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3篇
  免费   1928篇
  国内免费   3426篇
测绘学   448篇
大气科学   948篇
地球物理   3192篇
地质学   7632篇
海洋学   527篇
天文学   1612篇
综合类   544篇
自然地理   261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374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525篇
  2019年   598篇
  2018年   542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596篇
  2014年   737篇
  2013年   838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782篇
  2010年   687篇
  2009年   904篇
  2008年   890篇
  2007年   944篇
  2006年   1028篇
  2005年   801篇
  2004年   789篇
  2003年   699篇
  2002年   607篇
  2001年   522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354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氯化钠盐土壤介电虚部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文成  邵芸 《遥感学报》2006,10(2):279-286
含水含盐土壤的介电虚部模型是土壤含水量含盐量的函数。通过一系列关系研究:介电常数虚部ε",土壤导电率σa,土壤溶液导电率σw,土壤溶液离子浓度SMv,含盐量S,最终得到介电常数虚部ε"和土壤含水量Mv。含盐量S的关系,即土壤介电模型。通过微波网络仪,对150组具有不同含水含盐量的土壤,在频率范围0.2-20GHz(频率取样间隔为0.05GHz)进行介电常数测量。在不同频率下,利用这些实测数据通过最佳拟合的方法确定土壤介电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从而得到不同频率时土壤介电虚部经验模型。另外,利用吉兰泰地区41个含盐土壤样品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测量值高度相关。最后得出:(1)含盐量对介电常数虚部的影响随频率增大而降低;(2)土壤类型和介电常数虚部几乎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2.
河北省冬麦区土壤水分监测预测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北省冬小麦生育阶段正值少雨时期,一般年份只有在灌溉的情况下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麦区土壤水分实时监测预测对于灌溉决策十分重要。在冬小麦单站多层次土壤水分动态模型(VSMB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河北省麦区从南到北冬小麦发育期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进行参数调整和修正,并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形成河北省整个冬麦区麦田土壤水分监测预测系统(RSM-MFS)。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对实际应用进行了效果分析。从近年在河北省冬麦区土壤水分的监测预测结果来看,监测相对误差在10%左右,风险预测相对误差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953.
夏季青藏高原东部降水变化与副热带高压带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青藏高原上常规的台站资料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分析和研究了1993/1994年夏季5—8月青藏高原东部降水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3年夏季的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南,5—8月副高脊线北移过程中,还伴有准双周南北移动过程;而1994年夏季的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5—8月副高脊线北移过程中,则主要伴有30—60d的低频变化的南北移动过程。同时,在分析青藏高原上的天气变化特征时,发现这两年高原东部的降水变化特征也有明显的不同,夏季高原上降水的活跃和中断与副高脊线南北移动变化有类似的特征。因此,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移动可能与高原东部降水的中断/活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4.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in spring 2001 and 2002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dust in the Chinese desert region of Dunhuang, one of the ground sites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Aerosol Characterization Experiment (ACE-Asia). The mean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 matter during the spring of 2001 and 2002 were 317 μg m?3 and 307 μg m?3, respectively. Eleven dust storm events were observed with a mean aerosol concentration of 1095 μg m?3, while the non-dusty days with calm or weak wind speed had a background aerosol loading of 196 μgm?3 on average in the springtime. The main minerals detected in the aerosol samples by X-ray diffraction were illite, kaolinite, chlorite, quartz, feldspar, calcite and dolomite. Gypsum, halite and amphibole were also detected in a few samples. The mineralogical data also show that Asian dust is characterized by a kaolinite to chlorite (K/C) ratio lower than 1 whereas Saharan dust exhibits a K/C ratio larger than 2. Air mass back-trajectory analysis show that three families of pathway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aerosol particle transport to Dunhuang, but these have similar K/C ratios, which furth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sian dust are different from African dust.  相似文献   
955.
华北平原冬麦田土壤CH4的吸收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拔节—成熟期间麦田土壤CH4气体通量进行了测定,得出华北平原典型冬麦田土壤是大气CH4的弱吸收汇。试验期间土壤CH4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为-18.3μg.m-2.h-1,波动范围为-4.3~-24.4μg.m-2.h-1;在土壤CH4通量的日变化中,观测到麦田土壤在午间和夜间都有一个吸收峰,峰值出现的时间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所不同。试验期间CH4通量日平均值与土壤温度关系不明显,而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α=0.01);日变化中土壤CH4通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较差,而与5 cm地温相关密切。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随NH4 -N施用量的增加呈递减规律,农田秸秆还田后不利于土壤对CH4的吸收。  相似文献   
956.
北京市部分地区土壤和植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北京市区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不同功能区土壤和绿化植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讨论了土壤和植物叶片中多环芳烃质量分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车流量较多的路边土壤PAHs质量分数很高,西城区北京杨叶片中PAHs质量分数较高;相同采样点的土壤与植物叶片中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957.
基于植被-土壤二向反射模型的土壤含水量遥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区为例,利用像元信息分解法,定量提取出区域植被盖度,由植被盖度得到区域叶面积指数,在只考虑一次散射的情况下,利用植被-土壤二向反射模型,提取出下层湿润土壤反射率。通过引入粗糙度因子建立起粗糙地表下土壤反射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函数关系,进而得出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958.
基于能力谱法的SSI体系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经过2次等效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多自由度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并给出了修正反应谱和等价能力谱的确定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能力谱法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效应的结构体系pushover分析方法(SSIPA);然后对3种不同高度考虑SSI效应的结构体系在5条地震动作用下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算例分析,将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本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最后,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反应谱相结合,对9层考虑SSI效应的钢结构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根据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抗震性能的评估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9.
中国大陆及邻区、川滇成组强震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1902年以来MS≥7地震的成组活动划分出7组,其首发大震分别为1902年阿图什8.2级,1911年阿拉木图8.2级,1920年海原8.5级,1931年富蕴8.0级,1946年缅甸7.8级,1966年邢台7.2级,1988年缅甸7.2级。川滇MS≥6.7地震成组活动划分出5组,其首发强震为1913年峨山7.0级,1933年茂县7.5级,1948年理塘7.3级,1966年东川6.5级、6.2级,1988年澜沧7.4级。其中,川滇MS≥7的首发大震滞后中国大陆首发大震几个月至4年不等。按成组大震的界定,目前中国大陆处于1998~2007年(估计)的大震少发时段。川滇未来1~2年的大震形势为川滇西部存在发生大震的可能性。中国大陆新一轮强震成组活动中的大地震将可能在2007~2009年前后发生,主体危险区可能为天山地震带中段及川滇东部。2007~2008年可能出现5~6级地震的增强过程。巧家—东川一带可能最先发生6级地震。  相似文献   
960.
仪器墩体受潮湿影响所产生的局部形变而引起的ZB磁变仪倾斜,是引起成都台CB3ZB变化幅度大,形成N字型年变化及其它类似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实践证明,水泥墩湿引起的形变大,防潮效果差。而质地单纯均匀的石头墩受潮湿后引起的形变小,防潮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