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7篇
  免费   852篇
  国内免费   2235篇
测绘学   229篇
大气科学   509篇
地球物理   1693篇
地质学   3571篇
海洋学   61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27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典型基坑开挖卸荷路径下软土三轴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秋娟  陈晓平 《岩土力学》2013,34(5):1299-1305
模拟基坑开挖下的卸荷路径,进行了不同卸荷条件下包括围压、卸荷路径和排水的卸荷流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软土在竖向卸荷试验中的回弹变形可分为瞬时回弹变形和滞后回弹变形;在应力控制式三轴试验中,围压和轴压同时卸荷时的初始变形速率较大;仅卸轴压时回弹滞后效应明显,而围压、轴压同时卸荷时由于土体产生剪切变形引起负孔压,使土体回弹滞后效应不明显;在相同卸荷路径下,排水剪切时由于土体吸水膨胀使得流变特性更明显些,且产生的负孔压最终会消散。根据试验成果,建立Merchant流变模型参数与卸荷条件的线性函数关系,并将函数关系代入Merchant模型,最终得到能考虑围压及卸荷路径影响的软土卸荷流变经验模型。研究结果为软土流变变形模型研究及卸荷后基坑变形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1]执行前,市政污泥往往直接倾倒于填埋场形成污泥库,导致垃圾设计库容显著降低。为恢复填埋场库容,许多填埋场面临污泥库的原位加固处理。通过2组模型试验,探讨真空预压处理污泥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真空预压后污泥含水率显著降低,强度提高至2~4 kPa;污泥排水固结系数随预压过程发展表现出非线性;排水板周围污泥含水率和渗透系数降低明显,阻碍离排水板较远处污泥排水固结,因此减少排水板间距可显著提高污泥处理效果;真空预压过程中污泥中孔压变化规律与常规淤泥质土有明显区别,特别是远离排水板的位置孔压消散幅度小,表明污泥中孔压消散规律不符合传统的太沙基固结理论;污泥真空预压过程中,间歇式通正气压会在处理初期阶段加快排水速率,但整体改善作用不明显;真空预压可作为污泥减量化的一种途径,如要满足后续堆载垃圾的要求,还需配合其他原位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强度。  相似文献   
943.
李滨  刘瑞琦  冯振  王文沛 《岩土力学》2013,34(11):3127-3133
为了研究Q3砂黄土强度变形特性,以甘肃永靖黑方台Q3砂黄土为研究对象,利用西安理工大学研制的真三轴仪,进行了3个围压(50、100 kPa 和200 kPa)、3个b值(0、0.25和0.5)和3个含水率(5%、10%和15%)不同工况试样破坏情况的真三轴试验。试验结果发现:(1)真三轴条件下Q3砂黄土剪切破坏方式以侧胀破坏、单缝剪切破坏为主,其次少数土样发生锥形破坏、双缝剪切破坏和T型缝剪切破坏。(2)相同围压和含水率、不同中主应力比(b)的情况下,Q3砂黄土的主应力差随中主应力比增大而增大,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为强硬化型,剪胀现象明显;中主应力比对广义剪应力和广义剪应变之间关系有一定影响,随b值增加,曲线依次增加;随b值的增加,强度降低,广义剪应力与平均球应力比(q/p)与主应变关系曲线逐渐变缓,且曲线依次降低。(3)随含水率增加,Q3砂黄土由固态向半固态转化过程中,不同中主应力比时黏聚力均出现明显降低,但内摩擦角则出现微小增加。  相似文献   
944.
贾鹏飞  孔令伟  王勇  杨爱武 《岩土力学》2013,34(11):3145-3150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兴起,轨道以及沿线附近建筑物承受低幅值小应变振动荷载的作用。对于小应变振动下土体的有限元计算,如何确定连接应力和应变之间纽带的刚度张量E,对于建立合理的预测模型来分析高速铁路轨道以及沿线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至关重要。低幅值小应变振动下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随剪应变幅值的变化是反映土体刚度及阻尼特征最重要的两个参数。通过共振柱试验发现,振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剪切模量G必须通过振动应变幅值和固结围压共同来确定,即使在小应变(剪应变幅值10-6相似文献   
945.
