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241篇
地质学   583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第三代浅水波浪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在黄渤海域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燕 《气象科学》2006,26(3):265-271
本文在简单介绍了第三代浅水波浪数值预报SWAN模式的概念、特点、原理等的基础上,着重介绍Mm5模式对风场的模拟,以及利用模拟结果作为SWAN模式中的风场资料,对大连沿海及黄渤海域(36~41°N,117.5~125.5°E)的浪高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93.
一次台风前部龙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2004年8月25日发生在浙江省宁波市的一次台风前部龙卷发生发展的环境特征, 发现该龙卷发生在台风前部风切变区里, 尽管当时涡度、散度等物理量对于深对流发展不是非常有利, 但下湿中干、强的垂直风切变及地形条件等还是有利于局地弱龙卷的产生; 在宁波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上表现为强的钩状回波, 速度场上有相邻的正负速度中心及强的组合切变值等。通过多个反射率产品、剖面产品等综合分析了该风暴的三维结构, 初步了解此类弱龙卷的发生机理, 为以后的预报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航空激光扫描(Airborne laser scanning)或者Lidar遥感信息获取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组成、数据获取的方法及其步骤;对近数十年来应用激光扫描遥感信息获取地形表面模型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应用现状做了简要回顾和评述;结合GIS和影像融合方法对Lidar遥感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
生烃动力学、同位素动力学常用于烃源岩评价、油气源对比研究中。生烃动力学参数结合盆地热史,可恢复烃源岩在任一时代的生烃史,对构造复杂盆地的二次生烃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生烃动力学方法可以实现有机质总量的恢复,在此基础上对高—过成熟样品原始有机质丰度是否有必要恢复进行了讨论;而基于生烃动力学的油气源对比综合考虑热史、成藏期次、成藏过程等各种地质参数对烃源岩生烃的影响,是一种动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6.
罗延斌 《广西气象》2007,28(1):69-71
在柳州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过程中,发现其通风系统存在不足及缺陷,通过分析其通风系统的设计及安装原理,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并应用到实际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核线影像生成过程中的大图像分块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核线影像生成过程中的大图像分块处理问题 ,给出了按条分块的策略及其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成果对其它应用中的大图像分块处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
汤志勇  敖愫 《岩矿测试》1998,17(4):285-289
建立了一个碱性体系在线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矿石中痕量砷、锑、铋的分析方法。设计了在线氢化物发生流路及操作程序。选择了碱性体系氢化物发生的各项最佳条件,避免了Cu、Fe等大量基体元素的干扰。方法检出限为As0.6μg/L,Sb0.4μg/L,Bi0.9μg/L,As、Sb、Bi的工作曲线均在0~400μg/L内呈良好的线性,经铜矿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砷锑铋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4.2%~8.8%。  相似文献   
99.
The critical need to consider all options in the search for groundwater in semi-arid areas has promoted work on the possible association of near-surface groundwater and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remote-sensing data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echniques. Two vegetative criteria (dense woody cover and abundance of deep-rooting species) are identified as being indicative of near-surface groundwater,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tested against the location of aquifers in southeast Botswana. Vegetative criteria classes were combined in a GIS environm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geomorphic units and bedrock geology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coincidence with assumed or known aquif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dense woody vegetation as mapped from Thematic Mapper imagery has some potential in identifying especially surficial but also bedrock near-surface groundwater sources in mostly naturally vegetated semi-arid areas. Dense woody cover classes tend to select aquifers in topographically higher areas while classes comprising some deep-rooting species tend to select low-lying aquifers such as those occurring in fossil valleys. Deep-rooting species, however, are less successful as a vegetative criterion. Although various technical refinements are suggested, this work shows that vegetative criteria mapping can however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conventional geological/geophysical techniques to enhance the prospects for groundwater location in relatively undisturbed semi-arid areas.  相似文献   
100.
东海陆架全新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分辨率14C测年、岩石、生物、化学、同位素、气候及磁性地层学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不同沉积背景典型钻孔的沉积学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东海陆架全新统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对比;建立了全新世层序地层格架及海平面变化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层序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全新统相当于一个发育中的六级(1~10ka)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七级(0.1~1ka)层序和若干个更次级层序。代表1个六级或3个七级周期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中叠加有若干更次级的海平面波动,它们与地球旋回谱系中的太阳带、历法带密切相关。七级层序具有与三级层序相近的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中,长江三角州至少有3次不同程度地越过东海陆架进入冲绳海槽,并滞留有至少3层海侵改造“残积砂”沉积。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期间,最大海平面时期为约距今6~5ka,大致高于现今海平面2~4m,最低海平面在距今10ka左右,大约低于现今海平面130m。目前,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海平面仍呈小幅度波浪式上升。事实证明,层序地层学不仅丰富了现代海洋沉积学的内容,而且解决了许多海洋沉积学未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