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376篇
地质学   689篇
海洋学   418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01.
华南块体的现今构造运动与内部形变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运用华南块体及周围地区最新的GPS观测结果,研究了华南块体的现今构造运动。华南块体无论是相对于欧亚板块或相对于西伯利亚块体都存在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由GPS观测结果得到的华南块体相对于西伯利亚块体的现今旋转运动与由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方法得到的自晚新生代以来华南块体相对于西伯利亚的旋转运动相比,运动速率相同,但运动方向顺时针旋转了20.7°。  相似文献   
902.
通过断面物理模型试验,获得了圆形沉箱结构直立堤在各种工况组合下,承受水平波压力、底部浮托力的大量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有关圆形沉箱直立堤波浪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03.
研究了涡激力作用导致顶张力立管基于双频激励的参量共振机理。随着海洋油气开发走向深水,参量共振成为深海立管设计面临的挑战之一。立管系统一旦发生参量共振,将因应力过大或疲劳损伤而发生破坏,造成油气泄漏从而带来环境污染和重大经济损失。顶张力立管受涡激力作用产生横向运动,引起轴向张力波动,满足一定条件时,立管将发生参量共振。目前研究多以单频外激励探讨立管的马修不稳定性,而实际激励为多频叠加,因此双频外激励被提出并被应用于对立管参量稳定性的探讨。研究建立了顶张力立管非线性耦合的运动方程,并推导了多频激励马修方程,采用布勃诺夫-伽辽金法求解有阻尼马修方程,对比分析了单频和双频激励对顶张力立管参量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双频激励马修方程设计深海顶张力立管参量稳定性的应用。研究表明:涡激致顶张力立管产生轴向应力波动,进而导致立管系统发生参量共振的现象值得设计人员关注;此外,实际工程设计中激励函数的选取,对被研究系统参量稳定性特性以及阻尼特性的预测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904.
In many applications of seismic isolation, such as in high‐rise construction, lightweight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es with large height‐to‐width aspect ratios, significant tension forces can develop in bearings, raising concerns about the possible rupture of elastomeric bearings and the uplift of sliding bearings. In this paper, a novel tension‐resistant lead plug rubber bearing (TLRB) with improved tension‐resisting capabilities is developed and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assessed. This TLRB consists of a common lead plug rubber bearing (LRB) and several helical springs. After describing the theory underlying the behavior of the TLRB,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duced‐scale prototype bearing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extensiv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loading tests.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LRBs can improve the shear stiffness and tension resistance capacity even under significant tensile loads. A series of shaking table tests on scaled models of high‐rise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aspect ratio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LRB and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base‐isolated high‐rise buildings. Three different cases were considered in the shaking table tests: a fixed base condition and the use of TLRB and LRB isolation systems. The results of the shaking table test show that (a) base‐isolated systems a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of high‐rise buildings; (b) an isolated structure's aspect ratio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its dynamic response; (c) TLRBs can endure large tensile stresses and avoid rupture on rubber bearings under strong earthquakes; and (d)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responses of the models show good agreement.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05.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影响着页岩气的储集特性。为了较为真实地反映样品表面孔隙三维结构,著者选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页岩微-纳米孔隙特征。以重庆市涪陵地区焦页1井(JY1)和渝参4井(YC4)典型样品为研究对象,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岩样的微观结构,获取岩样的三维形貌图,分析岩样的孔隙分布特征和储集空间特征,构建代表岩样孔隙特征的参数。分别比较相同井号不同井段之间的特征参数差异和不同井号之间的特征参数差异,从而定量描述岩样的形貌特征。结合样品提取现场解析气量数据,建立JY1、YC4样品的解析气量与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Y1样品的储集空间密集,孔隙占的空间相对多,其微观结构更有利于气体的吸附和储集;结合两口井取心现场解析页岩气量分析发现,JY1、YC4样品的空间起伏度FDI与现场解析气量均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06.
