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376篇
地质学   689篇
海洋学   418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四川广元市区周家坡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家坡滑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南城区,目前局部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威胁城内300余户1,200余人以及环城南路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城内约3hm2土地被迫闲置。因此准确评价该滑坡稳定性至关重要。该滑坡由4个变形体组成,系古滑坡受建房和公路建设等工程活动影响后复活形成。滑坡所处斜坡长逾1,000m,且坡度较大,加之区域内雨季持续时间长,雨强大,持续降雨后滑体被激活。文章在分析滑坡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滑坡结构和变形特征分析滑坡形成机制,参考土工实验结果,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出该滑坡体在天然状态基本稳定,但在饱水工况或饱水 地震工况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依据上述分析评价结果,论文提出加固护坡、支挡工程、排水工程以及雨季监测等治理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回归相关分析法对福清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清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1996~2005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分阶段性上升趋势,1996年和2005年土地集约利用在空间上呈5级分布格局,且空间分布状况变化不大.自然条件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最基础的因素,人口、经济、技术因素是造成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解释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993.
文章分析了云南省宾川县拉乌滑坡的形成机制,并对滑坡在不同工况下采用剩余推力法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持续降雨或暴雨对滑坡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加以治理。并提出了对滑坡的一些简单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4.
Based on data from two runoff plots and ten stations in hilly loess region Dalihe drainage basin ranging in area from 0.0006 to 3983 km2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 annual specific sediment yield (Y s) and drainage area (A) is studied,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many other drainage areas of the world, neither at the scale of whole basin nor at local scale on the Loess Plateau. With increasing drainage area, the mean annual specific sediment yield experiences two peak values: the first peak value appears at 0.00408 km2 in area corresponding to the whole slope surface, and the second peak value appears at 96.1 km2 in area. The non-linear variation in the Y sA can be explained as follows: the first peak value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abrupt increase in slope gradient and flow shear stress resulting in highly increas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specific sediment yield. And the second peak value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flow shear stress and drainage density, represented by dimensionless variable Ω.  相似文献   
995.
杨光忠 《贵州地质》2007,24(1):78-84
笔者对地球内部压力分析提出了楔状体压力模式,即地球内部某深度单位面积(水平)上的压力(垂向)等于由该截面和所有经由该截面边缘的重力线所围限的楔状岩体的重量。据此模式,理论上地球内部压力随深度呈抛物线状急增,在地心处无穷大。但由于地球固液(塑)圈层交替存在及冷收缩,导致楔状岩体重力引起的作用力可分解成水平的侧向压力和垂向静岩压力,并随深度呈锯齿状升降变化。当岩石圈侧向压力增加导致岩石圈破裂(构成板块),在重力的向心力作用下,板块间相互错动形成俯冲带和拉张带,继而牵引软流圈构成远程对流运动,进而引发一系列地质构造作用。因此认为,地球的构造动力源于地球重力本身,其中侧向压力是地质构造的初始起动力和驱动力,引起的对流运动既是地质构造运动学表征又是动力学作用,重力势能及其转变的热能构成对流运动的最主要动力能源。  相似文献   
996.
大跨度张弦桁架竖向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张弦桁架优化设计及约束条件影响分析基础上,建立了60m、80m、100m、125m、150m跨度模型,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方法对竖向地震作用进行分析,得到了小震、大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动内力系数及动内力分布规律,并对大震时结构挠度与拉索是否会松弛进行了分析,用反应谱法与时程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本计算结果可供张弦桁架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引潮力与潮汐应力对强震触发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在构造应力水平达到岩石破裂临界值时引潮力、潮汐附加应力的动态变化与地震序列之间的关系,选用了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7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分析了引潮力水平分量动态变化与强震发震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前震、主震及余震序列发震时刻的引潮力存在优势方向,多数地震发震时刻与选取时段引潮力水平分量的方位角相位比平均值仅为35%;对于构造复杂地区,结果显示引潮力水平分量的方位角不仅存在一个优势方向,还明显存在其他优势方向,可能与发震构造有关.根据1966~1976年中国九大地震震源机制解计算潮汐正应力和滑动方向的剪应力及其变化率,结果显示多数地震发震时刻潮汐剪应力接近最大值.  相似文献   
998.
福建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大厦基础隔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大厦,约10000m2,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该工程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设计,隔震层使用叠层钢板橡胶隔震支座。对该工程采用空间模型时程分析,并与实测的地震加速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结构实现了“大震不坏”的设防目标;在较小的地震作用及风载作用中能保持稳定。本文的研究工作较为充分地证明了隔震技术在该工程中的使用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99.
暴雨激发和维持的正、斜压强迫机制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明 《大气科学》2007,31(2):291-297
针对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都伴随着对流层中低层有很强的气流与水汽辐合持续的天气事实,摒弃传统研究中把散度方程局限于水平动力方程约束的观念,从湿斜压原始方程出发,导出了包含热、动力耦合强迫作用的散度演化方程,揭示了正压大气非平衡强迫和湿斜压大气热、动力耦合强迫在暴雨激发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持续性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中低层强烈的气流与水汽辐合长时间维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A modified force analogy method (MFAM)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nonlinear inelastic respon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tructures. Beam–column elements with three different plastic mechanisms are utilized to simulate inelastic response caused by moment and shear force. A multi‐linear hysteretic model is implemented to simulate the nonlinear inelastic response of RC member. The P‐Δ effect of the structure is also addressed in MFAM. Static and dynamic inelastic response of structure, damage condition and failure type for structural element, structural limit state and collapse time can also be simulated using MFAM.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algorithm, the MFAM provides less computational time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large structural system. It is also easier to be written as computer program. Three test data groups, which include cyclic loading test data of a non‐ductile RC bridge column, a two‐storey RC frame, and dynamic collapse test data of a non‐ductile RC portal frame, are selected to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ying MFAM to simulate the inelastic behaviour of structure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