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91.
李鸿宇  王维  袁桂平 《中国地震》2018,34(2):364-370
使用江苏地区9个地磁台站2009年1月~2016年10月的分钟值数据,计算得到各台站的地磁谐波振幅比时间序列变化曲线。分析发现,2012年7月20日高邮4.9级地震、2016年10月20日射阳4.4级地震前,高邮台和盐城台地磁谐波振幅比YZH_x和YZH_y分别出现了长短周期不同步的异常变化。其异常特征表现为:(1)异常的长期变化形态为"下降—转折—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出现不同步现象,异常持续时间近3年,异常幅度为0.02~0.17;(2)YZH_y向的异常幅度大于YZH_x向,同时,2次地震主震的主压应力方向为EW向,存在异常幅度较大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的特点。  相似文献   
392.
腾冲火山区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胥颐  李雪垒  汪晟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6):2256-2264
腾冲是青藏高原东南缘重要的第四纪火山活动区域,全新世以来的火山主要集中在腾冲盆地的中央,由北向南形成一个串珠状的火山链.为了深入探索这一火山区的深部结构和岩浆活动特征,我们在腾冲北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流动地震观测,利用接收函数方法计算了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平均波速比和泊松比,研究结果揭示出测线下方地壳结构与岩浆活动及火山分布的对应关系.测线北部7个台站的地壳厚度在35.4~37.6 km之间,平均波速比为1.82~1.92、泊松比为0.28~0.31,其中马站附近莫霍面抬升幅度最大,与相邻地区莫霍面深度相差1~2 km,平均波速比和泊松比也达到最大值.相比之下,测线南端两个台站的地壳厚度接近40 km,平均波速比和泊松比仅为1.61~1.64和0.18~0.20,与测线北部7个台站的地壳结构相差甚大.分析表明地幔上涌对火山区莫霍面的局部抬升产生了一定影响,火山湖、黑空山、大-小空山和打鹰山下方应该存在一个相互联通的壳内岩浆囊.该岩浆囊在南北方向上的尺度约为20 km,热流活动以及幔源物质的侵入是地壳平均波速比和泊松比偏高的主要原因,它与热海附近的地温异常区分属两个不同的壳内岩浆存储系统.  相似文献   
393.
地壳厚度、波速比或泊松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地震学参数,对于研究地壳组分特征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经典H-κ叠加方法是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资料求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最为简便高效的方法.但该方法隐含着Moho面是水平界面的假设条件,意味着Ps转换波及后续多次波相对P波的走时主要取决于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度,而忽略了界面产状的影响.理论模拟表明,如果不考虑Moho面的产状,特别是在Moho面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利用经典H-κ叠加方法得到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会偏离实际模型,尤其会造成波速比的过高估计,从而影响到对地壳结构和性质的认知.为了解决Moho面倾斜条件下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求取问题,本文推导了界面倾斜条件下Ps转换波与后续多次波相对于直达P波的理论到时公式;基于经典H-κ叠加方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步求取地壳厚度-波速比-Moho面倾角的H-κ-θ叠加方法.通过理论模型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将此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南部Hi-CLIMB台阵资料,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94.
Under winter conditions, stemflow drainage in forested ecosystems is often assumed to be a negligible component of the hydrological cycle. This paper reports on mid-winter stemflow drainage from the broadleaved deciduous tree species Populus grandidentata. Stemflow volumes from this species at air temperatures of < 0°C were found to be comparable to rainfall-generated stemflow during summer. Over the three-month period January–March 1993, stemflow ranged from 5.4 to 9.9% of the incident gross precipitation. Expressed as depth equivalents per unit trunk basal area, these stemflow inputs ranged from 1.8 to 4.9 m. These concentrated mid-winter inputs of liquid water to the bases of canopy trees were attributable to: (1) snow interception by the leafless woody frame of each tree; (2) snow retention by glazed ice precipit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snowfall event; (3) increased temperature at the bark/snow interface caused by the low albedo of the bark tissue; and (4) convergence of snowmelt drainage from steeply inclined upthrust primary branches. The 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liquid water inputs to the forest floor under sub-zero conditions are discussed. © 1997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95.
对采自太平洋洋中脊(277组)、印度洋洋中脊(159组)、马里亚纳海槽(53组)、马里亚纳岛弧(39组)、中南劳海盆(72组)共600组玄武岩数据进行了独立成分分析,从Sr-Nd-Pb五维同位素比值空间提取出占样本方差99%的3个独立成分(IC1,IC2,IC3),并利用这3个独立成分(ICs)与微量元素比值之间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