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102.
申望  叶茂  王日昕  石戈  赵淑江 《台湾海峡》2011,30(2):250-256
以筛选的2个可鉴别的地中海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厚壳贻贝(M.coruscus)及其杂交后代的PCR标记(扩增核基因Glu-5’特异片段PCR标记Me14/Me17和延伸因子1α第一个内含子区段PCR标记引物EFbisF/EFbisR),对舟山海域3个贻贝主产区(马鞍列岛海域、浪岗山列岛海域、中街山列岛海域)采集的贻贝样本的种类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显示:100个马鞍列岛海域贻贝个体和30个中街山列岛海域贻贝个体均为厚壳贻贝;而54个浪岗山列岛海域贻贝样本中,16个个体(29.6%)为厚壳贻贝,38个个体(70.4%)为地中海贻贝;3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2种贻贝的杂交个体.因此,推测舟山海域地中海贻贝自然分布仅局限于局部海区,但在适宜的海区地中海贻贝可取代厚壳贻贝成为贻贝床的优势物种,舟山海域贻贝床的动态变化值得进一步关注;贻贝样本中没有检测到地中海贻贝与厚壳贻贝的杂交个体,表明调查海域可能没有杂交贻贝分布或数量极少,地中海贻贝通过杂交、基因渐渗污染厚壳贻贝基因组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03.
数字监控系统是一种监控并记录操作信息和状态的设备,在南山射电望远镜的监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Windows下天线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对主体系统中的多路监控、显示和播放、视频采集、运动检测的编程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4.
105.
为筛选能在马氏珠母贝外套膜边缘膜与中央膜区域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应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对3-磷酸脱氢酶(GAPDH)、β-肌动蛋白(β-actin)、胆色素原脱氨酶(PBGD)、微管蛋白(TUB)、TATA 盒结合蛋白(TBP)、磷脂酶A2(PLA-2)、葡萄糖苷酶(GUSB)、18S 核糖体rRNA(18SrRNA)等8 个常用的内参基因在马氏珠母贝外套膜边缘膜与中央膜区域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 及RefFinder 软件对8 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 个内参基因均可获得特异性扩增产物,但稳定性各异, 其在外套膜边缘膜和中央膜区的表达稳定性顺序依次为PBGD/TBP〉TUB〉GUSB〉18SrRNA〉PLA-2〉GAPDH〉 β-actin;在荧光定量PCR 中,PBGD 和TBP 在马氏珠母贝外套膜边缘膜和中央膜区的表达比较稳定,为研究贝壳矿化机制中理想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06.
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最大的甲烷生物汇是甲烷氧化菌的氧化作用,约占全球甲烷汇的10%.甲烷氧化菌在土壤中以多样性的群落形式存在,鉴定其群落多样性对揭示土壤中甲烷氧化的微生物学机制及全球甲烷循环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甲烷氧化菌的定义、分类和氧化甲烷的过程,对比了目前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等,提出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能很好地检测到土壤中活跃的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7.
参照GenBank发表的无乳链球菌sip、cpsE这两个高度保守基因设计两组特异性引物,应用已报道的无乳链球菌cpsL基因高度保守序列的引物作为阳性对照引物,经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参数优化,建立一种检测无乳链球菌的三重PCR方法,并应用本三重PCR方法检测40尾人工感染罗非鱼样本和22尾临床上收集的疑似无乳链球菌感染鱼样本。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检测无乳链球菌DNA样本时出现三条扩增条带,检测其他7种供试菌株DNA则不出现出任何扩增条带,对无乳链球菌DNA样本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32ng/μl,最适Mg2+浓度为37.5mmol/L,整个检测过程耗时100min左右。40尾人工感染罗非鱼的肝脏、肾脏组织DNA样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22尾疑似无乳链球菌感染鱼的肝脏、肾脏组织DNA样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7%,以上两批样本检测结果与常规细菌鉴定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8.
李江  谭姣姣 《海洋学报》2012,34(5):154-160
为了探讨胞外多糖在南极微生物低温适应性中的作用与机制,克隆了南极菌Pseudoalteromonas sp.S-15-13的引导糖基转移酶(GTF)核心片段,并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冻融循环、盐浓度、pH等条件对该糖基转移酶基因(gtf)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gtf的表达,短时的低温刺激(2℃)1 h后,gtf的表达量即上调为对照的1.5倍;而该菌经4和10℃培养24 h后gtf的表达量约为20℃时的8~12倍;经过冻融循环gtf的表达量上调,在第2个冻融循环后gtf 的表达量较对照提高了3.667倍;盐浓度对gtf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即NaCl含量为6.0 %时gtf 的表达量是对照(3.0%)的3.59倍,当NaCl含量达9.0 %时gtf 表达量则显著下调;在一定范围内(pH5.0~8.0),pH的改变会促进gtf 的表达,当pH为6.0时gtf 表达量约为pH7.0时的2倍。该结果为探讨胞外多糖在南极微生物环境适应性中的作用与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扁浒苔PCR 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扁浒苔(Ulva compressa)能够导致绿潮灾害,对其开展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是预防和控制其危害的重要技术手段。根据石莼属不同种类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域(ITS)的序列设计了一对检测扁浒苔的特异性引物,并对其反应条件和体系进行了优化。PCR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扁浒苔均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330 bp产物,而对缘管浒苔(Ulva linza)、浒苔(U.prolifera)、曲浒苔(U.flexuosae)、孔石莼(U.pertusa)的检测结果全为阴性。PCR灵敏度试验表明,该PCR体系最低可以检测到10 pg的扁浒苔DNA模板。本快速检测方法为扁浒苔的早期识别与有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相关扁浒苔产业和生态学等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0.
The aquaculture of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Echinodermata, Holothuroidea) has grown rapidly during recent year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ector of the marine industry in Northern China. However,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use of non-standard culture techniques, epidemic diseases of A. japonicus now pose increasing problems to the industry. To screen the genes with stress response to bacterial infection in sea cucumber at a genome wide level, we constructed a cDNA library from A. japonicus Selenka (Aspidochirotida: Stichopodidae) after infecting them with Vibrio sp. for 48 h. T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intestine, mesentery and coelomocyte of infected sea cucumber using Trizol and mRNA was isolated by Oligotex mRNA Kits. The ligated cDNAs were transformed into DH5α, and a library of 3.24×105 clones (3.24×105 cfu mL-1) was obtained with the sizes of inserted fragments ranging from 0.8 to 2.5 kb. Sequencing the cDNA clones resulted in a total of 1106 ESTs that passed the quality control. BlastX and BlastN searches have identified 168 (31.5%) ESTs sharing significant homology with known sequences in NCBI protein or nucleotide databases. Among a panel of 25 putative immunity-related genes, serum lectin isoform, complement component 3, complement component 3-like genes were further studied by real-time PCR and they all increased more than 5 fold in response to Vibrio sp. challenge. Our library provides a valuable molecular tool for future study of invertebrate immunity against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our gene expression data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a cucumb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