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552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21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文用钢管混凝土柱作为结构底层耗能柱、用承重墙和隔震器控制结构底层倒塌破坏,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耗能-隔震柔性底层结构体系。通过本文12根钢管混凝土柱和文献[7]中7根钢管混凝土柱的低周疲劳实验,初步确定了钢管混凝土柱地震损伤模型的参数;通过两个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模型和一个纯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模型的拟动力实验,研究和比较了两类结构体系的地震损伤。  相似文献   
42.
基于双线性和三线性的力-位移滞回线假设,导出了钢梁阻尼器隔震系统等效阻尼比与阻尼器延性率的关系;为了获得大阻尼比隔震系统,以尽量减小隔震系统的地震反应,求得了使系统阻尼比为最大的阻尼器相应延性率(即最佳延性率)所需满足的条件;给出了在给定地震地面运动输入条件下,使系统阻尼器变形位移达到最佳延性率的阻尼器初始刚度和屈服位移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43.
设计制作了基础隔震软碰撞限位实验模型与3种类型的钢螺旋弹簧限位器,给出了实测的限位器力学特性参数。进行9种工况的振动台模型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软碰撞限位器参数对结构反应的影响规律,优选出了适用于本隔震实验模型的软碰撞限位工况。  相似文献   
44.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各种反应分析模型,对隔震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指出了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结合我国的隔震技术应用现状,引入了两阶段设计法的概念。此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45.
The effectiveness of seismic isolation in protecting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elements from damage has been assessed in an extensive programme of shaking‐table tests, carried out on four identical 1/3.3‐scale, two‐dimensional,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s. Four different isolation systems were considered, namely: (i) rubber‐based, (ii) steel‐based, (iii) shape memory alloy (SMA)‐based and (iv) hybrid, i.e. based on both SMA and steel components, isolation system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tests on base‐isolated models, whose structural response is described through: (i) maximum base displacements; (ii) maximum interstorey drifts; (iii) maximum storey accelerations and (iv) maximum storey shear forces. The evolution of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y of vibration of the R/C frame during the tests is also described.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using base isolation resulted in no or slight damage, under strong earthquakes, to both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members, as well as to the internal content of the building.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in shaking‐table tests on similar fixed‐base models emphasizes these positive aspects. Finally,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related to the use of each isol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6.
隔震结构设计与分析软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作者研制的隔震结构设计与分析软件的研制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结合实例将该软件的分析结果与SAP2000N软件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软件使用方便,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7.
多剩磁成分的主成分法分离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的多剩磁成分的分离是古地磁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Kirschvink(1980)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法(PCA)能有效地进行多剩磁成分的方向分离.作者认为,最大角偏差(MAD)值的选择应视各磁成分的剩磁谱组合特征而定,剩磁相似度的提出,可以帮助确定MAD值选取的最佳值.在主成分法分离的剩磁方向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种多剩磁成分的强度分离方法,籍此可以进一步研究各分离磁组分的剩磁谱特征及其成因,并将以上方法应用于新疆柯坪地区晚古生代地层的剩磁分离.  相似文献   
48.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rigin and idea of the contr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nd reviews the state-of-the art of recent advances in structural control both theoret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 The prospects for structural control and key research objects to remain to be solved are put forward at last.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5, 375–380, 1993.  相似文献   
49.
高层隔震结构模型双向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缩尺1∶16比例高宽比为5的橡胶垫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了双向地震动输入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输入不同大小和类型的地震波,分析隔震上部结构和隔震支座的地震反应。试验结果表明:隔震上部结构减震效果较好;隔震支座在某些工况下,竖向可进入非线性受拉变形状态,此时的结构存在倾覆危险。试验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为高层隔震结构设计理论和规范的编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0.
应用叠层橡胶支座进行基础隔震是目前国内外大力推广的一门建筑抗震新技术。但由于对采用隔震技术后建筑物的工程造价是否会增加缺乏具体的经济技术指标,使得建筑开发商对其推广应用一直持保守态度。选择了位于VIII度区的两个典型工程实例(一例为乙类建筑,另一例为丙类建筑),简要分析了同一建筑物采取不同设计方案(不隔震但抗震设防、隔震使实际设防水平提高、隔震后与未隔震建筑保持相同设防水平等三种不同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差异。分析数据表明,在同等设防烈度下,基础隔震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使被隔震建筑的工程造价与同条件只采用抗震设防的建筑工程造价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