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0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874篇
测绘学   450篇
大气科学   895篇
地球物理   686篇
地质学   803篇
海洋学   762篇
天文学   194篇
综合类   284篇
自然地理   88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 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to an experiment to describe the dynamic state of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A synthesis of available observational records and a sophisticated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produces a dynamically consistent dataset, which, in contrast to the nudging approach, provides realistic features of the seasonally-varying ocean circulation with no artificial sources/sinks fo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fields. This new dataset enables us to estimate heat and water mass transports in addition to the qualification of water mass formation and movement processes. A sensitivity experiment on our assimilation system reveals that the origin of the North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Sea of Okhotsk and the Bering Sea in the subarctic region and to the subtropical Kuroshio region further south.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is a very powerful too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cean variabilities and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state of ocean circul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42.
43.
44.
用小麦岛和团岛观测站提供的青岛近海气象和水温资料,以适于SO2气体和硫酸盐(SO42-)气溶胶的干沉降模型研究了模型中的输送阻尼对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贡献,并计算了2003年青岛近海地区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对SO2而言,粘性副层传输系数对沉降速率的贡献大于空气动力学传输系数;对于SO42-,空气动力学传输系数对沉降速率的贡献要大于表面传输系数。SO2和SO42-的干沉降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187~0.868cm/s和0.188~0.532cm/s。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四季变化有相似的规律,即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45.
46.
47.
结合国内外海岸线分形研究进展 ,以江苏省海岸线为例 ,系统地探讨了不同比例尺地图上海岸线长度与分维的变化及其规律。指出海岸线长度与地图比例尺之间存在有 lg L =algk b的基本关系 ;其次 ,对于同一条海岸线来说 ,使用量规法和网格法计算所得分维结果是不同的 ,使用量规法的计算结果大于使用网格法的计算结果 ;再者 ,在不同比例尺地图上 ,同一海岸线的分维是不同的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逐渐变小 ,海岸线分维相应地逐渐变小 ,且在不同比例尺间使用量规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结果的差值大于使用网格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结果的差值  相似文献   
48.
福建红树林区海藻的分布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研究了福建省3个红树林区的海藻不同滩面分布的情况、海藻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以及不同季节的海藻群落类型.研究表明:(1)福建红树林区海藻在不同滩面分布表现出,红藻较喜荫蔽潮湿的环境,而绿藻适生在光照条件较好生境.(2)由福建红树林区各门海藻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来看,蓝藻种数在一年四季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红藻四季种数变化幅度不大,而绿藻在不同季节种数有明显变化,春季种数最多,进入夏季后种数逐渐减少,到秋、冬季后种数又开始上升,到第2年春季又达到最多.(3)不同季节福建红树林区海藻群落类型中,优势种主要是红藻,以及一些绿藻.  相似文献   
49.
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希  沙文钰  李妍 《海洋预报》2001,18(4):9-17
利用二十一层海温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我国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的强度、深度及厚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南海陆架浅水区域内,存在着随季节变化明显的辐射型温跃层;3-5月是温跃层的成长期:6-8月是该海域温跃层的强盛期;而9-11月温跃层开始减弱,到了冬季(12月到次年2月)温跃层变得最终,趋于消亡。结合本海区温跃层的这种变化特征,分析了该海域净辐射通量的分布状况及随季节的变化特征,证明了净辐射通量是影响该海域温跃层季节性分布特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0.
顾燕  张鹰 《海洋技术学报》2004,23(2):103-106
海岸带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带,海岸带专题地图能够详细表示出海岸带的特性。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岸图的需求日益增加。从地图的数学要素出发,提出目前海岸图绘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地图学、海洋学、遥感地学的角度,对地图投影的选择、坐标系转换、比例尺对海岸图编绘的影响及控制点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