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9篇
  免费   2142篇
  国内免费   2627篇
测绘学   6639篇
大气科学   3515篇
地球物理   2464篇
地质学   3509篇
海洋学   1421篇
天文学   1328篇
综合类   1767篇
自然地理   1595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763篇
  2020年   779篇
  2019年   877篇
  2018年   583篇
  2017年   986篇
  2016年   880篇
  2015年   923篇
  2014年   1073篇
  2013年   1261篇
  2012年   1158篇
  2011年   1076篇
  2010年   817篇
  2009年   992篇
  2008年   992篇
  2007年   1213篇
  2006年   1109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832篇
  2003年   663篇
  2002年   556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22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5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矿山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GIS在矿山建设和生产管理中的综合应用,着重研究了GIS河的数据存贮结构,将四维时空数据结构与矿井生产相联系,并探讨了矿山GIS所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952.
矢量数据在多尺度栅格化中的精度损失模型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杨存建  张增祥 《地理研究》2001,20(4):416-422
在进行空间分析时,由于栅格数据便于空间分析,因而通常将矢量数据转化成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在转化过程中,采用不同尺度的栅格大小会造成怎样的精度损失?精度损失、栅格大小和平均斑块大小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用模型来表达?本文正是针对这样的问题,以重庆市1∶10万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为例,探讨了在不同尺度栅格大小(从30m×30m到1000m×1000m)的情况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转化过程中的精度损失情况,对精度损失与栅格大小和平均斑块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精度损失与地类的平均斑块大小和栅格尺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模型来表达。该模型为:Y=5.366-0.179X-0.978ln(S)+0.0348Xln(S)。模型中Y为精度损失,S为地类的平均斑块大小,X表示栅格的大小。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3。  相似文献   
953.
954.
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家自然地图集Internet版的设计和研制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包括系统的概念设计、系统开发中的WebGIS技术和策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色,以及系统维护和更新方案等。本系统从概念设计来看分为服务器端软件模块、浏览器端软件模块、国家自然地图集数据库支持等几个部分。系统开发中采取的WebGIS技术和策略有:兼顾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综合型WebGIS策略,基于Java Applet的 WebGIS浏览器开发技术,基于Map Object(MO)的WebGIS服务器开发技术等3个方面。在系统的主要功能特色方面,本文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科学有序的内容结构、清晰精练并带导航的界面、富有特色的信息查询功能、多重表达的地图可视化效果、一定的空间信息分析和制图功能。在系统维护和更新方案上,本文从网络技术、数据更新、功能开发3个方面介绍了计划,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5.
地图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地图数据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地图空间查询效率这一难题,从多种地图索引方法中选择了R+_树索引方法,实现了R+_树索引的算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包括地图数据存储和索引、查询功能的地图数据库实例。  相似文献   
956.
以北京顺义区32通道成像光谱数据为例,从数据的统计参数入手,分别从数据的方差、动态范围、相关性、直方图等方面分析研究噪声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提高局部邻域自动噪声查找与消除算法。  相似文献   
957.
Georges Matheron (1930–2000) and John Tukey (1915–2000) were 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mathematical statisticians of the 20th century. Both men produced numerous important new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ults. This personal appreciation of their work concentrates on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resources research and describes their influence on my work in mineral-resource evaluation studies at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1966–1983).  相似文献   
958.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降雨入渗产流点面转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袁建平  蒋定生 《地理科学》2001,21(3):262-266
在充分考虑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及地表结皮等影响因素在内的基础上 ,提出了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公式 :fm=fn×Sn/S×an×bn。以纸坊沟小流域为例 ,将实测的流域土壤入渗速率值 (点渗值 )利用上式进行转化 (面渗值 ) ,并与流域径流出口观测站由降雨径流观测值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出的面渗值进行对比 ,平均相对误差仅为 2 .42 %。初步得出流域土壤面渗率与不同治理度、年内 5~ 9月降雨总量间的单因子和复合因子高精度回归方程 ,为流域综合治理后的水资源量变化趋势提供一条量化途径  相似文献   
959.
应用Landsat ETM数据估算鄱阳湖湿生植被生物量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李仁东  刘纪远 《地理学报》2001,56(5):532-540
利用2000年的Landsat ETM数据,首次采用全数字化遥感定量方法对鄱阳湖湿生植被的生物量及其分布进行调查研究.首先,用该时相卫星数据制作假彩色合成图象,以该图象为主要依据之一,设计了野外生物量采样路线与样点,并在地形图和GPS的帮助下,实时地开展了湿生植被生物量的野外实地采样.然后,在室内将采样点坐标和Landsat ETM图象坐标进行几何纠正和匹配,将坐标统一转换为等积圆锥投影.再逐个坐标点比较采样数据与ETM4波段数据和NDVI、DVI和第一主成分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采样数据与ETM 4波段数据有最好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0.86.采样数据与DVI、NDVI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80.采样数据与第一主成分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仅0.40.基于这一比较,建立了采样数据与ETM 4波段数据的线性相关模型.据此,用ETM 4波段计算出鄱阳湖4月份湿生植被的总生物量为3.8×109 kg,并编制了整个湖泊生物量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960.
断层旋性与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建  吴瑾冰 《地学前缘》2001,8(2):247-252
文中以“平行同旋走滑断层减震”的观点论证了兰州、北京、昆明这些位于强震活动区的大城市今后百年内不会发生 6 .5级以上地震。以“平行异旋走滑断层加震”的观点解释了西南棱形块体北边界和南边界在发生大震方面相互促进的现象。对于由构造分段求震级来说 ,在遇到不同的横交断层作为分段点时 ,还需考虑将来发震时始破裂点的位置以及发震断层的旋性 ,不然就会造成对震级估计不足 ,继而成为抗震建设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在主震后为了预报余震的强度 ,可应用物理学中的科里奥利力理论 ,应用时必须知道断层类型和旋性。对于走滑断层来说 ,左旋余震弱 ,右旋余震强。例如 1997年藏北玛尼 7.5级地震 ,余震仅为 5 .3级 ,震级偏小 ,因主震为左旋的缘故 ;1976年唐山 7.8级地震 ,余震可达 7.1级 ,因主震是右旋。对于逆断层来说 ,上盘错动方向在当地子午面左侧者余震强度大 ,在右侧者余震强度弱。据此讨论了 1999年台湾南投 7.6级大震余震强度达 7.1级是因为主震为逆断层 ,上盘向西错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