的主要原因在于可分辨尺度降水偏多。可分辨尺度降水偏多的可能原因有:土壤湿度初始化、云变量的初始化和直接产生降水的云与对流参数化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鉴于前两者是目前国际上的难点,文中针对第3个方面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相应的改进。包括在对流方案之前增加一次云方案的调用;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闭合由“动力型”改为对流有效位能调整闭合;更复杂的对流触发机制;改进冰沉降和降水通量计算。改进的主要目的是使对流参数化方案更活跃,从而减少格点尺度对流的发生。采用改进的方案,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和2005年夏季的连续滚动同化预报试验,并与中国区域400个标准站的降水观测和GPCP的全球降水观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案无论是对中国区域还是全球夏季平均的降水分布预报都好于业务,但四川省和赤道东太平洋降水偏多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区域的降水统计检验还表明,除小雨外,其他量级在大部分时效上降水的TS评分增加,预报偏差降低。  相似文献   
93.
地形动力作用对华北暴雨和云系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菲  胡娅敏  洪延超 《高原气象》2009,28(1):115-126
为了进一步研究地形对华北暴雨的影响,本文从云微物理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了2005年7月22~24日的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通过地形高度敏感性试验,详细讨论了地形高度变化对流场、云及降水微物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高度变化对水平和垂直流场的大小和分布都有较大影响;地形高度增加有利于迎风坡附近水平风场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这对云的垂直和水平发展影响都很大,尤其是对中高层云的发展影响最明显,并且能明显扩大地面降水的分布范围,地面最大降水量也有所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地形高度增加后能促进中高层云水的产生,尤其是零度层之上的过冷云水含量的增多,这大大促进了冰相粒子(雪和霰)的增多,从而使得以冷云过程为主的此次降水过程中,冰相粒子融化形成的雨水含量增多.虽然地形高度的增加会抑制云系发展前期的暖云过程,但对冷云过程有持续加强作用,而且不会明显改变云内降水的形成机制,冷云过程依然是降水的最大贡献项,总体上促进了云和降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根据2002年4月5日河南省人工催化增雨作业数据,分别采用作业区域趋势对比双比分析评估方案、区域趋势相关回归评估方案、区域趋势协变量多元回归评估方案、FCM(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评估方案、以降水量为协变量的CA—FCM评估方案和以降水量与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为协变量的CA—FCM评估方案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协变量由降水量和整层大气降水量2个组成的CA—FCM方法,由于引入了不受催化影响的物理协变量作为控制因子.以及采用了聚类分析提高了对比区和影响区相关性,其评估效果最好,显著水平高于0.05;其他评估方法评估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5.
Comet C/1853 E1 (Secchi) has a hyperbolic orbit with eccentricity 1.01060 and perihelion outside of the Earth's orbit. Integrating the orbit with barycentric coordinates backwards to 50000 AU, the approximate edge of the Oort cloud, shows that the orbit remains hyperbolic. This is still true even if plutoids additional to Pluto are included in the integration. Nor does including Galactic tidal and disc effects and possible nongravitational forces change the orbit to a high eccentricity ellipse. Although certain factors, such as unknown massive plutoids, gravitational effects by interstellar gas clouds, or unmodelled nongravitational forces operating on the comet, could change this situation, the tentative conclusion that the origin of this comet is extrasolar remains the one most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 2011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96.
地震站网全流程一体化监控平台是基于微服务框架,应用数据库、通信、并行计算等传统信息技术,结合新兴的云计算、大数据进行建设的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采用Hadoop分布式处理方案,应用Spring Cloud框架搭建,进行Docker容器封装,以标准RESTful API作为服务接口的微服务架构,实现了各应用服务模块之间的高内聚、低耦合及灵活、可扩展的特性,最终实现对地震台站运行的实时监测、高效运维和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97.
98.
We calculate the expected flux profile of comets into the planetary system from the Oort Cloud arising from Galactic tides and encounters with molecular clouds. We find that both periodic and sporadic bombardment episodes, with amplitudes an order of magnitude above background, occur on characteristic time-scales ∼25–35 Myr. Bombardment episodes occurring preferentially during spiral arm crossings may be responsible both for mass extinctions of life and the transfer of viable microorganisms from the bombarded Earth into the disturbing nebulae. Good agreement is found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and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large, well-dated terrestrial impact craters of the past 250 Myr. A weak periodicity of ∼36 Myr in the cratering record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un's recent passage through the Galactic plane, and implies a central plane density  ∼0.15 M pc−3  . This leaves little room for a significant dark matter component in the disc.  相似文献   
99.
朱正涛  蔡锋  曹超  陈沈良 《海洋通报》2019,38(4):462-471
脆弱性评估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模糊性和随机性,为有效解决评估过程中定性概念与评估指标按隶属函数定量描述这一不确定转换问题,本文基于云理论本文选取海岸地貌、海岸高程、海岸坡度、海岸缓冲能力、有效波高、道路价值和建筑价值为指标,构建了厦门岛海岸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云模型评估手段定量测度了厦门岛海岸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评估结果与客观情况比较吻合,检验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评估模型的适用性。本文提出了海岸脆弱性综合评估模型,实用有效,可以推广到与厦门岛类似的区域,为海岸管理及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0.
利用FY-4A卫星闪电成像仪LMI、TBB、地基闪电ADTD数据和NCEP-FNL再分析资料等,以2022年5月10日广东一次暴雨过程为例,对两个不同强降水区域对流云团发展演变的观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北部清远至九连山南侧的强降水1区属于典型的锋面低槽型暴雨,发生在低槽前部冷暖交汇区,珠江口西侧沿海附近的强降水2区则是暖区西南和偏南气流辐合作用的结果。此个例强降水发生前TBB迅速下降,强降水主要位于对流云团TBB低值中心梯度大值区。对流发展初期TBB逐渐下降到230 K以下,TBB变率较前1 h下降幅度可达-15℃以上,局部可达-30℃,对流云团移动前方的闪电对下一时刻对流的发展移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锋面降水中ADTD较LMI提前出现;成熟阶段TBB大范围下降到220 K以下,局部200 K以下,TBB变率减小,维持在0~-10℃,闪电达到峰值,密集闪电随着TBB≤220 K低值区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