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46篇
  免费   7811篇
  国内免费   10048篇
测绘学   1825篇
大气科学   5419篇
地球物理   8920篇
地质学   22802篇
海洋学   7722篇
天文学   5328篇
综合类   2656篇
自然地理   7333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718篇
  2022年   1610篇
  2021年   1926篇
  2020年   1883篇
  2019年   2384篇
  2018年   1867篇
  2017年   1893篇
  2016年   1956篇
  2015年   2120篇
  2014年   2876篇
  2013年   3009篇
  2012年   2828篇
  2011年   3049篇
  2010年   2730篇
  2009年   3243篇
  2008年   3250篇
  2007年   3237篇
  2006年   3092篇
  2005年   2527篇
  2004年   2310篇
  2003年   1996篇
  2002年   1627篇
  2001年   1425篇
  2000年   1314篇
  1999年   1188篇
  1998年   981篇
  1997年   805篇
  1996年   711篇
  1995年   565篇
  1994年   528篇
  1993年   454篇
  1992年   399篇
  1991年   267篇
  1990年   253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22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21.
Analysis of monthly mean river temperatures, recorded on an hourly basi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Loire since 1976, allows reconstruction 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of the annual, spring and summer water temperatures from equivalent information on air temperatures and river discharge. Since 1881, the average annual and summer temperatures of the Loire have risen by approximately 0.8?°C, this increase accelerating since the late 1980s due to the rise in air temperature and also to lower discharge rates. In addition, the thermal regime in the Orleans to Blois reach is considerably affected by the inflow of groundwater from the Calcaires de Beauce aquifer, as shown by the summer energy balance. To cite this article: F. Moatar, J. Gailhard, C. R. Geoscience 338 (2006).  相似文献   
922.
毛志新  刘宝林  夏柏如 《探矿工程》2006,33(2):52-53,62
在湖泊环境研究中,淤泥质沉积物取样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样品的取心率和原状性直接影响了环境研究的结果。重力取样器是获取湖泊、水库等水域浅层湖泊沉积物的一种经济有效、操作简单的常用工具。因此研究重力取样器的取样技术对环境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研究了重力取样器的取样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成功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的重力式取样器,非常适合环境研究机构的沉积物取样工作。  相似文献   
923.
Abstract. The Meng'entaolegai In-rich Ag-Pb-Zn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Inner Mongolia. It is one of the In-richest deposits in China. Large amounts of quartz and sulfide minerals constitute a hydrothermal quartz-sulfide vein deposit within a Hercynian acidic granite massif, which occupies an area of about 400 km2. Thirty-six orebodies, controlled strictly by the E-W trend faults, are found in the orefield of 6 km in length from east to west and 200 to 1,000 m in width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ore minerals are mainly galena, sphalerite and pyrite, and subordinate chalcopyrite, arsenopyrite, cassiterite and stannite with many Ag-minerals. The gangue minerals are mainly quartz, calcite, sericite and chlorite. Economic components of the deposit are dominated by Pb andZn (reserves of Pb and Zn are 0.17 Mt and 0.37 Mt, and their grades are 1 % and 2.3 %, respectively), with Ag, Sn, In and Cd (1,800 t Ag, >2,000 t Sn, >500 t In and 1,800 t Cd) as by-products. Indium is highly enriched in ores and its contents are 9 to 295 ppm in ores and 85 to 2,660 ppm in sphalerit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of this deposit contains 0.8–3.5 ppm In and 4–36 ppm Sn, and the two elements show a very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8672, 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 and Zn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5723, is not as good as that between In and Sn. This indicates that indium has an affinity with tin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 The authors think that this is probably the main reason why those In-rich deposits spread over the world are simultaneously enriched in tin.  相似文献   
924.
