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0篇
  免费   621篇
  国内免费   657篇
测绘学   1672篇
大气科学   371篇
地球物理   1061篇
地质学   1445篇
海洋学   512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425篇
自然地理   33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2 毫秒
941.
天气雷达作为龙卷风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具有超高时空分辨率的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较好地捕获并提前预警龙卷风。以2022年6月19日07时发生在广东佛山南海的一次龙卷风为例,详细剖析龙卷生消及雷达监测预警过程。借助雷达智能预警软件,利用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的双偏振量和超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实时反演三维风场和分析龙卷碎片(TVS)特征,能够显著提高龙卷风监测预警水平。实例表明,本次成功地提前18分钟预警龙卷,进一步说明了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在强对流天气探测方面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42.
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贵州赤水河流域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定量评估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1)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EI指数为68.15,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为良;2)赤水河流域贵州段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流域监测区内生境质量为I级,生物多样性丰富;3)流域NDVI平均值0.42,植被覆盖度高,固土护坡、水源涵养能力较强;4)流域雨水充沛,河网密布,水网密度高达6.8;5)流域土地坡度起伏大,监测区内中度以上土地侵蚀强度的土地面积约占49%。相比,流域污染负荷指数较低,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持续显现。  相似文献   
943.
根据西北黄土地区第一条地铁——西安地铁近四年地铁基坑工程的监测经验,提出了基坑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作用及其常用监测手段,介绍了轴力监测关键技术;测斜仪量测墙体位移关键技术;地裂缝段地表监测点布设的关键技术;盾构地表监测作用、监测项目、地层移动特征;监测报警注意事项。其中着重分析了黄土地区常用的内支撑形式——钢支撑监测的注意事项及常见异常测量数据的出现原因,提出温度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44.
目前仍然坚守在防洪御潮第一线的钱塘江明清古海塘,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塘段的塘趾部位存在流土现象,因此,选用合理且不破坏古海塘风貌的塘基防渗加固方案来保护古海塘十分必要。以浙江海宁某明清古海塘试验段为依托,通过现场试验,对比研究了4种塘基防渗加固保护方案,通过有限元分析、现场渗透试验、加固后开挖检验、施工期对古海塘的影响监测等手段,分析总结了各加固方案的优缺点,得到了机械适当改制后的“塘趾旋喷注浆”方案为优选方案的结论,研究成果对下一步钱塘江临江古海塘保护工程的塘基防渗加固方案选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5.
郭永丽  张文静  滕彦国 《水文》2013,33(4):45-54
以东北地区某石油烃污染场地为例,在充分掌握研究区内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相关污染监测数据的基础上,以最优化监测决策支持系统——MAROS为平台,对研究区内现有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进行优化设计。在阐述数理统计方法、Delaunay方法以及修正的CES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分别对区内单井浓度变化趋势和监测网系统污染物质量的空间矩特征、监测井的冗余性以及单井监测频率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基于MAROS平台优化结果,并结合现有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中取样点的冗余性、空间分布以及监测频率的有效性的分析,提出了该研究区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优化设计方案并分析了其相关影响因素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现有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中可以去除5口监测井,并根据每口井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及其冗余性调整为一年四次、一年一次、两年一次或不监测,进一步提高区内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监测效率、降低监测费用,并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6.
阿家岭隧道穿越既有铁路线,通过采取洞室管棚预支护、沉降反馈开挖法、加强初期支护、监控量测技术、管棚变形监测等综合治理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既有铁路的线路沉降量,保证了顺利穿越既有铁路线。该综合技术根据隧道施工条件,突破常规施工方法和工艺,为施工类似隧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7.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及进化求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模拟-优化方法建立了一个用于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包括最小化监测费用、污染物质量评估误差、污染羽一阶矩评估误差和二阶矩评估误差等4个目标函数,以充分揭示减少地下水污染监测费用与提高污染监测精度之间的权衡关系.将改进小生境Pareto遗传算法与地下水流模拟程序和污染物运移模拟程序相耦合用于求解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多目标设计模型.算例研究表明,采用进化算法求解监测网的多目标模型,能真实地反映各个目标函数间的权衡关系,并且不用考虑传统方法中惩罚因子的影响.与单目标优化模型相比,多目标优化模型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优化问题的一系列Pareto权衡解,以利于相应条件下决策者选择最为经济有效的地下水污染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948.
李卫华  车灿辉 《探矿工程》2013,40(6):70-72,76
简要论述了城市深基坑工程地下水监测的重要性,介绍了目前城市深基坑工程地下水位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地下水位监测不重视、监测孔设计及施工不合理等。并借鉴和引用水利、地质等部门的规范,对水位监测孔质量检验提出一些建议。对规范城市深基坑工程地下水位监测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9.
GPS位移监测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三峡库区典型滑坡以GPS监测数据、野外踏勘和深部位移等资料为基础,对GPS监测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测点尤其是基准点被遮挡,采集到的数据存在严重误差,对滑坡变形分析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950.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波  郑永光  蓝渝  周康辉  刘鑫华  毛旭 《气象》2017,43(7):845-855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正在从以短期预报为主调整到短期和短时预报并重的业务格局。文章从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发展与服务需求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平台及其核心技术。该平台以气象数据组织和图形化表达两个核心要求为牵引,发展了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和WEB检索与显示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基于多源观测资料、中尺度数值预报和全球数值预报,发展了集约、高效的强对流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短时预报和短期预报等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是整个平台的核心;主要核心技术包括:从不稳定与能量、水汽、抬升与垂直风切变等条件出发,以归纳总结的分类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为基础的分类强对流短期预报分析技术;应用"配料法"发展的分类分等级的强对流天气客观概率预报技术;强对流短时预报技术包括高分辨率数值预报释用、多模式预报集成、对流尺度分析、实况和模式探空分析等多项技术,重点实现了从过去3 h实况到未来12 h预报的无缝隙衔接;强对流的监测和临近预报技术在基于多源资料的强对流天气实况与强对流系统监测技术基础上,发展了基于雷达特征量、强对流实况、各类强对流指数和预警信号等多源信息的报警技术。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实现了高效、便捷地接入多种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等多项功能。在预报服务方面,基于WebGIS发展了县级分类强对流预警信号和国家级分类强对流预警预报产品共享技术,实现强对流短时预报业务的高交互性与上下互通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