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8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报道了杂色鲍碱性磷酸酶(ALP)在甲醇、乙醇、丙醇、甲醛、丙酮等溶液中的失 活动力学.结果表明:酶的剩余活力随着有机溶剂浓度的增大而迅速下降.测得上述 5种有机溶剂对该酶的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5.41、3.07、1.80、31.0×10-3、2.30 mol/dm3.在这些有机溶剂溶液中酶的失活过程都是可逆反应.检测醇、醛、酮对该酶 的失活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甲醇、乙醇、丙醇对杂色鲍ALP的失活作用均为非竞争性 机制,其抑制常数分别为5.36、3.02、1.80mol/dm3.甲醛、丙酮对杂色鲍ALP的失活 作用都呈现为混合型抑制,其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1)分别为24.7×10-3、1.66 mol/dm3;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分别为56.2×10-3、5.40mol/dm3.  相似文献   
102.
船舶压载水中有害生物的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由压载水引起的外来生物污染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介绍了目前已经应用或正处于研究中的各种对压载水处理方法 ,探讨了其优越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3.
张晓萍  王宪  张钒  李文权 《台湾海峡》2002,21(4):427-430
本文以福建省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中部分经济生物污染要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为依据,探讨了福建省近岸港湾海洋经济生物中污染物含量的特征,并进行污染现状评价。其数据和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沿岸海洋生物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164,自引:24,他引:140  
刘彦随 《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只有二者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依据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城乡融合系统、乡村地域系统是全新认知和理解城乡关系的理论依据。针对日益严峻的“乡村病”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既是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剖析了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问题导向的中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科学途径及研究前沿领域。结果表明:①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对象是一个乡村地域多体系统,包括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乡村振兴重在推进城乡融合系统优化重构,加快建设城乡基础网、乡村发展区、村镇空间场、乡村振兴极等所构成的多级目标体系。② 中国“三农”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乡村发展正面临主要农业生产要素高速非农化、农村社会主体过快老弱化、村庄建设用地日益空废化、农村水土环境严重污损化和乡村贫困片区深度贫困化等“五化”难题。③ 乡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乡村振兴应致力于创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极化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转型—重构—创新发展综合体系。④ 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应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的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探究以根治“乡村病”为导向的新型村镇建设方案、模式和科学途径,为实现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利用线特征和SIFT点特征进行多源遥感影像配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特征和SIFT点特征的多源遥感影像配准方法。该方法首先匹配待配准影像和参考影像中的线特征,利用匹配直线构建虚拟角点;其次,针对传统SIFT算法匹配多源遥感影像特征点存在的不足,采用线特征约束点特征的方法进行SIFT同名点对的提取;最后结合虚拟角点对及SIFT同名点对构建三角网进行小面元微分纠正。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取得较高的配准精度。  相似文献   
106.
油气田开发阶段的构造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东部复杂断块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需要提出的小断层数量与可能分布位置的定量预测及其导流性研究,对油藏渗流系统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油层和储层顶面的微幅度构造研究,对油水运动规律和油田开发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储层中裂缝的分布影响着低渗透油田开发井网的部署及注水开发的效果,对裂缝参数的定量描述与井间预测以及分组裂缝渗透性的综合评价是低渗透油田合理高效开发的关键.古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储层构造裂缝的形成与分布,现今构造应力场影响着各组裂缝目前的保存状态及其渗透率各向异性,同时还是确定合理注水压力、射孔方案和压裂改造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羟基杀灭船舶压载水微小生物中试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羟基处理压载水技术,使用羟基处理设备和管道作为模拟船舶排放压载水的管道。研究了羟基对海产小球藻、游仆虫和异养细菌的杀灭效果,说明羟基能有效杀灭压载水中的微小生物;并模拟船舶排放压载水过程中排放地的海水对处理后压载水的稀释作用,稀释后的水样经过96h的培养,没有发现微小生物复活的情况,证明了羟基杀灭船舶压载水微小生物在长度为4m(接触时间为2s)的接触管道内已经完成。并研究了羟基处理压载水技术对水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有效杀灭船舶压载水微小生物的同时能改善压载水水质。  相似文献   
108.
荧光法测定微型生物细胞内的ATP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P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化合物,可用于估算微型生物的生物量,因此它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ATP与荧光素反应产生荧光的原理,可对微型生物细胞内的ATP进行测定。荧光法测定微型生物细胞内ATP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捷。本文从样品处理、ATP提取、ATP测定、干扰因素及应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荧光法测定微生物细胞内ATP的技术,评述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总结了ATP提取和测定时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及其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9.
类立克次体(RLO)对大珠母贝和合浦珠母贝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引起基本一致的病理变化.在急性坏死破坏期内,RLO导致外套膜、鳃、消化管、肝胰腺、生殖腺腺管及全身血管内皮系统等多器官组织的变性坏死,使器官组织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破坏程度与RLO包涵体的数目密切相关,而细胞的破坏与细胞内RLO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到大量数目密切相关.鉴于此,将RLO引起的珍珠贝病称为类立克次体病(RLO病).RLO病呈急性变质性炎症和慢性增生性炎症病理,在前者细胞呈现崩解性坏死、溶解性坏死和退变性坏死;在后者存在实质细胞增生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纤维细胞并形成纤维化.根据炎症病理的发展过程,RLO病可分为急性坏死破坏期和慢性增生修复期.  相似文献   
110.
运用电镜技术对青岛地区患病真鲷进行了病原体检测,在肠上 皮组织细胞中发现一种类立克次体病原体。研究表明,该病原体具有完整的细胞包膜, 内部 具有低电子密度拟核,在胞浆中以两种类型存在-繁殖型和静止型;繁殖型类立克次体呈圆 形、椭圆、哑铃、长棒状,其长轴为0.2~0.8μm,形成包涵体,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静止 型类立克次体为圆形,中等电子密度,直径为40~70nm,由繁殖型类立克次体出芽增殖形成 ;线粒体参与了包涵体的形成和类立克次体的增殖过程。细胞病理变化为上皮细胞肿胀并部 分解体,微绒毛破坏,线粒体变形,部分内嵴溶解;内质网膨胀,核糖体脱落。类立克次体 是导致鱼类病害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