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3篇
  免费   886篇
  国内免费   794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940篇
地质学   1992篇
海洋学   2022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85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41.
杨剑  万飞  王佳丽  杨婷 《吉林地质》2009,28(2):116-119
采用硼酸镶边垫底的粉末样品压片制样,用ARL ADVANT′XP+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中Na、Mg、Al、Si、P、S、Cl等31个组分进行测定。重点研究了Cl和S等元素的测定条件、痕量元素的背景选择和谱线重叠校正问题。使用经验系数法和康普敦散射作内标校正基体效应。经标准物质校验,结果与标准值吻合。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能满足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42.
通过对江汉平原主要河流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特征矿物以及能够反映沉积物稳定状况、物源及成熟度的重矿物特征指数(ATi,GZi和ZTR)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江汉平原范围内,长江和汉江及其长江主要支流的沉积物中重矿物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长江的重矿物组合模型为:  锆石+绿帘石+辉石+绿泥石+金属矿物,特征矿物是锆石和辉石;   汉江的重矿物组合模型为:  绿帘石+角闪石+石榴石+绿泥石+金属矿物,特征矿物是角闪石、石榴石;   另外,清江、漳河、沮水和玛瑙河的重矿物组合及特征矿物也都完全不同。而且各水系的沉积物的重矿物特征与其源区的岩性分布显示出极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江汉平原利用重矿物特征及组合模型来进行物源示踪的方法开展水系演化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3.
近2600年来黄河下游沉积量和上中游产沙量变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基于华北平原上93个钻孔中沉积物详细观测和分析数据,结合182组14C测年和埋深数据、参考前人黄河下游河道历史变迁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估算出2600年以来黄河下游在602BC~11A.D.,11~1034A.D.,1034~1128A.D.,1128~1855A.D.和1855~1997A.D.等5个历史时期的年平均沉积量分别是3.89×108t/a,2.24×108t/a,6.63×108t/a,6.78×108t/a和8.47×108t/a。通过建立黄河下游有无堤防和决溢频率与泥沙输移比的关系,计算出5个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平均年输沙量分别是6.2×108t/a,6.8×108t/a,8.3×108t/a,11.5×108t/a和15.3×108t/a。进而探讨了黄河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历史上王景治河后出现的600年安流时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4.
川西杂谷脑“冰碛物”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萍  邱维理  张斌 《第四纪研究》2009,29(3):484-493
对四川理县杂谷脑“冰碛物”的地层结构进行了观察,对河湖相地层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所谓杂谷脑晚更新世“冰碛物”是由泥石流、崩滑塌堆积物、堰塞湖沉积和河流相砂砾石层构成的多成因“混杂”堆积,湖相地层中发育的强烈褶皱和断裂是河岸陡壁岩石崩塌滑落导致古堰塞湖沉积物发生软沉积变形的结果。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卷曲构造、液化泥块、阶梯状微断裂、球枕构造、火焰构造、落石沉陷构造、环状构造、同生断层和大型褶曲等。一次崩滑塌事件的典型沉积层序由崩塌体、不规则接触面和下伏的河湖相变形地层所组成。沿杂谷脑河上游发现的一系列大型崩塌褶曲构造以及伴生的多种典型的液化变形构造,指示可能是地震活动触发了群发性的崩塌、滑坡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945.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variability and their possible implication for sub-sea methane venting,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S) of 145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was investigated.Magnetic particles extracted from 20 representative samples were also examined for their mineral,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micromorphology.Results indicate that MS values range between -7.73×10-8 and 45.06x10-8 m3/kg.The high MS zones occur at some hydrecarbon-bearing basins and along main tectonic zones,and low ones are distributed mainly within the river delta or along continental shelves.Iron concretions and manganese concretions are not main contributors for high MS values in sediments,while authigenic iron sulphide minerals are possibly responsible for the MS enhancement.This phenomenon is suspected to be produced by the reducing environment where the high upward venting methane beneath the seafloor reacts with seawater sulfate,resulting in seep precipitation of highly susceptible intermediate mineral pyrrhotite,greigite and paramagnetic pyrite.It suggests that MS variability is possibly one of the geochemical indicators for mapping sub-sea zones of methane venting in the southern SCS.  相似文献   
946.
根据2001年6月的航次调查及随后的沉积物样品的试验室分析资料,从物理性质和力学特征各方面对东海油气资源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综合工程地质特征研完。发现本区沉积物结构、剪切特征、含水量和液塑限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本区海底沉积物类型既分布有中砂、细砂和粉砂3种砂性土,也分布有扮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和粘质扮土3种粘性土,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相立的土类性质相一致。  相似文献   
947.
日照帆船港工程泥沙运移物模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动床波浪输沙模型试验,研究了日照帆船港3种设计方案的泥沙运移情况.通过分析试验结果,预报了常浪和大浪作用下工程区的冲淤分布.结果表明,日照帆船港工程的建设不会对邻近海岸产生大的影响,航道和港池均不会出现大的淤积.但是,为防止堤脚冲刷,应在挡沙坝堤脚处设置护脚结构.  相似文献   
948.
埕岛油田海域海底沉积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详细阐述了埕岛油田海域海底沉积和冲淤特征,介绍了沉积物的成分、类型和分布特征,并综合描述了埕岛海域海底地貌形态和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特性,上述研究对埕岛油田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9.
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用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太湖沉积物5种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对地球化学形态的组成和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重金属地球化学形态配分的共同特点是可交换态最低,残渣态最高.两种形态中Cd的可交换态最高,Cr的残渣态最高,可交换态最低.Cd的碳酸盐态较高,Cr的最低;Pb、Cd的Fe-Mn氧化态较高,Cu的偏低;Cu的有机态最高,Cd的最低;Zn的地球化学形态比例大都处于中间.地域上变化较大的元素是Cd和Cu,变化不明显的元素有Pb和Zn.化学成分中Fe2O3、MnO与重金属地球化学形态的相关性最好,TOC与Cu的形态相关系数最高.综合对比分析表明,太湖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以Cd为最高,其次为Pb.  相似文献   
950.
全新世岱海流域化学风化及其对气候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岱海 12.08 m沉积岩芯 210Pb和 AMS- 14C精确定年及地球化学、物理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包括 8.2 ka冷期、中世纪暖期 (MWP)和小冰期 (LIA)等典型气候事件在内的全新世以来所经历的化学风化及其环境演化过程.全新世早-中期 (9.0~ 3.5 ka),岱海流域处于温暖湿润气候环境,主要环境特征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显著增强、生物生产力逐步提高、湖泊水位大幅度抬升.在 7.90~ 8.25 ka期间存在一次冷气候事件,其发生时间与来自湖沼、海洋、生物组合和极地冰芯等在内的全球环境记录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减弱、湖泊生产力降低以及湖泊水位下降. 2.5 ka以来,岱海沉积物中环境指标的显著变化,表明进入气候波动更频繁的新冰期.岱海沉积物中的指标变化也展示了本世纪以来的气候增暖过程,但其化学风化强度还没有达到 MWP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