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57篇
  免费   2194篇
  国内免费   2767篇
测绘学   5033篇
大气科学   3770篇
地球物理   2513篇
地质学   3081篇
海洋学   2051篇
天文学   1474篇
综合类   1499篇
自然地理   1897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706篇
  2020年   718篇
  2019年   867篇
  2018年   598篇
  2017年   900篇
  2016年   799篇
  2015年   825篇
  2014年   979篇
  2013年   1185篇
  2012年   1091篇
  2011年   1025篇
  2010年   780篇
  2009年   1002篇
  2008年   984篇
  2007年   1187篇
  2006年   1073篇
  2005年   871篇
  2004年   809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553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399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effect of the long‐period filter cut‐off, Tc, on elastic spectral displacements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strong ground‐motion database from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ilter and oscillator responses is considered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Tc for both analogue and digital records, and the variations with site classification, magnitude, filter order and viscous damping. Robust statistics are derived using the re‐processed European data to generalize the effects of the long‐period filter cut‐off on maximum oscillator deformation demands as a function of these seismological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Statistics with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are derived to suggest usable period ranges for spectral displacement computations as a function of T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ximum period at which spectral displacements can be confidently calculated depend strongly on the site class, magnitude and filter order. The period range where reliable long‐period information can be extracted from digital accelerograms is twice that of analogue record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2.
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土壤凝结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常年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地下水资源消耗主要源于表土蒸发.而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与转化又与表土蒸发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气象局院内,采用自制的笼屉式测渗仪进行土壤凝结水的观测试验研究,测量方法为称重法.并同步观测地表以上50cm处的空气温湿度以及地表和地表以下5cm、10cm、15cm、20cm、30cm、40cm、50cm处的土壤温度.通过试验,初步探明了该区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与转化的基本过程,以及土壤凝结水的转化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3.
西南三江南段地球化学数据不同方法处理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西南三江南段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了衬度值、泛克里格、地球化学块体、多重分形(S_A法)、变化及统一背景等多方法处理,计算了Cu、Pb、Zn、Au、Ag等元素异常及相关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对矿产资源评价靶区的优选和工作部署,多重分形和泛格里格法较为合适,宏观上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的地球化学特征,宜选择较大半径的衬值异常和泛格里格异常。“变化背景”的异常信息量丰富,对寻找隐伏矿、深埋藏矿有利,对于基性火山岩发育区的高Cu背景,多重分形法不失为一种提取有用信息、压制干扰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4.
At present, using Eddy Covariance (EC) method to estimate the "true value"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 arrests more attention. However, one issue is how to solve the uncertainty of observations (especially the nighttime CO2 flux data) appearing in post-processing CO2 flux data. The ratio of effective and reliable nighttime EC CO2 flux data to all nighttime data is relatively low (commonly, less than 50%) for all the long-term and continuous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the world. Thus,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nighttime CO2 flux data and its effect analysis on estimating CO2 flux annual sums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reasons for underestimating nighttime CO2 flux using EC method, and introduce the general theory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nighttime CO2 flux data.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ighttime CO2 flux and air fraction velocity u., we present an alternate method, Average Values Test (AVT), to determine the thresholds of fraction velocity (u.c) for screening the effective nighttime CO2 flux data. Meanwhile, taking the data observed in Yucheng and Changbai Mountains stations for an example, we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thods or parameters on nighttime CO2 flux estimations. Finally, based on the data of part ChinaFLUX stations and related literatures, empirical models of nighttime respiration at different sites in ChinaFLUX are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995.
笔者利用云南西部已有的DSS地震测深、石油反射地震资料的再解释,并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矿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是一条近南北走向的集断裂带、伸展构造、深部隆起为一身的大型构造带。地震测深的速度结构及反射地震剖面表明,中轴构造带在思茅盆地南部存在有深部地幔的上隆现象,该构造带内的断裂系统倾向在盆地南北有差异。研究发现该构造带与矿床、侵入碱性岩体及区域地化异常分布有密切的关系。结合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表明该构造带是一多期活动的重要构造带,具有伸展走滑的性质;中轴构造带在形成、演化过程中被近东西向的多条直线型断裂所错断,从构造形态上看与大洋中脊有相似的展布特征。该构造带对盆地的构造演化以及矿产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6.
陈凤云  杭远  康建林 《物探与化探》2006,30(3):250-253,257
研究了相干数据体的C3算法以及方差数据体算法,编制开发了利用相干和方差数据体技术进行地震资料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利用相干和方差数据体的时间切片和顺层切片来分析相邻道地震信号的相似性,进而探测小断层和分析地质构造。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解释可以看出,相干和方差数据体技术对断层解释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提高解释精度,缩短勘探周期。  相似文献   
997.
共反射面叠加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共反射面叠加方法运用3个地震波场参数来描述地下反射面元时距关系,不对地下反射界面形状做任何假设,并且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反射波成像方法。共反射面叠加利用了邻近多个共反射点道集的相似性,提高了资料的覆盖次数,从而压制了随机噪声,增强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大幅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通过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这些特性。  相似文献   
998.
胡续礼  杨树江  吴迪  潘剑君 《水文》2006,26(5):45-47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水文资料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水文资料在水土保持中的研究实例,探讨了加强水文资料在水土保持中应用范围与价值,在新一轮的站网调整建设中应与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加强水文站网功能,发挥现有水文站网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的GPS运动速度场,研究了其中的7个亚板块和14个构造块体的变形状态,并做了动力学解释。研究中,构造了一种运动-变形模型来提取观测数据中的变形信息。结果表明:南北构造带东西两侧应变状态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西部各亚板块或块体的主应变量值从约4.5×10-8.a-1到约1.3×10-8.a-1,东部则从约3.0×10-.8a-1到约0.4×10-.8a-1,表明东西两部应变量值有较大的落差,并且主压应变方向从西部的北北东向逐步转到东部北东东向。南北构造带表现为其不同段落的各块体的变形趋势和量级都有显著不同。川滇块体是东部与西部的结合部位,变形量较大,主压应变为3.4×10-8.a-1,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的推挤在川滇块体造成了较大变形。中国北部地区向东西两个方向运动,塔里木块体、准噶尔块体、天山块体向西,柴达木-祁连山块体、阿拉善块体向东。这种推挤力和太平洋板块阻碍、遏制作用,造成了华北块体、鄂尔多斯块体以拉张为主的应变和逆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000.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在总结当前GIS数据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进展和动态的基础上,论述GIS数据不确定性的框架体系,并分析探讨GIS数据不确定性的核心理论和主要研究内容,特别是位置不确定性、属性不确定性、时域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传播和管理等问题,最后对GIS数据不确定性的数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