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4篇
  免费   3383篇
  国内免费   3527篇
测绘学   1029篇
大气科学   1918篇
地球物理   4824篇
地质学   9532篇
海洋学   3244篇
天文学   75篇
综合类   1221篇
自然地理   3021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744篇
  2020年   720篇
  2019年   861篇
  2018年   705篇
  2017年   773篇
  2016年   753篇
  2015年   878篇
  2014年   1065篇
  2013年   1357篇
  2012年   1070篇
  2011年   1193篇
  2010年   1053篇
  2009年   1098篇
  2008年   1144篇
  2007年   1184篇
  2006年   1218篇
  2005年   1039篇
  2004年   954篇
  2003年   831篇
  2002年   774篇
  2001年   672篇
  2000年   613篇
  1999年   534篇
  1998年   484篇
  1997年   438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322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3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根据2002年8月7~8日对虾工厂化养成中后期A、B代表池的实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时期养殖水体中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水体水温、盐度和溶解氧含量适宜.日变化幅度不大.但pH值略为偏低,而COD值明显偏高.与该时期投饵量大,残饵及排泄物明显增加有关.但对A池来说,生物作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对B池而言.则以化学过程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242.
为了实现现场测量地表水中矿物油含量的全光纤荧光计的研制。采用荧光光谱测量分析方法 ,于 1 999年 1 0月— 2 0 0 0年 5月 ,采集了国内外不同的地区原油和成品油共 2 3种 ,用1 4种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励 ,进行荧光光谱特性测量实验研究。同时 ,对不同浓度的矿物油、水混合液也进行了测量实验 ,得出其最低检测浓度为 0 .0 0 5mg/L ;测量了青岛近岸海域表层受油污染海水的含油量为 0 .0 1~ 0 .2 2mg/L ;此外对水中矿物油受激荧光发射原理也作了简述。并对水中矿物油荧光光谱特性、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关系 ,以及为研制现场测量水中矿物油浓度的全光纤荧光计的可能性作出了结论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43.
南海北部海区上层水体平均声速场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所收集到的南海北部海区的温度、盐度和深度历史资料进行了声速的计算、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上层水体的平均声速场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表层声速的平面分布显示出沿岸水与外海水强弱交替变化的特征,声速等值线的走向几乎与岸线平行,等声速线的值自近岸向外海增加,大陆架外缘海区声速的水平梯度较大;下层声速的分布以环流和水体共同作用的形式出现,50m层声速平面分布的趋势除冬季与表层稍为相似外,其余季节与表层有明显的差别,春、夏季节50m层声速自西向东增加,而秋季与其表层分布相反,自近岸向外海减小;声速的垂直分布受海水升温与降温的影响显著,春、夏季表层海水升温,海表声速最大,声速自海表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秋、冬季表层附近水层降温,声速稍偏低,普遍出现正梯度现象,最大声速移至表层以下的水层,这个深度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随海区的不同而不同.该海区的平均声速有年波动现象,表层波幅最大,随深度的增加波幅变小,至100m水层其波动的位相几乎与表层相反.  相似文献   
244.
The added mass of hull section shapes must be known, in order to carry out any studies of ship motions,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either seakeeping or manoeuvring. Determination of the added mass in deep water can involve conformal mapping or surface singularity distributions. However, in shallow water the problem of determining the added mass is made more difficult by the proximity of the seabed. In this paper, three approaches to the problem of finding the added mass of semi-circular sections are explored. Although there is no known exact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the relationships given by the three methods are compared and the approximate nature of the solutions is examined. The first method is a series solution, which is taken here to include more terms than are normally given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other two solutions are considered to be new, and so are given in some mathematical detail.  相似文献   
245.
解决山东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滨 《海岸工程》1995,14(4):37-42
分析了山东省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山东省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提出了在传统用水、治水的基础上,实施人工增雨工程,直接利用海水和海水淡化与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调整水源结构,更新用水观念,开发新水源,综合用水,综合治水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长久解决水危机。  相似文献   
246.
黄、东海海域水团发育对底质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东海海域底质沉积物中的细粒级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和全粒级碳酸盐含量分析、对比上覆水团和悬浮体资料,探讨研究区水团发育消长对底质沉积物分布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可以划分为长江冲淡水影响的长江型物质沉积区;黄海水影响的黄河型物质沉积区和黑潮水以及东海次表层水影响的残留型物质沉积区。而水团发育消长可直接影响下伏底质的分布特征。黄河型物质沉积区与残留型物质沉积区的分界相应于黄海冷水向东南扩展与黑潮次中层混合水向陆架爬升互为消长的长期综合平衡位置,而黄海冷水向东南的扩展范围代表着黄河物质在陆架向东南扩展沉积的最大范围.  相似文献   
247.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GDAS资料,对2021年10月2-7日山西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乌拉尔山低槽后部冷空气扩散,中纬度短波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交汇,同时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强烈上升运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稳定维持,及低层水汽不断输送并形成辐合,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动力和水汽条件。此次强降水过程分为对流性降水和稳定性降水2个阶段,2阶段水汽输送通道的源地、路径、高度均有明显差异,但水汽输送贡献率均以对流层中低层山西南侧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降水开始前,对流层中上层存在对称不稳定,大气可降水量明显跃增;对流性降水阶段,干空气不断入侵,对流不稳定快速建立与释放,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辐合区与强上升气流配合,导致山西出现强对流天气。地形的阻挡、抬升及地形收缩作用,对局地极端强降水具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248.
The properties of salin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 significant marginal sea connecting the Pacific andIndian Oceans,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transport of fresh water flux between the two oceans. However, the long-termchanges in the intermediate water in the SCS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due to limited data,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to its thermodynamic variations. This study utilized reanalysis data products to identify a 60-year trend of freshening in theintermediate water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NSCS), accompanied by an expansion of low-salinity water. Thestudy also constructed salinity budget terms, including advection and entrainment processes, and conducted an analysis ofthe salinity budget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dynamic processes on the freshening trend of theintermediate water in the NSCS.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freshening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and theintensification of intrusion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at intermediate levels are the primary drivers of the salinity changes inthe NSCS. Additionally, a weakened trend in the intensity of vertical entrainmen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freshening in theNSCS. This study offers new insights into the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deep sea changes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boththermodynamics and oceanic dynamic processes.  相似文献   
249.
旧路改建高速公路中地基强夯效应测试与工艺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国仁  崔新壮 《岩土力学》2008,29(9):2542-2546
旧路改建高速公路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数值分析表明,对新的天然地基进行处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强夯是加固地基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对强夯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对夯锤冲击地面过程中产生的动孔隙水压力、动土应力以及夯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进行了跟踪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对以风化料为主的地基,最大夯击数不宜超过4击,而且铺底夯完成2d后就可进行满夯。  相似文献   
250.
新疆罗布泊地区凝结水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称重法,在高含盐量的罗布泊北部凹地首次进行了凝结水的野外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罗布泊地区凝结水的生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罗布泊存在凝结水;2005年7月、10月、12月3次监测时期里日均凝结水量分别为0.293,0.127,0.275 mm;凝结水来源于空气中的水气和深部土壤水分;发生的时间基本在晚上22∶00至次日凌晨8∶00;影响凝结水产生的主要因素为近地面大气温度与地表土壤温度差、空气相对湿度、冻结期等,土壤的高含盐量也有利于凝结水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