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1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fog,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aerosol indirect effect, visibility  相似文献   
162.
数字摄像能见度仪(Digital Photographic Visibility System,DPVS)仿照人工目测能见度的原理测量大气能见度。本文应用2017年3—8月北京地区DPVS、前向散射仪(PWD22)、大气透射仪(LT31)三种观测仪器在降雨天气和雾霾天气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能见度观测数据与相对湿度、颗粒物浓度、降水粒子等要素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在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三种仪器观测数据变化趋势一致,但存在一定的差异;DPVS在中雨天气、大雨天气、暴雨天气和中度雾霾天气中,观测数据离散性更小,稳定性更好。但DPVS在白天和夜间的交替过渡期观测值不够稳定,这也是今后算法优化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3.
大连低能见度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NCDC提供的大连站1973-2010年间的每日地面观测概要数据统计分析了大连低能见度(<4km)的年月分布、持续时间等特征,探讨了大连低能见度与天气现象、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等因素的关系.并利用韩国气象局KMA提供的2006-2010年每日天气图,对大连低能见度出现时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64.
As a powerful tool to scan the atmosphere, the I idar can derive visibility values by directly collecting the backscattering laser light from the atmospher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atmospheric visibility by Micro-pulsed lidar (MPL) and a commercial visibility meter (VM) NQ-1 have been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PL system designed by the Ocean Remote Sensing Laboratory (ORSL) of th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UC) from October 21 2005 to November 21 2005 in the Shilaoren Sightseeing Garden on the Qingdao coast. All the 880 data samples obtained by the two instruments have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up to 0.86), which indicates it is feasible to utilize MPL to measure atmospheric visibility.  相似文献   
165.
Interferometry in the visible provides milliarcsecond spatial resolution and thus has been used for studying the circumstellar environment of active hot stars. In this paper I will illustrate how the visibility modulus and phase can be used to better constrain the physics of Be disks through results from the VLA, the MkII and the GI2T interferometers. I will insist on the importance and the potential of coupling high angular resolution with high spectral resolution to the study of Be shells. Finally I will present a possible study of the circumstellar disk of Be stars using the VLTI.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6.
南海夏季风撤退期的气候特征I——40年平均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近年来广州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次年4月。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恶化。自1980年代初开始,该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灰霾天气显著增加,其中有3次大的波动,分别代表广州地区经济发展相伴随的粉尘污染、硫酸盐加粉尘污染、光化学过程的细粒子加硫酸盐加粉尘的复合污染时期。雾和轻雾造成的低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没有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或经济发展影响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其波动主要反映了气候波动固有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广州地区能见度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有关,PM10有一半季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日均值浓度限值,而PM2.5季均值全部超过美国国家标准的日均值浓度限值,细粒子浓度甚高。另外PM2.5占PM10的比重非常高,可达62%~69%,尤其是旱季比雨季更高。  相似文献   
167.
南岭山地浓雾的宏微观物理特征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南岭山地进行的雾野外观测资料以及数值试验的综合分析,得到了南岭山地浓雾和能见度的季节分布特征、雾滴谱微观特征与浓雾形成的物理概念图像。在秋末和冬春季节,南岭山地恶劣能见度出现的频率很高,能见度≤200 m浓雾过程的出现频率平均为24.7%,最高可达41.8%;冬春季节南岭山地出现的雾是复杂的微物理过程、局地地形、水汽输送与影响天气系统等宏微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平流雾、爬坡雾类型,与辐射雾明显不同,局地山地抬升冷却凝结对雾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迎风坡对雾的形成有利,在海拔较低的迎风坡也可能出现浓雾,从而导致低能见度;南岭山地的雾以小滴谱为主,数密度比城市雾小,小粒子段谱型基本呈下降趋势;在多个微观变量中,含水量与能见度的反相关性最好;雾含水量等微结构特征量的起伏变化,与雾体本身的微物理过程有关外,雾体随环境风的平移过程中,不规则的爬坡、翻越山坡的运动是造成雾体微结构不均匀、振荡起伏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8.
利用2017年10月26日—2018年3月14日期间,乌鲁木齐机场跑道视程≤600 m时跑道25方向大气透射仪和前向散射仪的跑道视程数据,以及跑道25方向大气透射仪和中间段大气透射仪跑道视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大气透射仪的跑道视程数据大于等于前向散射仪的跑道视程数据的比例为96%,跑道视程≤400 m时,两种设备相互替代性较好;(2)相比于黑夜,白天情况下前向散射仪的跑道视程数据更接近25方向大气透射仪的跑道视程数据;(3)相比于跑道中间段大气透射仪,跑道25方向前向散射仪跑道视程数据更接近25方向的大气透射仪跑道视程数据。  相似文献   
169.
白云机场低能见度气候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白云机场最近10年逐时能见度资料,对低能见度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并对造成低能见度障碍的天气现象和影响系统作了普查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机场低能见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低能见度平均出现次数与持续时间明显成反比;造成低能见度障碍的天气现象仅有雾和雨;弱高压脊是冬半年造成恶劣能见度的主要系统,锋后极少出现恶劣能见度。  相似文献   
170.
南京市灰霾影响因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改进的南京大学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JU-CAQPS),对2005年1月7日南京典型天气条件形成的污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城市人为热源、城市建筑物效应和不同类型人为热源排放对该区域主要污染物分布的贡献及对能见度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区日平均能见度最低可达8km以下,一天之中有18h主城区地表能见度低于10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