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8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作为输水沿线上最大调蓄湖泊的洪泽湖,其水位将提高0.5m,并趋于稳定。这一结果对该湖的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环境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透明度,pH值在某些湖区将有所降低,而敞水区无变化;短时间调水,湖水中营养盐含量基本无改变,但长时间连续调水,无机氮化合物将增加,可溶性磷下降,浮游生物数量仅在局部湖区有增减,全湖无大的差异;腹足类下降而河蚬数量将增加;水生维管束植物全湖生物量将减少;敞水性的鱼类增加,草食性鱼类或以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产卵基质的鱼产量将下降。  相似文献   
72.
江苏省黄海海域生物质量调查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自山东日照至长江口范围内江苏黄海海域18个站位的野生鱼类和甲壳类经济动物体内的污染物水平,监测项目包括:重金属Cu,Pb,Cr,Cd,Hg,总As和石油烃,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污染负荷评价。从地域分布来看长江口和吕四港的整体污染水平较高,污染负荷指数为0.35;海州湾和东沙污染水平相当,污染负荷指数为0.25;东沙Cd污染较突出。从生物种类来看鱼类和甲壳类的总As含量较高;大部分生物均发现中度石油烃污染;甲壳类生物体内Cd含量濒临超标限;其余各类生物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标准值。  相似文献   
73.
依据煤田勘探及煤矿井下生产资料分析,认为北票煤田三宝含煤地层具有煤层和分散有机质(干络根)两种生气母质。煤层裂隙、断层附近以及煤层顶板砂岩是煤层气(瓦斯)储存的有利空间。煤系上部巨厚的泥岩层是天然的盖层。该区为超级瓦斯矿井就是佐证。初步估算煤层气资源应该在30~40亿m3,故该区煤层气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4.
湖北清江和尚洞石笋古环境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7年开始对湖北清江和尚洞开展了系统的现代过程监测和地质记录的综合研究,以了解气候和生物信息的传输、转化和记录过程,并由此重建长江中游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和生态环境。通过对和尚洞的大气、植被、土壤、围岩、滴水和沉积碳酸盐开展年代学、水文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生物学等多学科的调查,已经积累了许多现代过程的基础资料,为进一步进行石笋记录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研究发现该洞穴石笋具有年代准确、环境和生态信息丰富、分辨率高、记录时间长等众多优点,是重建过去气候和生态变化历史的优质载体。下一步研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力争在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以及不同气候态下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两个方向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75.
王玉芬  张跃春 《吉林地质》2012,31(1):109-111
本文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Fe、Ca、Mg、K、Na、P等元素的分析方法,参加了国家植物标准物质定值,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6.
沈国春 《福建地质》2010,29(1):59-63
在福建东部海域16个海湾采集了近海生物鱼、虾、贝壳、藻4大类26小类128个样品,用ICP-MS法测定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轻、重稀土元素存在较大的分镏作用,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即轻稀土元素的生物学效应更为明显,鱼类等近海生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上与海水和世界页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接近。稀土元素沿福建东部海域食物链的迁移传递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77.
石炭纪生物礁在晚古生代礁体演化序列中处于特殊地位。石炭纪是生物礁地史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发育的生物礁类型有:(1)叶状藻礁丘;(2)叠层石礁丘;(3)珊瑚礁;(4)Waulsortian灰泥丘;(5)Chaetetes礁丘;(6)钙质微生物—藻礁丘。石炭纪生物礁总体上表现为礁相结构、造礁群落组成及礁体建造阶段的造礁作用相对比较简单,这些都体现出生物礁在石炭纪的发展受到生物灭绝事件的影响。在以藻礁占主导地位的宾夕法尼亚亚纪,中国后生动物骨架礁发育,尤其是发育有Fomitchevella大型珊瑚礁,成为世界石炭纪生物礁的一个亮点。从石炭纪整个生物礁的发展情况来看,后生动物骨架礁与以微生物和钙藻为主导的生物礁或许是两个平行发展的礁系统,后生动物骨架礁的发展在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之后有明显的演化滞后现象,以钙藻和微生物为主导的造礁群落的复苏在生物灭绝事件之后更为迅速。从石炭纪生物礁古地理分布来看,石炭纪生物礁基本上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区域,因此,它们代表了在相对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礁体,与现代珊瑚礁的分布相近似。  相似文献   
78.
咸化水体中DIC的同位素组成及环境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采集了天津地区地表水样品,对其溶解无机碳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DIC)及相关化学组成进行了全面测定,以期对咸化并且受到污染水体中的溶解无机碳的来源和迁移转化特征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地表水中溶解无机碳的δ13CDIC值主要分布于0.27‰~ -14.9‰之间,显示了相对较宽的分布范围.同时,天津地表水体...  相似文献   
79.
了解厦门湾海域海洋经济生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食用风险,于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分4个季节,在厦门湾海域捕获了常见的13种海洋经济生物,以ICP MS为检测手段分析其肌肉组织中7种重金属(Cr、Ni、Cu、Zn、As、Cd和Pb)的含量,并采用不同评价模型对人类及中华白海豚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鱼类和头足类海洋经济生物体内Zn、As和Cu的含量比较高,而Pb和Cd的含量比较低。②鱼类体内大多数重金属残留量,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这可能是由于夏季饵料丰富,生物体代谢旺盛所导致。③单因子污染指数(single factor index, SFI)法和目标危害系数评价(target hazard quotient, THQ)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厦门湾常见海洋经济生物样品中As的残留量不仅超出了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厦门湾海洋经济生物As的污染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后续研究应深入调查厦门湾生物体内As的主要存在形态,进一步提高健康风险评价的准确性,为当地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因中华白海豚进食方式的不同,相关评价结果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The population growth of the freshwater chlorophyte, Scenedesmus acutus and the cladoceran Moina macrocopa cultur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in microcosms of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as studied. S. acutus was cultured in a defined algal medium and mixed with wastewater. On diets of S. acutus cultured using Bold medium or a mixture with wastewater, the peak densities of M. macrocopa were 6–7 ind. mL?1, while on a diet of algae cultured on wastewater alone the cladoceran density fluctuated around 2 ind. mL?1. Population growth rates of M. macrocopa, which ranged from 0.3 to 0.4 d?1,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on alga cultured in wastewater alone. The body size structure of M. macrocopa was larger on algae cultured in Bold medium than in wastewater. Peak densities of M. macrocopa were around 700 ind. L?1 when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containers was supplemented with algae but it reached lower densities (400 ind. L?1) when cultured on the organic matter in wastewater alone.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nutrients in the final stage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can support the growth of both phyt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