IV级软弱围岩相似材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伯弢  朱合华  徐前卫  明娟 《岩土力学》2013,34(Z1):109-116
以IV级围岩为参照对象,研制可用于隧道围岩稳定性物理模型试验的软弱围岩相似材料。采用的5种原材料(重晶石粉、石膏、细砂、洗衣液和水),通过直剪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三轴压缩试验测得所配相似材料的强度特征和物理力学参数,包括黏聚力c、内摩擦角?、单轴抗压强度Rc、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首先,通过试验分析每种原材料的不同比例对所配相似材料强度特征及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选择适合于模拟IV级围岩相似材料的原材料配比;其次,针对优选的材料配比所配制的相似材料,开展大量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在不同围压下该相似材料的强度及其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含水率减少或石膏含量增加导致Rc、E和c明显增大,而?降低不明显;增加砂含量可增大E 和?,但Rc值减少;石膏含量对相似材料的脆性和延性影响最明显,而含水率对相似材料的强度影响最为突出。试验结果还表明,相似材料在低围压时呈现脆性,在高围压时呈延性;就破坏准则而言,试验所得结果小于Mohr-Coulomb准则,略大于Hoek-Brown准则,但更符合Hoek-Brown准则。研制软岩相似材料的试验数据可为下一步拟开展的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46.
赵高文  樊恒辉  陈华  路立娜  石美 《岩土力学》2013,34(Z2):210-213
分散性土具有遇水易分散的特性,可导致堤坝等水利工程的冲蚀破坏。基于黏性土分散机制的研究,选用AlCl3• 6H2O、MgCl2•6H2O、CaCl2及CaO作为分散性土的化学改性材料,采用针孔试验和碎块试验对其改性效果进行判别和比较。试验表明,上述改性材料均可将分散性土改性为非分散性土,显著提高土体的抗冲蚀能力。结果说明:在分散性土中掺加高价态阳离子的可溶性盐,通过置换土粒表面钠离子或降低土体碱性,减小颗粒扩散层的厚度,可抑制土体的分散性,从而达到改性的目的;根据黏性土分散机制以及改性试验结果,提出了分散性土化学改性的原则,即改性材料中含有高价态的可溶性阳离子,或改性材料呈酸性,且环境友好,价格低廉,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947.
湿陷性黄土现场浸水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雪峰  杨校辉 《岩土力学》2013,34(Z2):222-228
预浸水是黄土力学性质研究和地基处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简要分析了进行现场浸水试验的必要性,详细评述了我国现场浸水试验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浸水试验的关键技术、湿陷变形规律和湿陷性评价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指出了现行规范中湿陷性判定、地基处理厚度、剩余湿陷量及停水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建议,最后指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948.
Three main topics including the floor motion action mechanism, the test frame design, and the target spectrum simulation presented in the paper are discussed specifically. Floor motion action mechanism is critical in understand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rchitectural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Seismic sensitiveness and earthquake response properties of the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the test frame for the shaking table test. Target spectrum simulation is also a challenging job in the shaking table test, in which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men, performance of the shaking table facilities, and the control techniques should be all considered.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49.
Horizontal bidirectional loading tests are conducted for real-sized high-damping rubber (HDR) bearings with diameters of 700 mm (HDR700) and 1300 mm (HDR1300). The hysteresis loops of these bearings under bidirectional horizontal loading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under unidirectional load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ring force measurement in the primary direction of loading increases when there is displacement in the orthogonal direction. Unusually, the maximum restoring force in the orthogonal direction to the primary loading direction occurs near zero displac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restoring forces, a rate-independent model is proposed. This model simulates well the test results under both bidirectional loading and unidirectional loading. It can reproduce the irregular restoring forces characteristics around zero displacement as described above. Bidirectional loading induced twist deformation in the HDR bearings that increased local shear strains. This phenomenon results in an early failure as observed in HDR700. The additional shear strain is estimated based on the twist deformation measured by video image analysis. The comparison of the nominal total shear stress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crease of shear stress because of bidirectional loading occurs when the average shear strain is larger than about 200%. The larger the shear strain, the greater the bidirectional effect. It is shown that the nominal total shear stress of average strain of 350% under bidirectional circular loading pattern is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s the average shear strain of 400% under unidirectional loading. This means that the average shear strain of 350% under a bidirectional circular loading corresponds to a local shear strain of 400%.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50.
潮汐触发地震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