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3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丽江古城慢活地方性的呈现与形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白凯  胡宪洋  吕洋洋  杜涛 《地理学报》2017,72(6):1104-1117
慢活的空间体验与追寻是人们对当代社会“束缚与压抑”的抵抗和逃避,其为特定区域的地方性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实证案例。本文以丽江古城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对原住民、外来经营者、旅游者和政府管理人员的访谈资料,同时以网络日志为分析文本,在构建地方性呈现与形成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外部认同的角度对丽江慢活地方性特质呈现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丽江古城慢活地方性的具体维度可由区位、场所、地方感加以呈现,其中,区位包括比较区位与现实区位,场所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空间与社交活动,地方感则包括情感与延续行为。丽江古城慢活的地方性形成来源于多元主体的共同建构,其中,原住民经由历史及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慢活理念是丽江古城慢活的精神本底,这种地方性特质被外来经营者加以营造和推广,使慢活特质得以强化并成为地方性表征,这同时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在旅游者的认同助推下更为显化,三个主体的共同作用使慢活特质成为丽江古城不可或缺的地方性构成。此外,本文还对旅游场域下地方性的特殊性与不同范式下的地方性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2.
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丽江1954-2009年的气候资料,对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划分出其等级和旅游适宜期年内分布;结合2006-2010年丽江海外旅游、国内旅游的客流量月指数,在对气候舒适度及特殊影响因素赋值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气候舒适度与旅游地年内客流量变化有密切关系。海外客流量年内变化分2个时段,在10月-次年4月干季,受气候舒适度影响极其显著,此外还受新年、圣诞假期的影响,海外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31%;在5-9月雨季则呈现较均匀分布状态,平均月指数为8.33%。国内游客客流量变化全年主要受气候舒适度影响,同时还受7、8月暑假及"十一"黄金周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0.56%。  相似文献   
33.
The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pH and EC(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t Yu-long(玉龙) Snow Mountain,Lijiang(丽江) City,are sensitive to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and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The pH of summer rainfall at Lijiang City ranges from 6.7 to 7.4,and alkaline mineral salts dominate the variations of rainfall acidity.pH values in theshallow firn profile at Baishui(白水) Glacier No.1 range from 5.6 to 6.3,and EC values from 2.4 to 7.3 μs/cm.The ranges are lower than ...  相似文献   
34.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1996年丽江7.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丽江——大具断裂可以分为丽江——玉湖和玉湖——大具等南北两段. 它们在构造表现、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但都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运动学性质,即既具有垂直正断运动,又有水平左旋走滑运动. 这种运动特征开始于第四纪初期(距今2.4~2.5 Ma). 在构造形式上,早更新世时期发育低倾角拆离断层;中更新世(0.8 Ma)以来,以高角度正断层活动为主. 根据源于玉龙——哈巴雪山东麓的一系列冲沟, 在穿越山前断裂时同步左旋位错特点和剥夷面垂直落差,初步估算了丽江——大具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0.84和0.70 mm/a;中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1.56和1.69 mm/a. 近南北向丽江——大具断裂的运动性质一方面受到区域性北北西 南南东水平主压应力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玉龙——哈巴雪山与丽江盆地之间强烈的差异性运动的制约. 这两种动力学过程的共同作用, 形成了1996年丽江地震构造环境的特色.   相似文献   
35.
陈美贞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6,25(2):256-266
选择七个参数,采用DRASTIC方法和GIS技术,对丽江盆地地下水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73.2%属于较高脆弱区,25.8%属于高脆弱区,仅有1%为中等区,应杜绝污染性项目,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防止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36.
应力遥感监测滇西北地震前兆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气象卫星轨道摄动反演地壳区域构造应力降动态场 ,对广大地区进行快速扫描获取地震近源区和震源区短临阶段孕震发震前兆场 ,藉以预测地震三要素———震中、震级和发震时间 ,以期达到预报地震如同预报气象 .对近年来滇西北地震的震例正演计算了丽江、武定强震并绘制其地震前、后应力降动态特征图及其强震前兆应力降异常波动发震时间曲线图  相似文献   
37.
丽江地震场地响应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叶建庆 《地震研究》1998,21(2):115-121
对丽江大霞后地震现场4个PDR-2数字化地震台记录的30个中小余霞的垂直分量P波和水平分量S属波进行振幅谱分析,表明观测振幅谱形状依赖于观测场地。利用频谱比方法,将丽江地震台视为基岩场地,宾馆台和白沙台为沉积层场地,玉龙变电站台为风化层场地,求得沉积层和风化层场地相对基岩场地相对基岩场地的放大或吸收量级。衰减系数t^*值的分析研究各场地地震波误减与震源距相关微弱,但有灵敏反映传播路径的变化,表明衰  相似文献   
38.
39.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1996年2月3日19时14分18.1秒,云南省丽江与中甸交界的丽江县境内(北纬27°18',东经100°13')发生7.0级强烈地震。大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局立即按《云南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启动一类大震对策,成立地震前后方两个指挥部,全面开展震情现场监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科学考察和宣传工作。准确地预报了2月5日6.0级、2月6日5.7级、2月7日5.4级强余震,及时科学地完成了灾情调查和震害  相似文献   
40.
丽江大震前长—中—短—临地震学异常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蔡静观 《地震研究》1997,20(1):13-20
本通过丽江大震前地震学各项异常的动态追踪,研究了长-中-短-临异常伴随大震孕育、发生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强震的缺震、强震的重复、中强震密集、诱发地震、相关地震等多项长期异常的背景上,出现了中小地震活跃、调制小震频繁、复发周期降低、震源深度加深和震级差增大、地震序列h值下降等同步的中期异常,而1995年中小地震活跃后的平静、低复发周期的回升、震源深度为25公里和震级差在1.0-1.1级的地震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