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3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310篇
测绘学   222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683篇
地质学   719篇
海洋学   853篇
天文学   182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方式,极大地提高对地观测精度及观测频次,同时也对有效载荷观测模式的灵活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星上装载的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是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携带的同类仪器中最为先进的。利用最先进的观测仪器,提高观测效率,在气象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气象卫星应用的根本。深入探讨了风云四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成像仪的工作模式,首次针对不同的观测需求提出了灵活的成像仪观测区域设计方案,有效满足典型区域的不同观测需求,在成像仪在轨测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开展业务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73.
杨文采  于常青  杨午阳 《地质论评》2018,64(6):1315-1323
面对21世纪的中国能源问题,要研究深埋在5km以下的古生代沉积盆地和潜在油气储层。由于结晶基底密度大、磁性较强,盆地沉积岩密度低而磁性弱,可用密度成像及磁性体顶面深度反演来确定深埋沉积盆地和潜在储层的分布范围。应用重力异常多尺度分析和密度成像方法,可以计算出反映中国深埋沉积盆地和潜在储层分布的密度扰动图,预测中国深埋盆地的分布。密度成像的低密度扰动区与磁性结晶基底顶面深度大的区域吻合,与反射地震剖面探测结果一致。通过密度扰动成像预测深埋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的塔里木、柴达木、四川、准噶尔和鄂尔多斯等盆地深层。东部岩石圈裂谷带也可形成深埋结晶基底裂隙型储层, 分布在华北和东北下方。中国深埋沉积盆地和潜在储层的总面积可达地面沉积盆地面积的45%左右,估计陆上面积1600000km2左右,海域面积600000km2左右,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74.
Calpionellids and chitinoidellids were identified from exotic limestone clasts occurring in flysch deposits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to Oligocene age from the Silesian and Subsilesian nappes of the Polish Outer Carpathians. They represent the remnants of carbonate sedimentation along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 of the Severin-Moldavidic Basin, areas which are no longer preserved on the surface. Chitinoidellid and calpionellid assemblages characterize the Chitinoidella, Crassicollaria and Calpionella zones (latest early Tithonian–early Berriasian). The calpionellid zonation for the Western Carpathians was used for the present study, but some difficulties were encountered resul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zonation. Cathodoluminescence imaging (CL) was usefu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microfossils in samples containing sparse and poorly preserved specimens, especially in the studied shallow-water limestone (the so-called Štramberk-type limestones).  相似文献   
975.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位于昆仑造山带东北方,地壳构造特殊,是中国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域。在地面重力调查的基础上,笔者等对2~15 km的盆地西南部的密度扰动结构进行成像计算,并结合电阻率三维结构对地壳构造进行分析。本文根据重力场小波变换的尺度—源深度转换律,进行地面重力异常场多尺度分解,取得了反映中国地壳不同埋藏深度的小波细节,揭示了研究区地壳的密度结构。结果表明,网度足够密的区域高精度重力场测量可以获得关于沉积盆地深部构造的丰富信息,应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和三维反演方法可以把与深层构造有关的地质信息提取出来,客观地为沉积盆地内部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上地壳三维密度扰动成像揭示了昆仑山脉向北仰冲推覆构造楔和山前坳陷带的立体结构,为盆山耦合动力学研究和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认识。大地电磁数据三维反演取得的盆地三维电阻率模型,从电性结构角度得到了盆地的三维构造,和盆地西南部的密度结构有很好的相关性,支持了密度扰动成像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976.
王鑫  邓云  冯镜洁  秦鑫  脱友才 《冰川冻土》2018,40(5):979-984
为研究冰冻泥沙在静水中融化后休止角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环境中泥沙休止角的差异,采用粒径为0~1 mm、1~2 mm、2~4 mm的泥沙试样,进行了风干泥沙在空气中的休止角、无冰泥沙以及冰冻泥沙水下休止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粒径范围的泥沙,风干沙在空气中的休止角最大,冰冻泥沙水下休止角次之,无冰泥沙水下休止角最小,三种试验情景中休止角均随泥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泥沙水下休止角与风干沙在空气中休止角的差异,主要与水对泥沙的润滑作用以及泥沙在不同介质中的有效容重系数有关;泥沙在水下受到冰的影响表现为局部泥沙颗粒滑动,这更有利于斜坡上泥沙的堆积,相对于无冰泥沙而言,冰的存在使泥沙水下休止角增大。  相似文献   
977.
水声定位模型的解析解及其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水下目标的定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引入同步定位模型来确定水下的目标位置,并给出了平差解算模型,分析了水下同步定位过程中,不同误差对同步定位精度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误差进行模拟,得出了不同误差对水下同步定位精度的影响状况,从而对水下定位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78.
根据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可实时获取三维坐标、测深仪可实时获取水深数据的特点,提出水下地形测量中快速获取水下地形点高程和水深的方法。 FJCORS和测深仪组合系统不但广泛应用于水下地形测量,而且还可对其成果质量进行检查和分析,确保成果数据的可靠性,保证水下地形测量成果合格。  相似文献   
979.
介绍了GPS无验潮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要点。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水下地形测量为例,对GPS潮位修正及多波束水深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运用GPS RTK和多波束测深技术进行宽水域水下地形测绘,可有效提高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80.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multi-temporal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 data to the improvement of object-based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using multi-spectral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al-radiometer (MODIS) imagery. In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similar pixels are firstly grouped together and then classified; the produced result does not suffer the speckled appearance and closer to human vision. EVI data are from the MODIS sensor aboard Terra spacecraft. 69 EVI data (scen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ree years (2001–2003) in a mountainous vegetated area. These data set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henology of the land cover types.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show distinct fluctuations over time in EVI values and this information might be used to improve object-oriented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Two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e was only with single date MODIS multispectral data, and the other one including also the 69 EVI images. Eight classes were distinguished: temperate forest, tropical dry forest, grassland, irrigated agriculture, rain-fed agriculture, orchards, lava flows and human settlement. The two classifications were evaluated with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data,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multi-temporal EVI data,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was improved 5.2%. Evaluated by McNemar's test, this improved was significant, with significance level 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