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1篇
  免费   673篇
  国内免费   811篇
测绘学   201篇
大气科学   235篇
地球物理   829篇
地质学   1198篇
海洋学   2161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289篇
自然地理   2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950~1990年中国地磁剩余场冠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1950、1960、1970、1980年和1990年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资料,使用球冠谐和分析方法,分别计算1950~1990年各个年代中国地磁剩余场冠谐模型. 球冠极点位于36°N和104°E,球冠半角为30°,冠谐模型的截断阶数为8. 地磁剩余场冠谐模型的均方偏差分别为:对于X分量,1950年为93.1 nT,1960年为128.9 nT,1970年为107.2 nT,1980年为107.6 nT,1990年为95.2 nT;对于Y分量,1950~1990年依次为74.8 nT,98.1 nT,89.2 nT,89.9 nT和84.0 nT;对于Z分量,分别为122.2 nT(1950年),135.0 nT(1960年),137.7 nT(1970年),110.1 nT(1980年)和107.5 nT(1990年). 根据中国地磁剩余场冠谐模型和全球地磁场DGRF模型,得到中国地磁场的冠谐模型,并对冠谐模型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2.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数字化遥测地震台网的不间断供电系统,它具有交直流不间断切换,输出满足数据采集系统及数据传输设备所需的各种电压要求,并能对备份蓄电池自动恒流、恒压转换充电及过放电保护,冗余量大、可靠性高。解决了无人值守遥测地震台的供电问题。对其它数字设备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3.
桩端沉降测量和试桩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桩在传递上部荷载与地基土之间产生的应力应变过程,表现为桩的弹性杆件和地基土的弹—塑性变形特征。从而对受荷桩,尤其是长柱和超长桩的应力应变特征有了更切合实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4.
Telemetric network observations of pulse-like geoelectric charge signals using a vertical dipole buried under the ground were undertaken at various observation sites over a wide area in Japan from April 1996. From continuous records of the signals during the six months following that, we attempted to select anomalous signals, possibly related to seismic electric activity.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elimination of noise resulting from industrial and meteorological electric activity, comparison with other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in the VLF ban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recursor period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eventual main shock that occurred in Japan. Four candidate precursor electric signals, which were not contaminated by industrial and meteorological electric activity, were then selected, of which the second appeared before the Akita-ken Nairiku-nanbu earthquake swarm, for which the maximum M = 5.9 occurred on 1996 August 11, and the third and fourth before the Chiba-ken Toho-oki earthquake, M = 6.6, on 1996 September 11. A tentative qualitative model explaining why the candidate precursory signal is related to stress building up before an earthquake is presented in terms of the electrification of gases released from fracturing rocks immediately prior to the main shock.  相似文献   
145.
146.
本文介绍了 X荧光勘查金矿技术及找金成果 ,并论述了该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7.
本文从理论上对相关分析法区分重力异常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着手,对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值与相应的地形高程作了相关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在区域性小比例主均衡补偿基本完善的条件下,重力值与高程有极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当计算窗口较大时,地下的局部不均匀体,不足以破坏重力值与高程的相头发一,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相关分析处理重力资料的叠加场,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且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48.
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的一步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大、信噪比低时,利用传统的线性反演方法不能有效地拾取静校正量。本文介绍一种非线性反演方法(一步模拟退火法)来估算炮点和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通过对合成地震记录的试算表明,该算法可获得近似于真实的剩余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149.
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牵引流沉积是继深水重力流沉积之后发现的又一种新的深水沉积类型,目前已发现的深水牵引流沉积包括等深流沉积和内潮汐、内波沉积两种类型。综述了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研究历史、现状与进展,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0.
在跨孔条件下,利用积分方程法计算了孔区内外不同位置、不同产状的三维椭球体模型视电阻率异常。根据所得的典型数值模拟结果,借助视电阻率异常信息剖面图,对异常进行研究,总结了异常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认识了其他模型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