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6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测绘学   336篇
大气科学   155篇
地球物理   429篇
地质学   722篇
海洋学   293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5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41.
The "mean value concept" in a mono-linear regression of multi-variables is clarified.Its applications to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st 90-year salinity of the sea surface water in Xisha Islands and to tracing the past 80 ka paleo-geomagnetic events from the Luochuan loess 10Be record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which show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potential of the "mean value concept" in geoscienc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2.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transport at different temporal scales in the Mississippi River basin. Data corresponding to five successively doubled temporal scales (i.e. daily, two‐day, four‐day, eight‐day and 16‐day) from the St. Louis gaging station in Missouri are analyzed. The investigation is focused on identifying possible low‐dimensional deterministic behavior in the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transport dynamics, with an aim towards reduction in model complexity.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 method is used to identify low‐dimensional determinism. The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dynamics are represented through phase‐space reconstruction, and the variability is estimated using the (proximity of) reconstructed vectors in the phase spa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low‐dimensional determinism in the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series at each of the five temporal scales, with the variables dominantly governing the dynamics in the order of three or four. These results not only suggest the appropriateness of relatively simpler models but also hint at possible scale invariance in the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transport dynamic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3.
Nonlinear determinism in river flow: prediction as a possible indicato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hether or not river flow exhibits nonlinear determinism remains an unresolved question. While studies on the use of nonlinear deterministic methods for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of river flow series are on the rise and the outcomes are encouraging, suspicions and criticisms of such studies continue to exist as well.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is situation is that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 method, used as a nonlinear determinism identification tool in most of those studies, may possess certain limitations when applied to real river flow series, which are always finite and often short and also contaminated with noise (e.g. measurement error). In view of this, the present study addresses the issue of nonlinear determinism in river flow series using prediction as a possible indicator. This is done by (1) reviewing studies that have employed nonlinear deterministic methods (coupling phase‐space reconstruction and local approximation techniques) for river flow predictions and (2) identifying nonlinear determinism (or linear stochasticity) based on the level of prediction accuracy in general, and on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against the phase‐space reconstruction parameters in particular (termed as the ‘inverse approach’). The results not only provide possible indications to the presence of nonlinear determinism in the river flow series studied, but also support, 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low correlation dimensions reported for such. Therefore, nonlinear deterministic methods are a viable complement to linear stochastic ones for studying river flow dynamics, if sufficient caution is exercised in their applications and in interpreting the outcome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4.
基于3DSMAX环境的3维场景重建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3DSMAX中利用DEM和数字正射影像重建真实3维场景的方法,通过MAXScript和VC混合编程,在3DSMAX4.0环境中构建了一个3维环境重建工具,利用该工具可以导入Leica/HelavaDPW数字投影测量工作站采集的DEM数据和建筑物数据,自动生成地形模型和建筑物模型,重建真实的3维场景,该工具支持DXF、DSW等通用CAD数据的输入,并可以把场景数据输出为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文件。  相似文献   
145.
一种提高CCD成像卫星空间分辨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卫星硬件设计与地面软件处理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提高卫星图像空间分辨率的方法。对模拟靶标图像、一航景物图像、遥感图像分别进行了不同分辨率成像效果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卫星图像空间分辨率提高理论是正确的,使卫星图像空间分辨率提高2倍甚至更多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这一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将会提高卫星的空间分辨率,也可以在保持卫星分辨率的条件下,缩小光学仪器的焦距,使卫星相机小型化,减小其体积和重量。  相似文献   
146.
古大陆再造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世红  王鸿祯 《地质论评》2002,48(2):198-213
最早的古大陆再造基于大陆轮廓的拼接,古生物区系以及古气候方面资料的对比。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技术的突破为确定大陆的古地理位置、古陆块0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陆裂解和大洋扩张的历史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60年代,板块构造成为古大陆再造的理论基础,由此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观念和更新和学科之间的交融。在成图方面,完善了球面坐标系下古大陆移动、拼合的计算机软件;建成了一系列 全球性的古大陆再造基础资料数据库。按照板块构造理论,超级大陆的形成是古大陆拼合的结果,所以对造山带的分析正在成为古大陆再造中最重要的方法,由此也推动了古大陆再造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技术之间的交叉和集成。主要根据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和造山带全球性分布的特征,人们推测地质历史上可能发生过多次超级大陆(Supercontinent)或泛大陆(Pangea)聚散事件,但目前对其古地理和构造格局已基本研究清楚的只有古生代的超级大陆冈瓦那(Gondwana)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的泛大陆。90年代初提出的Rodinia超级大陆,尚处于在完善证据和修订模式的阶段。中国古大陆再造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国古陆块之间的关系,中国古陆块和造山带与冈瓦那大陆及特提斯演化的关系、与欧亚大陆碰增生演化的关系以及最近提出的中国古陆块对全球Rodinaia超级大陆事件的响应等。基于不同的资料和数据,将产生不同的再造模式,因此对观测资料和分析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数据解释多解性方面珲应给予更多的重视。现阶段对高质量的年代学、古地磁学以及区域构造解析等方面的取证性研究仍然是很急需的。古大陆聚散研究推动了许多前沿课题的进展,如全球构造背景和地理背景下生物的多样性,超级地幔柱以及巨量岩浆活动与超大陆裂解的关系,地磁场真极移现象,地球雪球化效应和全球构造控制的大型成矿作用等。这些课题促使人们朝着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深入研究地球不同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建立完整的系统地球科学理论的研究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7.
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方法的海冰遥感影像数据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方法,对辽东湾2000-01-18的海冰遥感数据(NOAA/ARHRR和Radarsat/ScanSAR)进行了融合分析,并从几方面对结果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文中首次采用了小波分析中的多层次分解和重构技术用于数据融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8.
多窗谱分析方法及其在全球变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江志红  屠其璞  施能 《气象学报》2001,59(4):480-490
多窗谱分析方法是一种低方差、高分辨的谱分析方法 ,尤其适合于非线性气候系统中高噪声背景下弱信号、时频演变信号的诊断分析。文中简要地介绍了多窗谱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并将其用于近 1 5 0 a来全球及南、北半球温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1 )在温度呈线性变暖的背景趋势下 ,北半球、全球年平均温度还具有显著的 40~ 70 a的准周期低频振荡 ,它们与变暖过程中的波动性密切相关 ;(2 )年代际振荡信号在北半球温度序列中也相当明显 ,南半球则存在多种低于 5 a尺度的显著振荡周期 ,半球或全球 ENSO振荡分量、QBO周期信号的振幅都具有缓变包络的特性 ;(3 )与传统功率谱估计、最大熵谱估计结果的对比表明 ,多窗谱分析方法方法得到的谱估计分辨力高 ,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49.
黑龙江省气候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气候资源清查的基础上提出热量区和水热综合生长期的概念,它比单纯用积温带指导农业生产更科学合理,符合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实际。采用FAO农业生态区划法计算了黑龙江省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四大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0.
简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三大变形幕的运动学特征并分析了在楚雄地区的反映。在剥去喜马拉雅运动的改造、把攀西地堑系和滇中海槽复原到建造时的位置后(楚雄盆地视作相对原地的),以“盆”“山”耦合的思路重塑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演化及这些盆地的发育。川滇交界区尽管发生燕山运动,印支期建立起来的“盆”“山”耦合关系直至喜马拉雅运动才脱耦。分析了脱耦的各种表现及第四纪内继承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保存和油气成藏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