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4篇
  免费   852篇
  国内免费   656篇
测绘学   693篇
大气科学   573篇
地球物理   1612篇
地质学   1205篇
海洋学   664篇
天文学   402篇
综合类   431篇
自然地理   7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This paper addresses correlations between multiple components in structure‐specific seismic loss estimation. To date, the consideration of such correlations has been limited by methodological tractability, increased computational demand, and a paucity of data for their computation. The effect of component correlations, which arises in various forms, is however a signific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results of structure‐specific seismic loss estimation and therefore it is prudent that adequate consideration be given to their effect.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details of a tractable and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seismic loss estimation methodology in which correlations can be considered.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necessary correlations are discussed, particularly those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absence of sufficient empirical data, for which values are suggested based on the judgement. The effects of various assumptions regarding correlations are illustrated via application to a case‐study office structure. It is observed that certain correlation assumptions can lead to errors in excess of 50% in the lognormal standard deviation in the loss given intensity and loss hazard relationships, while full consideration of partial correlations is 50 times more computationally expensive than other assumption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2.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偏移成像方法获得青藏高原西部Hi-Climb项目剖面北段地壳结构转换波成像。结果显示班公-怒江缝合带下方拉萨地体上地壳向N仰冲,下地壳向N俯冲,而羌塘地块上地壳向S仰冲,下地壳向S俯冲,可能意味着青藏高原西部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具有复杂的拼合过程。结合前人的岩石学研究成果,建立了新特提斯北洋盆洋壳S向俯冲、距今60~50Ma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拉萨地块的下地壳向羌塘地块下俯冲,而后印度板块俯冲到羌塘地块下方的地块拼合模式  相似文献   
993.
We resolve a large (~20 km) discrepancy in Moho depth determined from PdS receiver functions (RFs) and from active source seismic profiling in the complex Caribbean-South American plate boundary zone in eastern Venezuela. As part of the BOLIVAR experiment 20 broadband stations were deployed along an active source profile to record teleseisms. Using the extremely heterogeneous crustal model obtained from active source data, we generated 2D finite-difference elastic wave synthetics and from them calculated receiver functions and CCP stacks. We compare the observations with synthetic sections that have been spatially sampled at 0.25 km to 40 km. The densely sampled synthetics show that several events in the field data that were originally interpreted as the Moho are multiple reflections within sedimentary basins. Where the Moho has the steepest dip under the plate boundary the CCP stacks fail to image the Moho well, regardless of the density of spatial sampling. A suitable spatial sampling criterion for clearly imaging the lower crust and Moho is to overlap Fresnel zones by 50% at Moho depth, which for the 1 Hz receiver functions examined here, requires an instrument spacing of 15–20 km, with the actual field data density ranging from 20 km to 100 km.  相似文献   
994.
???????????????????У?????????????????????????????????????????????????????????????????????????????????????GPS??InSAR?????????????е??????÷?????????????????????????????????Ч????????????????????????????  相似文献   
995.
为促进湛江珍珠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海域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海域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海域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珍珠养殖者要创新养殖方式,拓展新的养殖空间,尊重自然规律,自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解决湛江珍珠养殖业存在的养殖海域无证使用、无度开发、生态功能丧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6.
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近年来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成果,综述了我国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与开发进展,主要包括内生菌的分类方法、多样性、分布、生物学作用,以及内生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并展望了我国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干旱地区灌丛沙堆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杜建会  严平  董玉祥 《地理学报》2010,65(3):339-350
从灌丛沙堆的形成演变、形态特征及其空间格局、表面气流特征及其风蚀堆积平衡、表面植被生态生理特性及其对降水和地下水的响应、土壤理化性质和保育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认为目前灌丛沙堆研究只是针对某一区域或多个区域的静态研究,对灌丛沙堆演化过程中的形态、气流、土壤以及植被等因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研究不足,难以解释灌丛沙堆的演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灌丛沙堆研究过于强调其作为土地退化的指示,而忽略了其在退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态功能,不利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的生态环境恢复。今后的研究应该加强对灌丛沙堆演化过程中的土壤、植被、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深入探讨灌丛沙堆在干旱半干旱退化生态系统中的积极作用。基于以上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对灌丛沙堆的保育措施进行探索,找出合理的灌丛沙堆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998.
肖杨  毛显强 《地理研究》2010,29(6):1083-1091
城市间资源的过度竞争是城市群和谐发展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采用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城市发展与其资源约束的关系,并引入风险规避函数,建立城市资源竞争模型来模拟城市资源竞争的演进机制。分析表明:(1)城市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在初期由于集聚效应,城市经济达到一定规模后得以更为迅速的发展;当城市发展规模过大,必然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出现规模效应递减;(2)城市资源竞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过程,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作用,也受到政府行为、科技水平等人类行为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人口与科技等相关因素都会对资源竞争的结果产生深刻作用;缩小人均收入与生态效率的差距有助于协调城市间资源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999.
郑衡泌  陈文龙 《地理研究》2010,29(4):757-766
民间信仰区域分异,前人的研究多数定位于有方言差异的大尺度区域。但无方言差异的小尺度区域内,人们对神祇的信仰和供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利用生态位理论及生态位宽度测度模型对泉州市东海镇三个不同村落(蟳埔、宝山和法石)的民间神祇信仰情况进行微观分析。结果显示,在无方言差异的小尺度区域内,影响神祇在区域内生态位宽度的最主要因素是神祇功能与这个区域产业类型的相关程度。神祇的功能与区域内产业类型的相关程度是影响民间信仰神祇区域分异的重要因素。区域间产业类型的分异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因此,特定功能神祇的区域分异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由生态位宽度测度模型计算出的民间信仰神祇生态位数据与神祇在三个村落的分布及影响的实际情况比较契合,生态位理论应用于民间信仰神祇的区域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浅埋隧道围岩应力场的计算复变函数求解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受地表边界和地面荷载影响的浅埋隧道的围岩应力场,由于在数学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用解析解来进行分析,而通常采用边界元或有限元的数值方法来解答。为了求解浅埋隧道的应力场,采用边界配点来确定边界条件,同时用保角映射将一个含圆孔的半无限空间区域映射为圆环域,然后把这个区域内的解析函数展开成Laurent级数的形式,利用Muskhelishvili的复变函数理论和最小二乘法来确定解析函数的各项系数,从而求得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半数值、半解析解,最后通过算例给出了围岩应力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高、计算量小,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