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1篇
  免费   2717篇
  国内免费   2856篇
测绘学   643篇
大气科学   980篇
地球物理   4175篇
地质学   6535篇
海洋学   2898篇
天文学   2017篇
综合类   838篇
自然地理   282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522篇
  2020年   556篇
  2019年   667篇
  2018年   555篇
  2017年   576篇
  2016年   579篇
  2015年   643篇
  2014年   767篇
  2013年   756篇
  2012年   820篇
  2011年   888篇
  2010年   735篇
  2009年   1034篇
  2008年   980篇
  2007年   1044篇
  2006年   1023篇
  2005年   893篇
  2004年   876篇
  2003年   866篇
  2002年   685篇
  2001年   644篇
  2000年   620篇
  1999年   536篇
  1998年   598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35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79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he origin of native Si-Fe alloy mineral is thought to be related with mantle and aerolite. The native Si-Fe alloy minerals from podiform chromites of the Luobusha ophiolite in the Yarlong Zangbo suture zone were examined by a new method for powder-like diffractograms of small single crystals, using an SMART APEX-CCD area-detector X-ray diffractometer. The powder diffraction pattern shows that the minerals are composed of FeSi, FeSi2, β-FeSi2 and native silicon. The association of these minerals suggests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order of the mineral may be from early to late FeSi→FeSi2→native silicon, accompanied by gradually increasing deoxidization. Translated from 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 2005, 24(5): 453–456 [译自: 岩石矿物学杂志]  相似文献   
952.
将轮台天山南麓山前平原中下部自北至南分为4个地貌带:洪水剥蚀带、溢出带、三角洲带及两河交汇区带。并以土壤电导作为积盐程度的指标,分析了天山南麓山前平原4个地貌带土壤盐的分布特征:溢出带和三角洲带土壤盐分含量高,两端洪水剥蚀带和两河交汇区带盐分含量低。物种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自北至南物种多样性及物种数量都在下降,洪水剥蚀带主要为柽柳群落、琵琶柴群落,溢出带主要为柽柳群落、盐节木群落、盐角草群落,三角洲带及两河交汇区均为柽柳群落。通过相关性分析,土壤盐分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关性不显著。但是,土壤盐渍化的变化明显影响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群落类型的空间分布和演替。  相似文献   
953.
福建港口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斓  伍世代  陈培健 《热带地理》2007,27(3):249-253,283
阐述了福建港湾自然条件和港口开发现状,采用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分析近20年来港口体系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福建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变总趋势呈分散化。这说明了港口间的竞争大于合作,职能结构趋同,因而形成合理分工与协作的福建港口群是当务之急。鉴于此,运用模糊聚类、货种区位商等分析技术,对其体系内的港口等级层次、职能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港口职能分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4.
社区旅游与社区休闲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社区休闲相对于社区旅游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社区旅游和社区休闲两个重要的概念进行界定与辨析,探讨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最后得出两者互动发展结构模式图。  相似文献   
955.
库姆塔格沙漠梭梭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在对库姆塔格沙漠植被调查的基础上,以天然梭梭为研究对象,从群落结构、分布和生长特性等方面研究了梭梭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自然生存规律。结果表明:沙漠南缘地带为梭梭群落的分布定居区。由于生境及地貌类型的不同,群落结构差异性较大。随着植被类型由东部山前荒漠草原向西部典型荒漠植被类型过渡,梭梭群落相对数量及相对盖度增大,由伴生种转化为建群种。水分是影响梭梭种群自然生长及更新的主导因素,成龄梭梭的生长差异性表现为河床梭梭优于滩地梭梭,沙地梭梭好于戈壁梭梭;小龄级梭梭幼苗主要分布在河床冲沟边缘附近,形成垂直河床的条带状定居格局;深居沙漠腹地的老龄梭梭已基本上衰败死亡,测定年代距公元1950年为(314±54)a。风沙作用使沙漠南移,梭梭出现衰败死亡与自然更新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956.
桂林喀斯特石山阴香群落主要种群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华  梁士楚  胡刚 《山地学报》2007,25(4):475-482
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桂林喀斯特石山阴香群落乔木层12个和灌木层13个主要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乔木层χ2检验有1个种对为显著正关联,1个种对为显著负关联;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3个种对为显著正相关,4个种对为显著负相关。灌木层χ2检验仅有1个种对为显著正关联;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8个种对为显著正相关,2个种对为显著负相关。整体来看,种对间达到显著水平的种对数较少,大多数种间关系松散,独立性相对较强;(2)正关联的种对主要体现了它们间生物学特性相近,对生境的生态适应性相似和相互重叠的生态位;而负关联的种对间往往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条件的适应性相异或存在相互竞争;(3)喀斯特石山生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人为干扰的加剧等因素对阴香群落种间关系的波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57.
园林湿地——一种独特的人工湿地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园林湿地是人工湿地的一种独特类型。定义园林湿地为:在以隔离物为边界的空间范围内,构建具有协调建筑物和文化装饰的人工水景湿地,并具有审美、文化娱乐、休憩与居住等综合功能的自然—人文复合湿地系统。园林湿地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结构,按风格可分为欧美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具有极高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园林湿地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8.
A whole mantle SH velocity model is obtained by using a unique data set and techniques. Body and surface waveforms including major and multi-orbit phases are used as a data set and are inverted by using 3-D Born kernels. The resultant model, SH18CE, reveals the different natures of the two major upwelling systems: the strong low velocity anomalies beneath Africa extend for more than 1000 km from the core–mantle boundary (CMB), whereas those beneath the Pacific are restricted to 300–400 km from the CMB.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e variable natures of stagnant slabs on the 670 discontinuity around Japan: the depths of the strongest high velocity anomalies within the stagnant slabs are different region by reg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etailed delay time tomography model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959.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