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13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河南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河南林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林业可持续发展2000~2010年、2011~2030年、2031~2050年的阶段性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措施是大力培育商品林基地、建立覆盖全省的林业生态体系、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坚持依法治林和科教兴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搞好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林业改革、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加大宣传和领导力度等。  相似文献   
62.
影响人体体感温度的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以及太阳辐射,依据这些气象要素影响人体体感温度的原理,确定了平均气温与体感温度相同时的临界相对湿度、风速及太阳辐射值.以全国有水平面直接辐射曝辐量观测项目的77个气象台站的历年逐日4次定时观测资料为基础,把相邻两个白昼(夜间)的气温差作为因变量,相对湿度差、风速差、垂直辐射差(白昼)作为自变量,以旬为时问分辨率,建立了逐旬多元回归方程.各地所建立的逐句多元线性拟合方程拟合优度相当高,F统计量检验也充分证明线性回归方程总体成立,从气候意义、统计角度来看该方法都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3.
从江淮气旋的定义出发,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运用气旋的客观判定与追踪算法追踪江淮气旋,分析了1979-2010年江淮气旋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气旋发生的频数有显著的年际变化,但随时间变化的长期趋势并不明显。由于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且易与副高西南侧气流汇合形成气旋,因此春季是江淮气旋最活跃的季节,其中5月份江淮气旋发生次数最多;而在冬季,东亚地区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形势稳定,不易形成气旋,故秋冬季江淮气旋出现较少。受地形和下垫面等因素影响,江淮气旋生成的源地主要位于洞庭湖地区、鄱阳湖地区及大别山区东北侧。43.9%的江淮气旋中心平均降压率为0~-1 h Pa/6h,大多数江淮气旋中心最大降压率为0~-2 h Pa/6h(占66.4%),较难形成暴发性气旋。江淮气旋生命史较短,主要为1~2天。  相似文献   
64.
利用江苏近10 a(2005-2014年)暖季(5-9月)69站逐时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季节内演变以及日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北部比南部活跃,最活跃区均位于沿淮西部,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多发生在淮北东部,且空间分布集中。近10 a来江苏短时强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主要表现为北部地区减少最为显著。短时强降水季节内分布不均匀,以7月最为活跃,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在8月最为频繁;其逐候分布显示,梅期短时强降水骤增,于7月第2候达到峰值,盛夏期间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增多,8月第3候达到峰值。江苏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整体呈双峰结构,主峰和次峰分别出现在傍晚17时(北京时间,下同)和清晨07时,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多发于午后;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存在季节内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和地域性差异,其中梅期和盛夏两个高发阶段均呈单峰结构,但梅期峰值出现在清晨,盛夏阶段峰值则出现在傍晚;由南向北,日变化特征由单峰向双峰、多峰演变,在淮河以南地区日峰值大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而淮河以北地区多出现在夜间至清晨。  相似文献   
65.
在地热能源不断得到关注和利用的当今社会,对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目标决策的线性加权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地热水开发利用前景评价模型,避免了以往单纯从定性角度分析地热水开发利用前景的人为主观性及片面性,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经实例验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作者选取地热地质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开发利用现状作为层次分析法的中间层要素,进而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结合多目标决策的线性加权方法建立综合评价评分的数学模型,最后根据地热田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价,确定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6.
孟祥翼 《气象科技》2017,45(6):1049-1057
利用2000—2014年5月1日到6月10日河南省121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观测数据、欧洲中心模式预报资料,对河南省干热风天气进行分析,总结了干热风天气形势分类模型,同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了河南省干热风天气的客观预报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河南省干热风天气发生主要形势为西北气流型、高压脊型和纬向环流型3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日最高温度预报因子为前一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08:00气温、EC850hPa 24h温度预报,相对湿度预报因子为EC850hPa 24h相对湿度预报、前一日14:00相对湿度、当日08:00露点温度,风速预报因子为EC细网格过去3h10m阵风预报,建立温度、湿度和风速3要素的预报方程;利用预报方程对2014年预报时段的天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轻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2%,重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4%。  相似文献   
67.
海洋初值的形成,是开展海洋数值预报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我国的海洋预报研究中,它还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从海洋观测现状出发,对海洋初值形成的主要环节及其有关理论和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探,它包括大洋资料选取、资料质量控制、客观分析、初值化及四维同化等5个方面。作为举例,对SST(海表温度)模式的初值形成方法进行了阐述,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是稳定而有效的,尽管是初步的。  相似文献   
68.
69.
杨世莹  白珊 《海洋预报》1995,12(4):18-25
这是一个根据Gauss-Markov原理建立的标量场客观分析方法,并在资料的模拟中得到了应用。在这个方法的推导过程中还给出了计算r.m.s误差的公式。通过试错调整格点的空间结构,可以设计出有效的空间取样阵列。本文使用这个方法对温度场、气压场和高度场分别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这个方法简单、方便,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0.
The concrete-steel platform structure is rather complicated because it involves such materials as concrete, reinforcing bars, steel, and so on. K the traditional dimension optimization method is employed,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platform will meet many handicaps, even it cannot be implemented at all. The multilevel optimal design approach is an efficient tool for the solution of large-scal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this approach is applied to the optimal design of a concrete-steel platform, which is formulated as a system level optimal design problem and a set of uncoupled substructure level optimal design problems. The process of optimization is a process of iteration between system level and substructure level until the objective function converge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indicates that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in the optimal design of concrete-steel platfo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