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主要介绍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应急分项软件"地震应急快速触发响应系统"中的参数配置和用户分组管理2项重要的基础功能模块,详细阐述了这2项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72.
针对导向钻进非开挖铺设地下管线施工中回扩钻头存在的口径大、包泥堵钻、进尺缓慢、切削齿不耐磨等问题,对钻头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从导向钻头、出水口、刮刀、切削齿等四个方面对钻头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回扩孔钻头既有利于切入地层,具有导向和稳定作用,又具有切削阻力低、强度高、耐磨性好的优点,极大的提高了钻进效率。经多项工程检查,扩孔钻头平均单孔耐磨翼片磨损量为1.2~1.75mm,平均〈0.5mm/km。  相似文献   
73.
根据中东地区鲁卜哈利盆地古生界不同沉积相储集砂体的地震反射构型不同,运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与地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盆地东部已钻井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沉积特征与地震反射构型特征进行了识别分析;并由此类比到西部地区进行储层预测,在沉积环境相同的T构造区古生界志留系三级基准面旋回TS3下降期,识别出与东部反射特征相似的两套地震反射体,分别预测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以此为依据提交的井位建议得到采纳,实钻后证实预测砂体存在。  相似文献   
74.
针对油田联合站的主要工艺流程、生产要求及自动化仪表的配置情况,在现有力控组态软件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利用GIS技术特点的组态图应用模式,结合组态软件采集的实时生产数据,结合GIS化的工艺流程,为油田各级领导提供宏观与微观的生产状态展示与分析,辅助生产决策。  相似文献   
75.
Recent two-dimensional multielectrode measurements are restricted to only a few geoelectric arrays. Realizing that specific features of nearly 90 other arrays are totally ignored, all original intentions as publish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geoelectric arrays were reviewed. Apart from arrays, either already applied in two-dimensional geoelectric arrays or impossible to be applied in such systems, 61 forgotten once-developed arrays were found. These provide altogether 102 various solutions, which would be abl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wo-dimensional multielectrode measurements in some respect. 46 array solutions are able to enhance the depth of investigation; 9/11 array solutions give better vertical/horizontal resolution; 17 array solutions provide better planview images; 8 array solutions are worth applying in areas with limited access; 11 array solutions may reduce the effect of near-surface inhomogeneities. By reviving these forgotten arrays, it will be possible to develop versatile multielectrode systems, which are more adaptive to the diverse field needs.  相似文献   
76.
大厂矿田成矿分带特征及其控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由西向东分为三个带,东、西部为锡石-硫化物矿带,中部为矽卡岩型锌铜矿带.三个矿带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对称,在矿物组合和矿体产出形态上相差也较大,通过对构造形态的空间分析以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的比较,阐明大厂矿田成矿分带特征,并解释了不同矿带在垂向上的矿体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77.
紫色土坡耕地细沟发育的形态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细沟发育的形态演变规律是认识细沟发生机理的前提,本研究通过人工降雨与微地貌扫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紫色土坡耕地细沟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特征.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不同降雨时段坡面,生成高精度坡面DEM图像,统计各时段不同坡段等高线偏离度,量算坡面凹陷区的表面积、周长、直径以及沟头下切深度;结果表明,等高线偏离度越大细沟发育越完全,有细沟发生坡面等高线偏离度是无细沟坡面的1倍以上;凹陷区的表面积、周长、直径相对于单位降雨量的扩展速率均在细沟贯穿时段出现最大值;跌坑位置与坡面水平起伏关系不明显,统计的3条沟头分别发育于水平方向起伏的最高点、中间点和低点;跌坑下切深度及其单位降雨量的扩展速率在跌坑贯穿形成细沟时段出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说明跌坑的形成是细沟造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孔内纠偏与造斜技术在处理怒江松塔水电站孔内事故中的特殊应用。在覆盖层钻探中由于地层软硬不均,使得套管偏斜,阻碍了钻探工作的Jt~,J进行,使用纠偏技术进行钻孔纠偏,保证了孔壁垂直,提高了钻进质量;在破碎岩石中钻进,由于地层破碎塌孔造成埋钻使得钻进无法进行,如果废孔将会造成成孔成本的巨大浪费,使用孔内造斜技术进行孔内事故的处理,有效地消除了埋钻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了钻探工作继续进行。孔内纠偏与造斜技术在怒江松塔水电站深厚覆盖层及破碎岩石钻探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在电厂的建设过程中,从规划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到调试运维等各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对电厂的运行管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核电工程管理实际出发,通过阐述工程数据中心建设的必要性、所采用的理论、技术以及构建方法等4个方面内容,寻找到适用于AP1000三代核电工程特点的核电工程数据中心的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80.
Structural damage in building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dissipative design philosophy can be significant, even under moderate earthquakes. Repair of damaged members is an expensive operation and may affect building use, which in turn increases the overall economic loss. If damage can be isolated to certain dissipative members realized to be removable following an earthquake, the repair costs and time of interruption of building use can be reduced. Dual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s, composed of a rigid subsystem with removable ductile elements and a flexible subsystem, are shown to be appropriat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emovable dissipative element concept. Eccentrically braced frames with removable links connected to the beams using flush end‐plate bolted connections are investigated as a practical way of implementing this design concept. High‐strength steel is used for members outside links in order to enhance globa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by constraining plastic deformations to removable links and reducing permanent drifts of the structure.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