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41.
本研究目的为开展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遗传改良和优质新品系选育,选取荣成(R)和长岛(C)的野生许氏平鲉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群体内和群体间)和家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获得R-F1、RC-F1两个群体选育群体和R-F2、RC-F2、R-F3、RC-F3四个家系选育群体。对4个选育家系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20对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8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1)群体内和群体间家系选育子3代比家系选育子2代生长速度分别提高21.59%和30.99%。4个选育家系后代的绝对增重率随着天数的增加而上升,群体内家系选育(R-F3)的生长速度、绝对增重率显著大于群体间的杂交选育系(RC-F3),杂交系未表现出生长的杂种优势。(2)20对微卫星位点在所有群体中均表现出较高多态性,8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Νe)为2.9849—7.9598,平均观测杂合度(oH)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230—0.8405和0.6315—0.871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72—0.8478。经两代家系选育的R-F3和RC-F3平均等位基因数显著降低,但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均值仍达到0.7230、0.7549和0.6527、0.6315,还有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潜力较大。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结果和遗传偏离指数(d)表明各群体在大约10个位点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现象。群体间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279,各群体间存在中等遗传分化程度。R与R-F1分别与RC-F3遗传距离最远(0.9959、0.9848),预测利用两组群体中生长优良个体分别进行杂交育种有可能获得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2.
绿洲和绿洲所孕育的城镇与乡村聚落是西北干旱区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核心,探究绿洲与居民点的关系对干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研究通过Google Earth目视解译,识别提取河西走廊全域绿洲和城乡居民点空间特征信息,运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系统地对河西走廊2016年城乡居民点的规模、形态结构与类型特征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干旱区居民点的绿洲孕育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城乡居民点的绿洲孕育程度。结果表明:(1) 河西走廊居民点规模与密度分异特征显著,居民点用地规模普遍偏小,平均规模仅为0.05 km2。居民点分布呈现高密度小规模和低密度大规模集聚分布的特征,居民点密度和集聚度均以城市为中心呈距离衰减规律。“热点”探测发现,山丹县以东是河西走廊地区居民点分布的热点区。(2) 居民点形态结构分析表明乡村聚落的连接性和稳定性自东向西逐渐减弱,居民点面积差异性从城市“中心—边缘”在逐渐的缩小,其中瓜州县、玉门市和金塔县等区域居民点的平均形状指数和平均分维数耦合度高,自然分布态势强,斑块形状复杂。(3) 绿洲孕育指数较高的嘉峪关“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城乡发展极大受绿洲规模限制;而凉州区、民勤县等绿洲腹地空间宽广有利于城乡居民点发展。  相似文献   
143.
长牡蛎 (Crassostrea gigas) 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近年其大规模死亡现象频繁发生。为了解长牡蛎的免疫基因在季节上的表达模式变化规律及死亡爆发高峰期的水环境情况,在其主养区山东乳山进行了相关研究。分别在 2018 年 1、 3、5—9 月对该地区牡蛎鳃样品做了免疫基因定量分析,在 6、7、9 月对养殖海域的环境因子 (水温、盐度、pH、溶解氧)、各时间点水体里的浮游植物数量及各采样点牡蛎条件指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HSP70 在 7 月份高表达,其余 5 个抗性相关基因在 8 月表达水平达到峰值。在测量的三个月中,7 月水温最高,6 月和 9 月水温略低于 7 月,这一结果和表达模式相关。研究表明近岸的藻类丰度更大。因此,温度是影响长牡蛎存活的各环境因子中的主要因素,温度显著影响到体内抗性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且间接影响到夏季牡蛎的条件指数。  相似文献   
144.
舟山虾塘纹藤壶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挂板试验方法,研究了舟山对虾养殖塘纹藤壶的繁殖生物学。底径为5.0~12.0mm间的怀卵个体数量最多,怀卵率随底径的增大而升高;受精卵的卵径,随胚胎发育逐渐增大。幼体表现出随机分布的附着方式。底径增大、壳高增长和湿重增加是生长表观现象。  相似文献   
145.
