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65篇
  免费   2281篇
  国内免费   2360篇
测绘学   6766篇
大气科学   2702篇
地球物理   2863篇
地质学   4118篇
海洋学   1858篇
天文学   1231篇
综合类   2123篇
自然地理   5945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897篇
  2021年   1079篇
  2020年   1038篇
  2019年   1011篇
  2018年   862篇
  2017年   1274篇
  2016年   1176篇
  2015年   1201篇
  2014年   1328篇
  2013年   1746篇
  2012年   1487篇
  2011年   1382篇
  2010年   1029篇
  2009年   1210篇
  2008年   1238篇
  2007年   1429篇
  2006年   1322篇
  2005年   1069篇
  2004年   1027篇
  2003年   794篇
  2002年   677篇
  2001年   528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7年   11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6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地域人地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乡村空间重构成为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西方“后生产主义”语境下,乡村空间研究开始出现消费转向、社会-文化转向和后现代转向,多功能、全球化乡村转型与空间重构研究成为西方乡村空间研究的热点;国内研究主要基于乡村地理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展开乡村空间重构过程—机理—调控研究以及微观视角下农户经济空间行为研究;当前,中国乡村空间重构呈现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学转型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组织与政府、企业、个人等其他主体之间的空间-权力关系成为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视角。政治经济地理学及“社会-空间”二元辩证法为乡村空间重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乡村空间重构研究应系统整合空间生产、主体能动性、土地资本化、社会关系网络、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农户地理等政治经济学、地理学理论,强化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要素相互作用及其空间响应机制研究,重点开展多要素多维度的乡村空间格局形成及演变规律研究、乡村社会空间再生产研究、能动性视角下乡村劳动力空间生产研究、政府政策制度与城乡空间治理体系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22.
创新型企业作为塑造创新地理格局的重要力量,其区位选择的外部特征及内在机理亟须予以系统化研究。基于对安徽省创新型企业的细分行业与空间建库,采用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细分行业下的创新型企业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省创新型企业类型以先进制造和自动化为主,并以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为辅;(2)创新型企业空间集聚的不均衡特征显著,呈现出“一核一带多节点”的集聚分布特征,且合肥、芜湖是两个重要集聚区;不同细分行业视角下创新型企业的空间分布形态各异,可归纳为点-轴式、极核式、双核式及多核分散式等4种空间组织形态。(3)创新型因子对于创新型企业的空间集聚最为重要,但传统型和政策型因子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其中,产业基础、人力资本、创新投入是最核心的因素,但各行业创新型企业的影响因素作用力则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3.
ABSTRACT

Land-Use Mix (LUM) refers to the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complementary functions within a building or area. While LUM has become a dominant approach in urban planning, its actual benefits and vision for spatial planning remain unclear. To clarify this issue, this study discerns the spatial features of land-use patterns depending on the compatibilities among land-use categories. Accordingly,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ree LUM measures – adjacency, intensity, and proximity – to identify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use categories. Based on these measures, a land-use allocation model is developed to specify spatial patterns satisfying the given compatibilities. This model is tested by applying the concept of the neighborhood unit on a case study of normative land-use patterns subject to specified compatibilities. The results describe spatial features of four compatibility sets, including a set exhibiting a compatibility conflict between the same land-use pair and LUM measures when, for example, a given land-use pair is compatible in terms of intensity but incompatible in terms of proximity.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features of a normative land-use pattern that satisfies various possible compatibilities will facilitate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LUM approach into local planning guidance and zoning ordinances.  相似文献   
24.
西藏林周县是我国大骨节病(KBD)患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将林周县作为研究区,通过使用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量化分析KBD患病率风险因子的影响,并使用环境化学方法验证空间分析结果。通过对10个潜在影响因子的分析以及对当地KBD患病村和非患病村的土壤-水-粮食-人这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环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林周县KBD由一组多重且交互作用的环境影响因子共同作用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控制因子是地层因子;(2)所有环境介质(土壤、水、谷物)及人体组织中的硒元素浓度在KBD患病区均低于非患病区;(3)当地居民对硒和铬的摄入严重不足,尤其是KBD患病村中居民硒元素平均日摄入量(ADD)大约仅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成人基本摄入量下限的4%;(4)我们推测,当地居民患病主要是由于地层这一影响因子,这是由于通过生态系统的迁移转化导致当地人口严重硒缺乏,最终导致地方性生物地球化学硒缺乏。  相似文献   
25.
The structure, functioning and hydrodynamic properties of aquifers can be determined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baseflow in the streams with which they are associated. Such analyses are based on simple low‐cost measurements. Through interpreting the hydrological profiles (Q = f(A)) it is possible to locate the aquifer(s) linked to the stream network and to determine the type of interrelated flow, i.e. whether the stream drains or feeds the aquifer. Using an analytical solution developed for situations with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i.e. where the baseflow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catchment size, it is also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aquifer(s) concerned at catchment scale. Applied to the hard‐rock aquifers of the Oman ophiolite, this method shows that the ‘gabbro’ aquifer is more permeable than the ‘peridotite’ aquifer. As a consequence the streams drain the peridotites and ‘leak’ into the gabbro. The hydrological profiles within the peridotite are linear and positive, and indicate homogeneity in the hydr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se formations at the kilometre scal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peridotite is estimated at 5 · 10?7 to 5 · 10?8 m/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6.
27.
28.
介绍了MATLAB语言特点和系统建模方法的基本理论.根据南海气象数据的实际建模处理过程,给出了建模的详细步骤及其MATLAB实现过程以及MATLABTM的主要实现程序.试验讨论和结果表明利用MATLAB语言可以方便地对南海气象数据用系统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和处理,MATLAB在运用系统建模法处理南海气象数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9.
为了促进小卫星数据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以监测采矿图斑变化为目标,通过对北京地区的2006年和2007年两期北京一号小卫星4m全色影像采用正射校正、配准和迭加对比的方法发现变化信息。结合1∶50 000影像图、野外调查和测量,确定变化图斑的边界、变化原因和规模,并对小卫星全色图像的变化监测能力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通过对小卫星4m全色影像数据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概括出其变化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30.
王连备 《测绘工程》2009,18(5):51-54
针对遥感影像共享服务的应用需求,提出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影像数据共享方法;设计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影像数据服务模式。通过实验实现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的服务原型,验证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影像数据服务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