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345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Nutrient distributions across the Porcupine Ban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2.
A simple model of lower trophic level ecosystem has been created to analyze possible environmental control of primary production in eight sub-areas of the Seto Inland Sea. The primary production rates observed by Hashimotoet al. (1997a) in these sub-areas are well reproduced by the model, including horizontal processes such as horizontal transport of nutrients and vertical processes such as vertical mixing, light intensity and sinking of particulate matter. Without taking account of horizontal processes the model also successfully reproduces the observed primary production rates in some areas, but if fails to reproduce those in the others. This shows tha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horizontal transport on the primary production differs are by area. Two time scales,T z andT H, are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is difference.T z is a vertical cycling time of material,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time during which the stock of the material in the water column is utilized for primary production;T H is the horizontal transit time of the material.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horizontal process is well explained by theT H/T z ratio; that is, the horizontal transport process is important in the areas where this ratio is small. Further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nutrient supply for the primary production in each sub-area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63.
发达国家禁用(限用)含磷洗衣粉的措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于1995年4月-1996年1月对杭州西湖沉积物的若干物理,化学性状作了研究,沉降试验表明,沉积物中粒径在0.067-0.0029mm之间的颗粒占沉积物总量的80.8%,0.0029mm以下的占4.3%,基本属于粉砂级范围,沉积物受扰动后再悬浮会明显影响水体的透明度,沉积物处于中性(PH=6.60-7.40)和低厌氧状态(EH=-3mV至167mV),界面溶解氧含量在1mg/L左右,沉积物处于中性(PH  相似文献   
64.
Ash Kumar Rai 《湖泊科学》1998,10(S1):181-201
Harnessing the natural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basis of natural econom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wise use of such resources is very important to sustain the balance between immediate benefits and maintenance of the ecosystem. In Phewa, Begnas and Rupa lakes of Pokhara Valley, plankton feeding fish farming in net cage,enclosure and open water stocking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example of natural resources utilisation which sustains a number of households in surrounding lakes for economic activities. These lakes are also used for drinking water, hydroelectricity, irrigation and recreation etc. Howev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rophic status of the lak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long term sustainable use of the lakes in harmony with human activities. Here, we present the trophic status of three lakes of Pokhara Valley and discuss the impacts of human and natural activities on the trophic status of the lake. The study shows that heavy rain fall in the valley during monsoon is one of the strongest natural forces which flush out the accumulated nutrients from the lakes and migrate the eutrophication processes. Recommendations for sustainable use of lake water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5.
66.
在滇池福保湾不同区域应用Peeper(渗析膜式)技术,分析了底泥间隙水NH4 -N、Po43--p的垂向分布特征和近表层10cm内底泥的微生物活性(FDA)、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H4 -N和Po43--p浓度自上覆水向下层间隙水呈先升后降趋势,反映它们有自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潜在危害;底泥有机质(Loss-on-Ignion,LOI)、APA和FDA活性也有从表层底泥向下层逐步降低的趋势.在空问分布上,Po43--p浓度变化为河口区>湾心区>西部沿岸区>东部沿岸区,与沉积物中LOI、APA和FDA活性的大小顺序基本相同.间隙水NH4 6-N浓度与表层10cm内底泥的APA和FDA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α=0.01).Po43--p浓度与底泥APA和FDA活性具有负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很低.  相似文献   
67.
渤海冬夏季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2000年8月和2001年1月对渤海进行的两个航次的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分析渤海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各海区营养盐的结构以及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营养盐的浓度高于夏季,硅酸盐有明显的垂向结构,40多年来渤海中部硝酸盐呈现增加趋势;莱州湾浮游植物生长处于磷限制,其它海区处于氮限制;冬季叶绿素a的浓度也高于夏季,叶绿素a的季节差异可能与夏季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大量摄食有关。  相似文献   
68.
福建省浦城县是水稻和薏米的重要产区,土壤环境质量和有益营养元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基于福建省浦城县1: 5万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研究区土壤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重金属环境质量和植物生长有益元素Se进行了评价,为研究区优质土地开发、特色农产品种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供了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 植物生长必需大量元素有机质、N及碱解氮总体处于丰富—适中状态,P总体处于适中—缺乏状态,速效磷处于缺乏—很缺乏状态,K及速效钾含量丰富; 植物生长必需中量元素S的分布情况主要以丰富—适中为主; 植物生长必需微量元素Fe、B、Mn处于很缺乏状态,Mo的分布主要以很丰富—丰富为主,Zn和Cl的分布主要以很丰富—丰富为主; 植物生长有益元素Se总体处于适量状态,富硒土壤面积为6.41 km2。整体而言,浦城县土壤重金属元素达到了一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具备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土壤环境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69.
作为大洋典型地貌特征的海山,其邻近的海洋生境并不被人熟知。依据2014年冬季对热带西太平洋Y3海山及其邻近海域的综合调查,首次探讨了该海山区海水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Y3海山区是典型的热带寡营养海域。在50~125 m的深度,温跃层和高盐区双重作用对底部高浓度营养盐向上输送的阻碍,是导致真光层上部营养盐浓度较低的重要原因;同时,浮游植物和异养细菌的消耗也加剧了该区域营养盐的缺乏。Y3海山突出的地形地貌对营养盐的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海山对流经的海流产生阻碍,形成上升流,使底部高浓度的营养盐突破温跃层和高盐区的阻碍向上输送,从而使海山周围营养盐的平均浓度高于远离海山的海域。相关性分析显示,Y3海山区真光层中营养盐浓度与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和异养细菌丰度分别呈负相关、正相关、负相关(除NO2-N外)和负相关关系。海山区特殊的营养盐分布及其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是其成为一种独特的大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0.
太湖蓝藻水华的扩张与驱动因素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张民  阳振  史小丽 《湖泊科学》2019,31(2):336-344
蓝藻水华表征指标及驱动因子的多样性增加了研究人员、湖泊管理部门对于蓝藻水华扩张驱动因素的困惑,本研究通过整合太湖蓝藻水华长尺度研究的成果,将蓝藻水华扩张区分为时间扩张、空间扩张和生物量扩张3个方面,分析各自的驱动因子,系统阐述了当下太湖蓝藻水华的扩张和驱动因素.太湖蓝藻水华的时间扩张呈现由夏季集中发生向春季和秋冬季节扩张的趋势,导致春季蓝藻水华发生的提前,以及年度峰值的推迟;空间扩张呈现由西北太湖向湖心和东部湖区、乃至全湖扩张的趋势;太湖蓝藻生物量自2003年以后一直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蓝藻水华时间扩张的驱动因素相对独立,主要受气象因子的影响,风速和日照时间是主要驱动因子,风速降低和日照时间延长均有助于蓝藻水华时间的扩张;空间扩张和生物量扩张则受气象因子和富营养化的双重影响,其中影响水华空间扩张的因子较多,富营养化和气象因素的主次难以确定,一般偶发性大面积蓝藻水华受气象因子驱动,而频发性大面积蓝藻水华主要受营养盐空间分布影响;影响蓝藻生物量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总磷,另外氮磷比、水下可利用光和风速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太湖蓝藻生物量的扩张.目前表征蓝藻水华强度通常利用空间扩张或生物量扩张指标,但是均具有一定局限性,相互间也缺乏可比性,各指标用于长尺度趋势研究更为可靠,短尺度比较受方法缺陷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开发表征水华蓝藻总存量的指标以统一空间扩张和生物量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