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314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393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44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利用气象站、探空及NASA再分析资料,对江西省4县山地风场的12座测风塔风速进行订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测风塔与气象站风速数据相关性较低,相关系数一般远小于0.45;测风塔与探空资料的风速相关系数可达到0.6以上,最高可达到0.8;NASA再分析资料可以作为江西山地风场风速订正参证数据,其与测风塔风速数据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可达到0.54~0.77,大多数测风塔相关系数可达0.7左右。海拔高度小于1000 m的测风塔与NASA 50 m风速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其与NASA 850 hPa风速的相关系数,高度为1000—1200 m的测风塔与NASA 50 m风速和与NASA 850 hPa风速的相关系数相差不明显,高度大于1200 m的测风塔与NASA 850 hPa风速的相关系数明显大于其与NASA 50 m风速的相关系数。比值法订正效果略好于线性回归法的,订正后的风功率密度总体偏大。  相似文献   
52.
采用二相回归方法并结合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在对中国中部典型高山站南岳和庐山1960-2017年平均风速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的基础上,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与周边低海拔台站的差异,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风速资料对其差异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南岳站平均风速序列存在一个由测风仪器变更而导致的非均一点,而庐山站不存在非均一点;南岳和庐山年及四季平均风速均显著高于周边台站,且高山站以春季和夏季风速最大,而低海拔台站各季节风速差异较小;近58 a高山站及周边低海拔台站的年及四季平均风速均呈显著的减小趋势,但高山站的减小速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台站;同区域NCEP/NCAR的1000 hPa和850 hPa平均风速变化的差异与高山站和低海拔台站的差异基本一致,说明中低空和地面风速的这种差异在中国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53.
京津冀地区低层局地大气环流的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佩生  朱蓉  范广洲  李泽椿  王月冬 《气象》2019,45(3):381-394
本文采用2007-2016年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和15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定义了局地风场表征风速,研究京津冀平原地区局地大气环流日变化的气候特征,并对区域大气污染及其输送的影响进行分析。此外,对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月7日北京地区跨年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个例分析。得到结论:京津冀平原地区低空风场变化是天气系统与局地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山谷风环流致使太行山和燕山沿线平原地区大气边界层内的长年主导风向为偏北和偏南;太行山和燕山沿线地区山谷风环流本身呈顺时针旋转的日变化特征,夜间至早晨谷风转向山风,午后至夜间山风转向谷风;在午后谷风向山风转向期间,容易形成沿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自南向东北的"弓形"气流输送通道,此气流输送通道在1月于21时左右形成,持续时间大约3 h,在7月于18时左右形成,持续时间可达9 h;冬季午后至晚间盛行谷风时,受山体的阻挡,污染物容易在山前累积,导致污染浓度增高;夏季同样的情况会发生在后半夜。  相似文献   
54.
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技术,将预报产品作为自变量,相应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作为因变量,对2013-2016年冬季浙江省中尺度区域模式预报近地面风速进行订正和评估。所选956站中多数站点风速订正后有所改善,通过定量分析可知浙江西部地区整体改善效果最好,其中效果明显站点占91.7%;中部地区改善效果明显站点占86.5%;东部沿海地区改善效果略差,明显改善的站点占67%。各地级市整体表现均不错,除舟山地区为49.9%外,其他地区风速改善比例均超过50%。选取2017年1月20日浙江东北地区沿海大风过程分析发现订正后的风速与观测风速更为接近,在定海大岛站点(靠里)中表现尤为明显,订正后的结果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5.
The processes acting on a longitudinal dune are inferred from the response in the area size-so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diment of the active layer. The sediment size distributions are determined by settling and are best described by a log-hyperbolic model which provides the most information on size-sorting processes. Size-sorting characteristics are markedly different across the low round-crested part of the dune from cross-sections of the high more sharp-crested part. This results in changes in textural parameters along the lee-side consistent with changes in the lee-side separation vortex.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effect of wind speed up on the lee-side is observed to be reflected in the sediment; it can only be detected with the very sensitive log-hyperbolic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56.
申亿铭  陈吉航 《气象》1993,19(10):7-11
在寻求层状云中催化剂扩散议程的解时,一般都假定风速为常值,但实际上风速是随高度变化的。该文在云中催化剂的数值模式中考虑了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用差分格式求其解,并进行了个例计算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7.
本文是1993年大震速报培训班讲课的一部分。主要讨论了仅用某一地震台的地震图分析远震和极远震震相方法问题。包括地震波和震相的异同、地震图的复杂性、震相特征和分析方法。讲座的第一、二章刊登在本刊1993年第6期上。此处为接续。  相似文献   
58.
Triggered-lightning properties, including dart-leader charge density, return-stroke propagation speed, dart-leader electric potential, dart-leader propagation speed, and dart-leader current, inferred from return-stroke current and very close electric field measurements, are presented. Although most of the estimates are based on relatively crude models, they are all generally in good agreement with independent measurements and/or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The results are likely to be applicable to subsequent strokes in natural lightning.  相似文献   
59.
武隆隧道岩溶地质超前预报综合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武隆隧道全长9418m,为渝怀铁路第二长大隧道。该隧道的施工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存在浅埋段、断层破碎带、岩溶暗河、非煤系地层瓦斯和岩爆等不良地质现象。其中,岩溶、暗河以及岩溶涌水是本隧道施工的最主要地质问题。根据岩溶垂直分带结果,武隆隧道处于混流带中,特别是多在季节变动带与水平迳流带之间。自隧道开挖揭露以来,多次发生大型、特大型岩溶涌水灾害。作者根据武隆隧道施工的特点,以地质法为基础,以HSP声波反射法为主要手段,结合TSP203系统和钻探等的超前预报综合技术,进行岩溶地质超前预报。实践证明,武隆隧道综合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是基本成功的,值得在同类隧道施工地质预报中借鉴。  相似文献   
60.
遥感和GIS技术在全球海面风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戈  方朝阳 《遥感学报》2002,6(2):123-128
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基于TOPEX卫星的全球海面风速分析的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阐述了全球海面风速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定义了描述风场特征的相关参数,介绍了全球海面风速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工作流程,另外,对系统的3个应用实例进行了地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