风沙流中沙粒旋转通常具有明显的三维旋转特性。本文通过数值建模考察了三维空间中不同沙粒旋转状态所产生的Magnus力对其跃移运动轨迹特征的影响。在三维坐标系中,X、Y、Z轴分别表示水平、垂直和横向方向,气流沿X方向流动,沙粒起跳时位于XY平面内。结果表明,跃移沙粒仅绕Z轴旋转起跳时,初始起跳角速度的增大会导致在XY平面内的跃移高度和跃移距离减小而降落角增大,但Z方向没有运动发生。跃移沙粒仅绕X轴或Y轴旋转起跳时,绕X轴或Y轴的初始起跳角速度的变化对在XY平面内的跃移轨迹特征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沙粒偏离XY平面的偏离距离和偏离角的绝对值随起跳角速度绝对值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沙粒起跳旋转状态对其跃移轨迹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7.
简文星  邓先华 《岩土力学》2014,35(8):2171-2178
锚索抗滑桩的设计计算包括锚索拉力计算和桩体内力计算,而锚索拉力又直接影响桩体内力,因此,锚索拉力计算对桩-锚结构设计十分关键。在常规和修改变形协调条件的基础上,考虑锚索预应力作用在滑动面处桩身产生的位移和转角对第i排锚索作用点处桩身位移的贡献,除去其他排锚索预应力Rj0对桩身作用产生的位移,同时考虑锚索拉力增量的水平分量作用对桩体变形的影响,对滑动面处桩身位移、转角以及其他排锚索拉力对某一排锚索作用点处桩身位移的贡献进行优化,建立优化的桩-锚变形协调方程。结合结构力学中的虚功原理和图乘法理论,编写Visual C++计算程序,通过滑坡工程实例对锚索预应力和总拉力进行计算。3种变形协调条件的计算结果表明:优化的变形协调条件不仅能使抗滑桩在预应力施加阶段处于有利的受力和变形状态,而且适用于锚索与水平面成不同角度的情况,弥补了常规和修改变形协调条件的不足。  相似文献   
908.
1990—2010年黄河宁蒙段所处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andsat TM和E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河宁蒙段所处流域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监测,并结合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政策因素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初步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20年来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1 310.04 km2,耕地面积增加了611.15 km2,水域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 499.51 km2和474.93 km2;(2)20年来黄河宁蒙段所处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经历了缓慢变化-显著变化-急剧变化的过程。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后10 年(2000-2010年)的变化速度均比前10年(1990-2000年)大;(3)研究时段内草地和未利用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和耕地被开发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草地被开垦为耕地;(4)人类活动和政策因素是影响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但人口数量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及环境政策的调整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5)1990-2010年流域耕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611.15 km2和543.19 km2,植被覆盖度由1990年的34.7%增加到2010年的40.8%。林地和耕地面积的增加均使得流域总蒸发量增加,灌溉用水增加,从而径流量减少,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使得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均降低。  相似文献   
909.
钻孔耦合因素对引潮力标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韬  杨军  郝永亮  王维 《内陆地震》2014,(4):312-318
利用多层厚壁筒组合的力学模型,分析介质力学性质变化对钻孔面应变耦合系数的影响。利用引潮力标定方法对观测资料的研究表明,"地层、水泥环和钢筒"模型不能完全反映观测条件,考虑原地应力卸载影响的四层介质耦合模型,与观测环境基本相符,可以对观测结果进行较合理解释,同时发现钻孔面应变耦合系数的大小与台站的背景应力场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10.
罗勇  李春峰  邢皓枫 《岩土力学》2014,35(5):1406-1412
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赫章特大桥195 m主墩下的大直径嵌岩桩承载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首先采用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光纤技术在桩基测试中应用的可行性;然后通过现场埋设和施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整理与分析,系统研究了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及其荷载传递机制;依托工程的实测变形量进一步证明了光纤测试技术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基于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结果对大直径嵌岩桩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对光纤测试技术在桩基测试中的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