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3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70篇
海洋学   21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8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裴荣富 《地球科学》2002,27(1):72-80
“后工业”(post-industry)是知识经济或曰“新经济”的发展时代。这个时代的自然资源和一般劳动力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逐渐为知识产权、市场网络、信息、创新环境等后天获得性资源,以及为创新人才的新“认知”(recognized intellect,RI)所代替。然而,据矿产资源分布及其成矿既具有一定的全球统一性又有区域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国家(地区)对矿产资源勘查程度的不均衡性,特别是矿业活动与其他产业性质的不同,如何能按不同国家(地区)的具体发展状况,做好21世纪矿业向“后工业”发展势态的倾斜,达到适者生存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当代探讨的重大问题。在概括阐述了21世纪矿业发展势态、矿业活动特点及其自然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地质勘查和矿业活动决策支持系统的模拟,以及对当前紧缺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新“认知”。  相似文献   
82.
安徽是矿产资源大省,要把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必须运用循环经济的新范式,结合安徽实际,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还提出了关于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促进安徽矿业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3.
本文根据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点,针对目前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了建筑围护结构的构造措施及其热工性能,提出在节能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Al James 《Geoforum》2007,38(2):393-413
In recent years, economic geographers have drawn extensively upon notions of ‘cultural embeddedness’ to explore how spatially variable sets of cultural conventions, norms, values and beliefs shape firms’ innovative performance in dynamic regional economies. Howev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ausal links remains partial, reinforced by an ‘over-territorialised’ conception of cultural embeddedness which sidelines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actors operating outside and across the boundaries of ‘the local’. So motivated, this paper offers a theoretically-informed - and theoretically informing -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high tech regional economy in Salt Lake City, Utah to explore the everyday causal mechanisms, practices and processes - both local and extra-local - through which firms’ cultural embedding within the region is manifested, performed and (un)intentionally (re)produced. In so doing, this paper aims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itutive entanglement and complex interweaving of cultural/economic practices,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depth empirical corpus of work which compliments the exciting conceptual developments that have largely dominated cultural economic geography over the last decade.  相似文献   
85.
首先回顾了基于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确定前期固结压力的方法,通过连云港海相粘土场地进行的CPTU试验资料,以室内固结试验得到的前期固结压力作为参考值评估了经验方法预测前期固结压力的有效性。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建立前期固结压力和净锥尖阻力的关系,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以知识经济的特点为背景,论述了知识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探讨了面对知识经济科技编辑如何处理好基础研究类学术著作、高科技图书与实用普及类图书的出版,以及编辑自身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87.
黄河中游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地区之一,本文对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区位、资源等优势条件和生态环境、科技文化等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潜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探讨了今后本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88.
重庆市都市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是城市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但系统协调度的量化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以重庆市都市区为例,采用协调度模型(公式)计算出1996~2001年各年的协调度值,并结合重庆市实际对协调度进行了等级划分和判识,结果表明:从1996~2001年系统协调度呈现由极不协调到不协调到弱协调的变化趋势,同时也表明系统协调度总体水平尚低。最后提出了促进重庆市都市区系统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9.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空间过程和动力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一直受到各方面学者的关注。通过着重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空间过程:空间竞争、空间演替、空间扩散、空间均衡等,并对这些空间经济过程做出横向分析,讨论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经济运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因子:包括完善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土地集约利用、城市产业的人口需求等集聚因子和环境承载力、级差地租、现代技术的发展等离散因子,从而论证集聚力和离心力的交互作用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0.
Wilfried Heller 《GeoJournal》1998,46(3):199-205
This study evaluates some aspects of the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Romania with reference to the views of representative organisations (at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and other experts. Interviews conducted in ten communes of nine Romanian counties (‘judete’) focus attention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ystem change experienced since 1989;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and constraints for future socio-economic change; and appropriate policies and perspectives for development in the immediate future. Wherever appropriate the claims of interviewees are substantiated through reference to statistics, drawn in many cases from Chambers of Commerce & Industry (CCI). Local level representatives presented much more negative views on recent change than their national and regional level counterparts, but all agreed on the crucial problem of capital shortage. Thus while specific programmes to assist rural areas are justified, they cannot fully succeed until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able to grow more rapidly and attract greater foreign investment.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