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990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51.
何家雄  夏斌  张树林  阎贫  刘海岭 《中国地质》2006,33(6):1336-1344
泥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颇具特色的地震地质异常体,具有欠压实异常、高温高压特点及低密低速的地球物理特征,其展布则具有明显分带性且沿盆地北西走向呈近南北向雁行式排列。泥底辟成因及分布,主要受控于盆地快速沉降及高速沉积充填压实与排出流体不均衡所产生的巨大异常高温高压潜能.和区域控盆断裂晚期右旋走滑伸展活动。而晚期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及其他成藏条件的有效配置,则有效地控制了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952.
对沁水盆地李雅庄煤矿煤岩样品,进行了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检测到了丰富的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特别是C25、C30及头—头连接的高碳数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这些化合物被认为是甲烷菌的特征标志化合物。李雅庄煤矿煤岩沉积时为偏氧化的环境,原始环境不利于细菌发育,故检出的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应主要是成煤作用后期,煤层中甲烷菌发育的痕迹。认为李雅庄煤矿煤岩样品中丰富的、与古细菌,特别是甲烷菌有关的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化合物的检出,为该地区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在-56.3‰-61.7‰煤层气的次生生物成因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3.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藏南地区产出红、绿、黑、褐等多色调的中生代硅质岩.石英是它们的主要矿物,但不同样品的石英晶体微形貌各有特征,X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特征表现出细微差别.夏鲁和彭错林分别作为生物成因和热水成因硅质岩的代表,它们在矿物演化路径、石英晶体微形貌和集合体微结构存在差异,为利用微组构区分不同成因硅质岩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夏鲁硅质岩中生物化石残骸内存在方英石和玉髓,为反演生物成因硅质岩的矿物演变序列提供了很好的证据.硅质岩成岩过程中微组构演变和元素迁移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石英在重结晶过程中对杂质元素的剔除作用是促使某些微量元素产生富集的重要机制.从微组构角度切入硅质岩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它综合运用微区微束手段对硅质岩的微观组构特征进行测试,进而探讨微观组构信息所指示的地质意义.结果对探讨硅质岩的成因、演化和藏南地区硅质岩容矿型Au-Sb-Cs矿床的成矿机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4.
前期研究表明大陆深钻孔区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岩石的峰期变质温度达680-850℃,压力高达1-3GPa,如此高温、高压,理论上已接近和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石油死亡线,也就是说大陆深钻孔区超高压变质岩存在有机质的可能性比较小。然而,本课题通过排除大量钻井液、泥浆、添加剂以及样品分析等过程的污染,建立起特殊样品制备和检测方法,从大陆深钻孔区0-2000米超高压变质岩中检测到了微量可溶有机质和不可溶有机质。从而为大陆深钻孔区超高压变质岩中存在有机质提供了有力证据。本文还通过对可溶有机质、不可溶有机质的特征研究如生物标志物姥姣烷、植烷和干酪根、岩心样品的Rock-Eval热解分析和有机碳分析,以及与无机成因假说对比研究认为超高压变质岩中有机质的成因为有机成因。  相似文献   
955.
三维地震勘探成果数据包含丰富的三维地质信息,它保存了受地裂缝灾害影响而改变的地层结构、地球物理场信息变化的各类特征。本文利用因果岸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分析了该区地裂缝的成因,对控制其形成的三个内因——粘弹性地层、古潜山起伏形态及含水砂层空间分布进行了半定量化分析,为地裂缝灾害易发区预测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6.
滇中地区层控菱铁矿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云南滇中地区层控菱铁矿的矿床类型、原生沉积成矿作用特征、区域动力改造成矿作用特征及表生改造成矿作用特征。研究认为,该区菱铁矿的富集成因机制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点,可分为三个成矿阶段,即:原生沉积-成岩阶段,发生于1600~1500M a之间,是形成菱铁矿矿源层的重要阶段;区域动力改造阶段,发生于800~650M a之间,是菱铁矿的主要富集成矿阶段;表生改造阶段,主要发生在第三纪,是菱铁矿床形成垂直分带并再次产生改造加富作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957.
Fluid inclusions as captured in homogeneous fluids in rocks and mineral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exploring the metalloge- netic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metallic ore deposits and in investigating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igra- tion, etc.[1―6]. In regard to multiple forms of immis- cible inclusions in rocks and mineral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research has already been conducted toward the immiscible inclusions and “boiling” inclusions in CO2-H2O system…  相似文献   
958.
大兴安岭东北部哈拉巴奇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成因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哈拉巴奇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和主量及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哈拉巴奇岩体为两次侵位的早古生代花岗岩体,其中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的侵位时间较早(500Ma),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间相对较晚(461Ma);岩体具有后造山花岗岩类的岩石组合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为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碰撞拼贴作用结束后的后造山阶段的产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起源于相同的岩浆源区,其源区物质可能是中元古代期间地幔中新增生的地壳物质,二者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别是源岩部份熔融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959.
Through systematic sampling and analysis of water and soil in the planning area of Langfang City, employing nation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the qualities of groundwater and surface-water was overall evaluated. On the whole, the quality of deep-level groundwater was better and hazardous substances were not superstandard, F is higher, Fe and Mg was superstandard in several sites. The quality of shallow groundwater was general worse and COD, Fe, Mn, NH4^+-N, F, total hardness, total dissolved solids etc. overstep drinking water standard; the quality of surface water was worst and many indices were evidently higher, which was very worst in the east of downtown. Main pollution way of water body was lixiviation type of primary pollution groundwater and infiltration type of secondary pollutio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plough layer soil indicated that it was better in the northwest and worse in the southeast, furthermore from Xiwu, Daguanzhang, Zhougezhuang to Pengzhuang, Dazhaolin and the north of Jingshan railroad,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worst.  相似文献   
960.
总结了根据应急科考震害调查资料确定的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MS5.9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长周期波形资料, 反演确定了该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和震源机制解. 根据震源机制解、 余震分布和震害分布特征, 探讨了震害分布特点与震源机制的关系. 从全球强震记录、 历史地震资料和该地震的震害特点, 讨论了强地面运动的特点与震中区物理背景的关系. 调查表明, 此次地震的极震区呈东西走向, 与震源机制反演结果得到的断层走向一致. 极震区面积相对较大, 单层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房屋受损较严重, 可能与当地的震源物理环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