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分形理论在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形理论与耗散结构、混沌理论一样,是最近一个时期非线性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1],并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主体内容是研究系统的自相似性和不规则性,能为复杂问题的定量化提供新的途径[2].用分形理论研究地质现象是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前人已在地质数据的分形结构、地质时空结构的自相似性及其动力学机制、地质现象的分形重建与矿床分形统计预测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3~6],但值得指出的是地质分形是统计意义上的无规分形,与数学意义上的严格自相似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2.
We focu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 of union contract coverage rates among workers and the variation in income inequality across a set of sixty-four metropolitan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years 1990, 2000, and 2010. We use market variables of relative skills and relative education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race and gender as controls in our regression models. We also specify a set of models that substitute right-to-work status for union contract coverage rates. Our primary finding is that union contract coverage rates are temporally consistent an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variates of income inequality, as measured by Gini coefficients, across the metropolitan areas. Further, metropolitan areas in right-to-work states have consistently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inequality than expected given the control variable effects. 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imary finding is that issues of labor power and class play a clearly important role in contributing to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set of metropolitan areas used in th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3.
草原矿区长时序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呼伦贝尔草原区生态脆弱,在人类活动和气候等因素影响下草原生态变化备受关注。本文以宝日希勒矿区及周边为研究区,应用1985-2015年Landsat年度最大合成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分别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Sen+Mann-Kendall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趋势和空间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植被变化趋势基本一致,Sen+Mann-Kendall方法相较于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植被覆盖度改善和退化反应更为敏感。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评价长时序煤炭开发活动对地表生态的影响并为长时序植被变化监测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4.
本文根据GIS在地学中应用的需要,基于已建成的省级1∶2000000化探数据库,分别描述了生成元素含量等值线图层和元素色块图层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有关的技术要点,旨在为加强GIS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5.
河流水情要素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河流是促进地貌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河流的水体范围、水位/水深、流量、水质和冰情等水情要素在水资源动态监测和水文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水文站观测河流可获得站点上的水情信息,但该方式在财力、物力方面均耗费巨大。同时,对于日益增长的河流水情信息需求,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捷、准确补充河流实测数据的方法。遥感凭借全方位、多时相的对地观测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河流水情信息获取的效率,已广泛应用于多尺度水情监测、无资料流域水文模拟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遥感应用于河流水情要素反演所取得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和展望,以期进一步促进遥感数据和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论文以“河流水情要素遥感”为主题,系统归纳了河流水体遥感提取的常用传感器及方法、水位/水深遥感反演方法、河道流量遥感估算、河流水质及河冰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详细归纳了利用光学/微波遥感等不同类型的遥感手段获取河流水体范围、水位、水深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得出了河流水情要素遥感研究的数据、方法及应用方面的主要结论:① 新型遥感数据在河流水情要素监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或光谱分辨率等方面不断突破,进一步丰富了河流水情要素研究的数据来源;② 多数中低空间分辨率光学影像依旧面临混合像元影响水体提取精度的问题,合成孔径雷达影像也存在数据处理算法开发难度大的问题,细小河流及非开阔水体的提取方法仍需探索;③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大尺度、长时序的河流水情要素高时空分辨率遥感监测提供了高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6.
胜利矿区植被覆盖度时序变化的空间异质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胜利矿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背景的分析,本文为实现获取时序性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异质性的目的,使用ENVI、GIS、Matlab等软件,基于胜利矿区1985—2017年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数据计算NDVI,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得到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均值的时序变化情况。采用转移矩阵法和Sen+Mann-Kendall法对研究区域内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转移情况及变化趋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胜利矿区植被覆盖度均值波动较大,呈轻微下降趋势。在监测时段内68.36%的高植被覆盖区域植被发生了退化,只有3.2%左右的极低植被覆盖区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此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受到结构性因子和随机性因子的影响,空间异质性明显,灌溉区由于人为干涉,植被生长良好,极低植被覆盖面积维持在3%以下,植被覆盖显著下降区域主要集中在露天采坑、排土场等矿业景观区。  相似文献   
137.
植被盖度对沙丘风沙流结构及风蚀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科尔沁沙地不同植被盖度沙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可移动风洞进行原位测试,开展了沙丘植被盖度对风沙流输沙率影响的研究,探讨了地表风蚀量与风速及植被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植被盖度增加先平缓后剧烈,与植被盖度相关关系呈三次函数增长。在各植被盖度下各层输沙率均随高度增加而递减,随风速增加而递增。同一植被盖度下风蚀量随风速增加而增大,符合幂函数或二次函数关系,但二次函数相关性更高。同一风速下风蚀量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呈阶梯式降低,在盖度小于27%时风蚀量平缓下降,盖度27%~43%时风蚀量急剧下降,盖度43%以上时风蚀量下降重新趋于平缓。相对截留率随风速增大而减小,随植被盖度增加而增大,沙丘草本植被盖度43%以上时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此时平均截留率达88.02%。  相似文献   
138.
为提高海底多金属结核覆盖率统计的精度,提出一种在图像处理后期填加形态学重建算法的优化方法。实验中,分别采用网格计数法、二值化图像处理法和形态学重建算法,对蛟龙号拍摄的海底多金属结核图像进行了覆盖率的统计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网格计数法作为一种人工统计方法,工作量大、耗时费力且统计误差不稳定;二值化图像处理法统计效率和精度大大提高,但该方法无法如网格计数法般人为避免多金属结核表面被海底障碍物(软泥、砂砾等)覆盖带来的部分统计误差,使统计结果偏低;优化后的算法二值化阈值自动提取,遮盖区域得到填充,有效地弥补了其他两种方法的缺点,统计快速,准确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9.
RADARSAT-2全极化SAR数据地表覆盖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测量每一观测目标的全散射矩阵,但地物分布的复杂性往往造成不同地物具有相似的后向散射信号特征,因而增加了地物信息提取的难度。文中基于北京地区的RADARSAT-2全极化雷达数据,在图像处理的特征分解的基础上,利用PolSARPro软件提取包含地物散射机理信息的各种极化参数,按H-α、A-α、H-A对全极化SAR影像进行基于散射机理的分类,继而将分类结果作为Wishart H/A/α、Wishart H/α的初始类别划分。最后,采用决策树分类算法对基于Wishart分布的监督分类及以上两种分类算法进行融合处理,从而实现地物的分类,并将分类结果与经典的分类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0.
基于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背景,针对日益增长的数据融合、实时共享、深度处理和个性化的需求,对数字城市中测绘服务特征进行分析,重点介绍符合云计算模型的开放式计算环境、多路径数据更新、多源数据一体化集成、全尺度城市编码、自适应空间数据处理和动态在线制图等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开放式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并成功应用于数字深圳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