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683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In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seismic data analysis, it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effectively identify certain geologic formations from very large seismic data sets. In particular, the problem of salt characterization from seismic data can lead to important savings in time during th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if solved efficiently and in an automatic manner.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a novel numerical approach that is able to automatically segmenting or identifying salt structures from a post‐stack seismic data set with a minimum intervention from the interpreter.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the recent theory of sparse representation and consists in three major steps: first, a supervised learning assisted by the user which is performed only once, second a segmentation process via unconstrained ?1 optimization, and finally a post‐processing step based on signal separation. Furthermore, since the second step only depends upon local information at each time, the whole process greatly benefits from parallel computing platforms. We conduct numerical experiments in a synthetic 3D seismic data set demonstrating the viability of our method. More specifically, we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matches up to 98.53% with respect to the corresponding 3D velocity model available in advance. Finally, in appendixes A and B, we present a convergence analysis providing theoretical guarantees for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992.
建筑物立面是城市地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移动激光扫描是获取城市地物三维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激光扫描点云的建筑物立面半自动提取算法。该方法首先构建研究区水平网格;然后计算局部点云几何特征,并且将特征投影到水平网格生成点云特征图像;接着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建筑物立面网格进行粗提取;最后使用网格属性(形状系数、网格面积、最大高程)对粗提取结果进行过滤,并将结果反投影到三维空间中得到精确的建筑物立面。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移动激光扫描点云进行试验后表明,本算法能够较好地提取出建筑物立面,提取精度为84%,召回率为90%,数据修正后精度为88%,召回率为91%。通过与现有算法对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993.
面向对象解译技术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影像分割的基础问题仍严重制约其自动化水平,尤其是分割参数选择。因此,本文以广泛使用的分型网络演化分割算法为例,开展尺度参数选择研究。借鉴对遥感影像分辨率敏感的局部方差指标,引入边长和面积权重,构造加权局部方差(WLV)指标,对多个分割结果进行评价,进而实现最佳尺度参数选择。在珠江区域2.5 m的SPOT 5融合影像上进行实验,通过计算最佳分割结果与人工分割结果的相似度对WLV进行定量验证。此外,还对WLV在分割对象最小为一个像元、最大为整景影像的全范围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WLV随尺度参数的变化曲线中,不同极大值点的分割结果反映了实验区不同景观层级上的斑块,其中第1个极大值点对应的分割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影像的最小可识别单元。  相似文献   
994.
海洋中尺度涡对浮游生物的分布、能量和盐分的输送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海洋中尺度涡的自动检测是监测、分析中尺度涡时空变化的重要基础.针对传统基于物理特征检测海洋中尺度涡的方法存在受限于人工设计参数导致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依据海洋卫星反演的海表面高度图,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U-Net网络的海洋中尺度涡自动检测模型.该模型在海洋...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对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方法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应用研究,通过建立多尺度影像空间和分类规则库对四川理县"5.12"震后的航空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取了房屋和居民地的空间分布矢量信息。将土地覆盖分类的结果与传统的基于像元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面向对象方法的分析结果更接近于人工解译的效果,对试验区的分类精度也远远高于基于像元的影像分类的精度,有效克服了传统分类方法所存在的"椒盐噪声"问题,与基于像元分类的栅格数据相比,面向对象的方法可直接提取GIS分析的矢量信息,展示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于高分辨率影像信息提取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96.
基于规则的中文地址要素解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地址是最常见的使用自然语言描述地理位置的参考系统之一。地址地理编码技术被认为是大量业务数据的GIS实现可视化定位和空间分析的桥梁,在房地产管理、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公安、邮政、税收、电讯和公共卫生等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地址要素解析是中文地址编码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是将自然语言描述的地址拆分为在某一限定区域内,可以指定某一地理范围的地址要素的过程。实际上,这个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定的中文分词任务。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原因,中文地址描述采用连续的字符串,而且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目前,采用的地址解析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受限于词典的更新维护和规则的不完备问题。本文以大规模地名词典和地址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系统分析地址要素的构词特征和句法模式,构建了各类地址要素的特征字库,提出了中文地址的数字表达方法,设计了RBAI中文地址要素解析算法,开发了相应的原型系统。实验结果准确率达到92%以上,处理效率达2800条/秒。这表明该方法符合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应用需求,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传统注册中心的Web服务发现只能基于关键字查询,不能搜索到用不同术语描述的相关信息,因此查准率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OWL-s(web服务本体语言)对Web服务进行逻辑化描述,使得可以基于Web服务的语义信息查找和匹配所需的Web服务。并提出一种基于OWL-s的语义web服务发布原型系统以及相应的语义匹配策略。在系统中可以通过对Web服务的语义信息查找并匹配已发布的Web服务。最后通过一个实际项目——汽车终端管理系统检验和评估服务证明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function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GIS-T)is Dynamic Segmentation(DS),which is used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of road management by generating segments based on attributes.The road segments describing transportation data are both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referenced.For a variety of transportation applications,historical road segments must be preserved.This study presents an appropriate approach to preserve and retrieve the historical road segments efficiently.In the proposed method,only the portions of segments of a time stamp that have been changed into new segments rather than storing the entire segments for every old time stamp are recorded.The storage of these portions is based on the type of changes.A recursive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retrieve all segments for every old time stamp.Experimental results using real data of Tehran City,Iran justify the strength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n many aspects.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of the results is that database volume for 2006,2007 and 2008 within the Historical Line Event Table(HLET)is reduced by 70%,80%and 78%,respectively.The proposed method has the potential to prevent from vast data redundancy and the unnecessary storage of entire segments for each time stamp.Since the present technique is performed on ordinary plain tables that are readable by all GIS software,special software platforms to manage the storage and retrieval of historical segments are not needed.In addition,this method simplifies spatio-temporal queries.  相似文献   
999.
数量化理论Ⅰ模型规定:参与定量估算的预测要素数目小于等于研究区内已确定的典型矿床模型数目。事实上,多数研究区内可作为模型的典型铀矿床数目较少,因而限制了预测要素的选取,降低了预测精度,为解决此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矿床分割法。该方法是将某一典型铀矿床模型按其具有相似预测要素的矿带进行逆向分割,即拆分成一定数目的铀矿模型,扩充了模型数目,并保持分割后各模型区资源量不变。双桥-新路地区试验结果证明:运用"矿床分割法"后,预测要素的选取数目有了明显增加,提高了方向系数值,资源量估算值更接近模型区的实际资源量。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当前逆向工程中对象提取及模型重建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室内场景点云的对象重建方法。首先构建直通滤波器,采用改进的RANSAC算法剔除非对象点云,然后根据欧氏聚类提取算法分割出各个对象点云,最后基于α-shape理论批量重建出对象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散乱的室内场景点云中快速、自动地重建出代表真实对象的三维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