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4篇
  免费   1816篇
  国内免费   1345篇
测绘学   677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2975篇
地质学   3944篇
海洋学   2367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820篇
自然地理   152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481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469篇
  2014年   525篇
  2013年   691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629篇
  2006年   629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记述了南海晚第四纪沉积物中发现的两个新种[线形辐环藻(Actinocyclus lineatus Liu,Cheng et Lan sp.nov.)、星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aeus Cheng,Liu et Lan sp.nov.)]以及在我国首次记录的圆筛藻的7个种。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粤西水东湾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布为基本数据,使用对应分析方法并结合地形与波流特征,分析了海湾动力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海湾现代沉积环境可划分为4个动力沉积区。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提出河流携带入海的沉积物或沿岸剥蚀物中矿物的分布及再组合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为了确定控制鲁南两城河至白马河沉积物样品中矿物分布及再组合的主要因素,作者对该区109个沉积物样品的重矿物资料进行了Q型和R型因子分析。研究指出,在诸多的河流中,白马河和两城河是控制该区沉积物分布的最上要的河流;矿物的化学稳定性是决定该区矿物再组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分析了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传播特性,讨论了多种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与压缩波、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与Hamilton和Chen等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海底浅层介质存在切变模量,切变波可以被测量出来,切变波速为50—600m·s-1,测量频率在50—200kHz之间,用波速比可以评价海底浅层介质的应力 应变性质。研究工作有助于描述和评价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声学物理性状,并为最终建立中国沿海海底地声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基于近年来有关日本海的古海洋古环境研究成果,总结概述了日本海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演化特征。日本海作为西北太平洋一个主要的边缘海,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与全球其他地区一样受控于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同时也发育一些由气候的不稳定性、海峡的开合与其他一些地球气候系统的非线性活动所驱动的突发性快速气候变化事件。日本海的古海平面、古海水温度、古洋流等因子的变化还受到冰盖扩张和退缩、构造运动、冰川性地壳均衡补偿、东亚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总体说来,目前对日本海的研究程度还不高,对它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过程、驱动和响应机制的了解还很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利用2000年9月在杭州湾进行的原型水文泥沙测验所获取的648个悬沙粒度样品,进行了样品粒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杭州湾测验区域,粒径为4.00~20.20μm的悬沙出现频率最高;悬沙的中值粒径值自东向西迅速增大;北岸海域悬沙的中值粒径值大于南岸海域悬沙的中值粒径值。  相似文献   
107.
邵关 《海洋测绘》2007,27(3):78-80
S型海洋重力仪是目前海洋重力测量中较为常用的一种仪器,其产品性能也逐步得到提高。介绍了进行全自动化控制升级后,最新引进的SⅡ型海洋重力仪使用中出现的稳定平台颤动故障现象及排除办法。  相似文献   
108.
GIS支持下的长江口拦门沙泥沙冲淤定量计算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依据1842~1997年10幅不同年代的长江口海图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仪进行处理,建立不同时期的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以此作为基础资料,实现了从横剖面、深泓线纵剖面、平面变化等不同角度对长江口拦门沙地区滩槽演变、岸线侵蚀、沙岛形成与变迁等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河槽容积,实现了对不同时段泥沙冲淤量的计算.结果表明,155a来拦门沙总的趋势是不断淤积,但不同时期淤积速度大不一样,个别时期甚至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冲刷,这主要与动力条件的波动有关.1842~1997年,共淤积泥沙38.10亿t,平均每年淤积0.246亿t,约占长江来沙的5%,年均淤厚为1.1cm泥沙淤积部位主要在九段沙、横沙及横沙东滩、崇明东滩三处.发生冲刷的范围较小,仅占总面积的21.4%,主要在北槽,北港上段和南槽局部也有轻微的冲刷发生.  相似文献   
109.
利用GRACE时变重力场监测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水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RACE时变重力场反演了2005年1~11月的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水储量月变化,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利用GRACE时变重力场可以很好的对水储量进行监测,其监测能力足以揭示几个厘米的等效水高,为全球水循环及其气候变化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0.
A seamount chain with an approximately WNW trend is observed in the northeastern Ulleung Basin.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these seamounts, including two islands called Ulleung and Dok islands, were formed by a hotspot process or by ridge related volcanism. Many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studies have been done for all the seamounts and islands in the chain except Anyongbok Seamount, which is close to the proposed spreading ridge. We first repor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the crustal thickness of Anyongbok Seamount using multibeam bathymetry data,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and 3D gravity modeling. The morphology of Anyongbok Seamount shows a cone shaped feature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flank cones and flank rift zones. The estimated surface volume is about 60 km3, and implies that the seamount is smaller than the other seamounts in the chain. No sediments have been observed on the seamount except the lower slope, which is covered by more than 1,000 m of strata. The crustal structure obtained from a 3D gravity modeling (GFR = 3.11, SD 3.82 = mGal) suggests that the seamount was formed around the boundary of the Ulleung Plateau and the Ulleung Basin, and the estimated crustal thickness is about 20 km, which is a little thicker than other nearby seamounts distributed along the northeastern boundary of the Ulleung Basin. This significant crustal thickness also implies that Anyongbok Seamount might not be related to ridge volc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