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4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625篇
测绘学   861篇
大气科学   910篇
地球物理   358篇
地质学   1270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45篇
自然地理   30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杜银  张耀存  谢志清 《大气科学》2009,33(3):581-592
利用1951~2004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 (NCAR/NCEP) 再分析候平均资料和同期中国740站日降水资料, 分析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位置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夏季7~8月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和形态在1975~1980年间出现转折, 1980年后西风急流中心逐渐向西移动的同时伴随有西风急流向南偏移。 (2) 在1980年以后华北地区降水量减少和降水强度减弱, 雨季开始时间推迟、 雨季变短,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提前、 梅雨期变长, 降水量增加, 从而形成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形势。 (3) 1957~1964年华北典型多雨时期, 西风急流呈纬向分布, 在华北地区有高低空急流耦合, 强辐合上升区正好位于华北, 并有充足的水汽条件供应, 使得华北降水偏多。而1980~1987年和1997~2002年华北地区为典型少雨时期, 1980~1987年西风急流中心位置偏南和1997~2002年急流位置显著偏西, 在华北地区均无高低空急流耦合的环流形势, 水汽辐合区位于长江流域, 强辐合上升区位置在30°N以南区域, 有利于江南地区降水增加而华北地区少雨, 这表明西风急流位置变化导致环流调整对中国东部降水分布有显著影响。因而, 在讨论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与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异常的关系时, 不仅要考虑西风急流南北位置变化, 还需要综合分析西风急流的东西位置和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2.
基于ISCCP观测的云量全球分布及其在NCEP再分析场中的指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奇  傅云飞  冯沙 《气象学报》2010,68(5):689-704
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已经积累了20多年的持续云观测资料,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全球尺度云量信息,为全面认识全球尺度云气候特征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长期稳定的ISCCP D2云量资料,文中系统地分析了全球尺度总云量以及高、中、低云云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球总云量均值为66.5(单位:%),其中洋面71.6.陆面55.9.全球云量分布极不均衡,且海陆差异显著,洋面局部云量最高可达90,而包括南极大陆在内的所有陆面区域多为云量低值中心.高云和低云全球分布形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陆面以高云为主,洋面低云相对较多.低云集中分布于太平洋东南部和东北部的近海岸地区以及南半球洋面,热带辐合带、南太平洋辐合带等大尺度强对流活动区内高云数量占优势.特别,在气候平均态上分离低云和高云区,并结合对NCEP再分析资料所提供环流背景场的分析,研究发现两类云所对应的垂直和水平风场具有明显的差异.高云区从低空到对流层顶为一致的强下降运动,低云区的中高层被上升气流所控制但近地面一般存在弱的上升运动.反映在水平辐散场上,两类云对应的辐散度在垂直方向上变化趋势相反,其中低云对应的典型背景场为低层辐散高空辐合.进一步考虑水汽因素,600与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差对低云(负差异)和高云(正差异)的云量空间分布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李南生 《地质与勘探》2010,46(5):788-797
双旗山金矿位于武夷成矿带金矿成矿远景区内,地处闽中"金三角"地区,区内矿床(点)众多,金矿体主要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中晚元古代大岭组变质岩中,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结合物探、化探、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分析,并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成矿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时空演化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全面利用综合信息预测方法,开展综合信息成矿规律及预测评价工作,圈定双旗山、杨梅、吉山、青溪等五个有利的成矿远景区,提出该区下步找矿方向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94.
辽东玉隆铅锌矿田控矿构造特征与深部赋矿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地质与勘探》2010,46(4):583-591
辽东玉隆铅锌矿田处于辽吉古裂谷西端中央地带,是区域上重要的铅锌成矿带。区内含矿母岩-大石桥组三段条带状透闪白云石大理岩发育,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热液再造矿床,控矿构造为F1次级褶皱、F2褶皱转折端和褶皱翼部剪切滑动角砾岩带。文章提出区内存在类似检德铅锌矿床"如云硐"二期向斜的大褶皱转折端,论述了玉隆至烟囱砬子至响水沟二期向斜一线距地表600~1500m空间存在铅锌矿工业矿体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汶川MS 8.0大地震发生后,关于成都市主城区安全性的讨论一度十分激烈。本文从成都市及周边的基本地质构造和沉积特征入手,讨论成都市主城区在地震中的安全性问题。经过分析认为:川西坳陷刚性稳定的岩石圈结构决定了成都平原不会发生破坏性的大地震; 成都平原沉积盖层厚度大、质量佳、分布适宜决定了龙门山发生的地震不会对成都主城区造成巨大破坏。因此,面对天然地震,成都市主城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96.
澜沧老厂银铅锌铜矿床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具"五楼一梯"的矿化结构。它是典型的多因复成矿床,主要成矿作用包括早石炭世火山喷流沉积作用及喜山早期隐伏花岗斑岩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控矿要素包括火山机构、火山旋回、火山岩浆分异演化程度、隐伏花岗斑岩。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详细研究,提出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97.
龚彬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4):427-430,438
阐述了青川县锣鼓顶地段钼矿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地质特征。运用地质力学分析总结了矿区的构造特征与成矿的关系。初步分析了锣鼓顶地段钼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8.
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广泛分布于鄂西地区,层内现已发现众多的钼钒矿床(点),其形成条件具有热水沉积与正常海相沉积双重特征,成矿系统总体上处在海侵体系域陆棚盆地还原沉积环境,期间由区域性断裂构造的热水喷流提供多种金属元素来源,经炭质、粘土矿物吸附作用沉积成矿,其中Ni、Mo与喷流作用最为密切,钒与生物化学作用密切,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99.
河北省涞源县连巴岭—东团堡地区金-多金属矿受王安镇岩体和雾迷山组白云岩的接触带、NE向乌龙沟深断裂的控制。区内发现4条NW向金-多金属含矿带,矿化产于构造蚀变带中或中酸性脉岩旁侧,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和铁锰碳酸盐化等。建立了金-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指出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福建武夷山山口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兵 《福建地质》2010,29(2):96-100
武夷山山口银多金属矿位于武夷成矿带光泽—宁化铜多金属成矿亚带东北部和浦城—宁德北西向钼多金属成矿带交汇处,矿体贮存于中生代焦坑组中,为沉积改造型矿床,主成矿期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