刘兆礼 《地理科学》1999,19(3):250-253
主要针对遥感影像屏幕数字化效率较低问题,提出了显著地物矢量跟踪方法:包括显著地物的分析、遥感影像数据的预处理、显著地物信息的人机交互提取、显著地物的矢量跟踪等步骤,并利用辽宁省东部新宾县TM遥感影像对此方法进行了应用与验证。  相似文献   
146.
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双棘黄姑鱼【Nibeadiacanthus(Lacepede)】催产孵化和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从形态学方面对其近似种和易混种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双棘黄姑鱼性腺发育至Ⅳ期经人工催产都能产卵受精.效应时间为20~40h。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2~26℃.适宜盐度为30~35,孵化率为80%~90%。在育苗水温27~29℃,盐度28~30,150万初孵仔鱼经20d培育,共育出全长1.4~2.3cm的稚鱼95.3万尾,育成率62.3%;其中32.2万稚鱼分池继续培育至36天,育出全长3.1~5.2cm的幼鱼18.4万尾。本试验说明对双棘黄姑鱼进行人工催产孵化育苗,能够培育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147.
罗杰  杜涛  刘楚吾 《海洋通报》2004,23(2):41-45
将花尾胡椒鲷(Plectorbinchus cinctus)的受精卵在室内育苗池和室外大池不同环境下进行人工育苗比较试验,在26℃~28.8℃的水温条件下,室内培育盐度保持26左右,室外大池的盐度变动范围为26.2~22.9,经过36d的培育,结果显示:①在室内育苗池培育的鱼苗成活率最高为13.9%,最低为6.4%,平均为11.0%;室外培育的成活率仅为6%,室内培育相对室外培育的成活率增加45.5%。②室内培育的鱼苗平均体长为34.5mm,室外培育为52.1mm,室外培育相对室内培育鱼苗体长增加33.6%。③活力试验。室内培育的鱼苗成活率最高为94.8%,最低82.4%,平均为90.9%,而室外培育的鱼苗成活率则达到99.6%,室外培育相对室内培育鱼苗活力试验的成活率增加8.0%。因此,室内培育鱼苗的成活率相对较高,但生长缓慢,活力较差;室外培育鱼苗成活率相对较低,但生长快,活力强。  相似文献   
148.
用物理、化学、生物和药物等方法综合系统地处理对虾育苗用水:1)澄清海水,用10~20 mg/L生石灰调节酸碱度;2)在沉淀海水中泼洒沸石粉30~50 mg/L,去除或降低总氨氮、亚硝酸氮等有害物质;3)用15~23 mL/m3甲醛消毒海水,杀除海水病原体;4)用棉花、过滤袋双层过滤,减少微细悬浮物及有害生物;5)育苗池投放水质改良剂及有益微生物制剂,维持稳定良好的水质,确保幼体正常生长。结果:对虾出苗率提高30%~100%。  相似文献   
149.
可口革囊星虫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亲体培养、人工催产和幼虫培养等方法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的人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亲体可室内培养成熟;阴干和降温刺激亲体能达到较好的催产效果;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s)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p.)可作为海球幼虫的主要饵料。海球幼虫体长生长速度较快,日增长高达46μm,孵化后一周内,幼虫体长达500μm,然后开始附着营埋栖生活。  相似文献   
150.
利用局地增长模培育法对两次典型飑线过程进行了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通过与传统增长模培育法对比,检验了局地增长模培育法的实际预报效果。通过概率匹配平均处理后,将降水预报结果与实况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用分数技巧评分来代替传统公平技巧评分实现对降水结果的合理检验,得出结论:1)在飑线降水预报上,局地增长模培育法优于增长模培育法。2)分数技巧评分比公平技巧评分更好地反映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能力,特别是在大暴雨量级降水评估上。3)降水评分结果显示,集合平均对于小雨、中雨和大雨级别降水的预报技巧高于概率匹配平均,概率匹配平均对于暴雨和大暴雨级别降水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