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3篇
  免费   840篇
  国内免费   1681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656篇
地质学   3996篇
海洋学   69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63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介绍了使用泥浆护壁气举反循环回转钻进工艺进行襄樊汉江四桥大口径嵌岩桩的施工实践。施工中采用下置双护简隔离卵石层,合理选用钻头类型(卵砾石层采用五翼合金刮刀钻头,基岩采用球齿滚刀钻头)和钻进参数(混合器沉没深度,尾管长度,孔内空气流量与压力),摸索与总结出一套复杂地层成孔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92.
基于VRMap平台上的电子沙盘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志强  沈颖  王晓鹏 《现代测绘》2005,28(2):9-11,22
通过与国内外数字沙盘制作方式及功能的比较,详细介绍了数字沙盘研究方面的一些方法,并以中原油田数字沙盘的研制为例,选择北京灵图公司的VRMap2.3软件作为平台制作中原油田数字沙盘,为油田开发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93.
静压预制桩工程性状研究──以河南某电厂技改工程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河南某电厂技改工程为例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 ,探讨了影响静压预制桩沉桩深度成因 ,分析了静压桩承载力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证明静压桩的沉桩深度和承载力与地基土的性状密切相关。对于河南某电厂技改工程场地 ,尽管桩端进入砂较小深度 ,却可以在桩端平面附近良好土层的作用下提供较大的端阻力。  相似文献   
94.
粉喷桩技术加固软土地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加和  程华龙 《安徽地质》2002,12(4):282-285,292
简介了水泥粉体喷射搅拌加固软土地基的工作机理,结合沪蓉高速公路(沪宁段)地基处理实践,论述了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计算方法.采用粉喷桩加固软基,可加快路堤填土速率,铺筑路面后的工后沉降量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95.
张辉  秦玉斌 《安徽地质》2002,12(4):293-297
本文以桥目标成本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方法,系统地指出了降低灌注桩工程成本的途径.对于桥梁灌注桩以外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交流变频调速CD-2B型岩心钻机研制情况,技术参数,主要特点及型式检验,生产试验等情况。  相似文献   
97.
桩土接触面单元参数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桩的抗拔特性与接触面的特性密切相关,正确选定接触面的力学参数对于分析桩的抗拔机理有重要意义。根据桩土接触面点面接触模型和库仑摩擦变形原理,在10组土-结构(钢、混凝土)剪切摩擦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桩土接触面摩擦参数的取值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结论,对于桩土接触面力学参数正确取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
Remobilization of sandstones can dramatically reconfigure original depositional geometries and results in very unusually shaped sandstones, which resemble little, if any, of the original geometry. A number of deformational sandstone bodies, dykes and volcanoes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Carboniferous Ross Formation are described, which offer the opportunity to examine a suite of field-scale reconfigured sandstones. These structures are located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 Ross Slide, which outcrops along a 2-km section on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Loop Head Peninsula, County Clare, Ireland. Dome- and ridge-shaped deformational sandstone bodies, dykes and volcanoes are interpreted to be the product of remobilization of a turbiditic sandstone. Liquification and remobilization were triggered by translation, cessation and loading of the underlying turbiditic sandstone by the Ross Slide. Deformational sand body, dyke and volcano development occurred in an asynchronous fashion with deformational sand bodies formed during slump translation. Sand dykes and volcanoes developed after the cessation of slump movement. During slump translation, the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σ3) was orientated vertically and the slump behaved in a `ductile' manner. After slump arrest, the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was oriented horizontally, and the unit regained shear strength to behave in a `brittle' manner. The relative change in rheological states with changing applied shear stress is indicative of thixotropic-like behaviour within the slump mass. Ridge-shaped deformational sand bodies are aligned parallel to slump folds, and their morphology is inferred to be controlled by compressional slump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heterogeneous cessation of slump movement that was initiated by frontal arrest of the translating mass.  相似文献   
99.
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在全面归纳与总结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及与之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直接针对我国桥梁工程中的主要震害问题,提出在我国开展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的必要性,并阐述作者对液化场地桩-土-张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0.
三种被动式积沙仪积沙效率的野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积沙仪积沙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近地表输沙率的测定,从而影响着风沙地貌的研究和风沙工程设计,对目前三种常用积沙仪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下垫面、相同风速)的积沙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楔形积沙仪积沙量远远大于其它两种;(2)近地面积沙量随高度分布上,楔形积沙仪能更好地反映风沙流结构;(3)与其它两种积沙仪相比,楔形积沙仪所采集沙子中的小粒径颗粒含量明显多于其它两种积沙仪结果,而较大粒径颗粒的含量呈相反趋势,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楔形积沙仪采用的流线型构造和网状结构,从而对风沙流的阻挡程度较小,今后应推广楔形积沙仪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