新疆和田河水资源利用与绿色走廊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和田河绿色走廊形成与演变最重要的因素。虽然和田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但年内径流量洪枯季节差异十分悬殊,人工调配水资源的难度较大。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规模扩大.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中上游人工绿洲面积扩大,下游绿色走廊植被衰竭,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走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文章分析了和田河水资源变化对下游绿色走廊兴衰的影响过程,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绿色走廊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5.
从土地征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着手,描述了土地征用的主要风险,其表现为土地征用权力滥用、侵害失地农民的权益、诱发集体土地黑市、诱发社会矛盾等方面。分析了产生风险的“公共利益需要”缺乏明确界定、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偏低或滞后、土地征用及相关制度不健全或存在缺陷等主要原因。提出了控制与规避风险的对策与措施: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完善相关制度,严格土地征用程序。  相似文献   
926.
杨涛  周德培  苏金蓉 《山地学报》2006,24(1):101-104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任务是确定边坡潜在滑面的位置及相应的安全系数,鉴于坡体位移可在现场监测中直接得到,提出边坡潜在滑面确定的位移判据,采用大变形有限元首先计算出边坡的位移场,然后在开挖面的不同高度作塑性区内的水平位移参考线,依次连接参考线上的位移突变点即得到边坡失稳的潜在滑面位置,分析滑面上的应力以及岩体抗剪强度即得到边坡的整体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927.
选择岷江上游海拔2100-2300m地段的辽东栎萌生株个体69株,测定了每株生长参数(年龄、高度、基径、冠幅)、各器官生物量及地上总生物量,分析了各器官生物量及构件分配与生长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辽东栎萌生株构件分配的大小排序为:茎干〉枝〉皮〉叶:随径级增大。茎干、大枝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比例上升,其他器官所占比例减小。辽东栎年龄与高度呈S曲线关系,其他均表现出很好的幂指数函数关系;各构件器官生物量与生长参数大多也呈幂指数函数W=aD^h(D为基径)关系。基径为估测辽东栎萌生株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最佳因子。  相似文献   
928.
塔里木河源区冰川系统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源区是我国冰川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总面积达17 745.51 km2,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30%;同时本区又属于我国升温幅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应用冰川系统变化的功能模型,对塔里木河源区冰川系统在本世纪对气候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50年,如气温比1961~1990年高出1.9~2.3℃,本区冰川面积将减少4%~6%,冰川径流将增加22%~34%,零平衡线将上升62~94 m;如此升温率持续到本世纪末,则本区冰川面积将减少10%~16%,冰川径流将会回落,但仍比本世纪初多11%~13%,零平衡线将上升156~233 m。  相似文献   
929.
实施流域生态管理的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湿地利用面临的问题,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湿地环境,解决区内上、下游用水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区域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必要遵循湿地流域分布规律,应用流域生态学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流域生态管理。一方面,要从流域角度处理好几大江湖关系、蓄泄关系、湖垸关系和山湖(河)关系等;另一方面,在流域内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流域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布局和统一规划;同时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930.
用于湿地气候效应模拟的三江平原下垫面数据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湿地的重要分布区。在20世纪的后50 a中,三江平原在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开荒后,其下垫面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湿地大面积消失,农田面积不断增加。为了认识20世纪下半叶不同时期三江平原湿地的气候效应,拟采用第三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来开展研究。而目前被广泛用于RegCM3的GL-CC数据,所反映的研究区下垫面几乎不存在沼泽湿地,这与事实严重不符,所以必须获取三江平原有沼泽湿地存在的真实的下垫面数据,才能得到可靠的湿地气候效应的模拟结果。分别选择了4期(1954年、1985年、1996年和2000年)有阶段代表性的航片、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ERDAS8.7和Arcview3.2等软件,首先得到4期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然后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类型向模式数据类型的转换,从4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中提取出了三江平原下垫面的模式数据。经过误差分析,认为获取的4期三江平原下垫面模式数据准确的反映出研究区几个时期的湿地下垫面实况,可以作为三江平原湿地气候效应模拟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