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3篇
  免费   1381篇
  国内免费   1732篇
测绘学   3764篇
大气科学   667篇
地球物理   1036篇
地质学   4232篇
海洋学   948篇
天文学   352篇
综合类   756篇
自然地理   621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501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659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591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541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6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6篇
  192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方法特点是:即使同一圈卫星观测资料点数再多,只需计算一次观测站坐标。本文公式推导不需要球面三角学基础知识。为了提高卫星地面坐标计算精度,给出地球自转改正、地极移动、SLR系统时延、大气折射、卫星质心改正和跟踪望远镜各项动态系统差修正公式。实际需要计算的式子仍然简洁而且三角函数和四则运算次数比其它方法少。本方法首先用于检测上海天文台SLR跟踪望远镜动态系统差的试算。  相似文献   
982.
王曙 《地球化学》1980,(4):381-388
In this article the formula for brightness of biquartz plate and dichroiscope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is derived and the most sensitive conditions for its application are established.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demonstrates that for biquartz plate, the difference of brightness between the two halves reaches its maximum when rotation angle ψ of biquartz plate is equal to oblique angle A of polars from the cross position or to the apparent rotation angle of anisotroption Ar. Therefore, it is advisable to use Mace de Lepinay half-shadow wedge in which rotation angle ψ is wriable. As for dichroiscope, the difference of brightness between the two halves reaches its maximum when its vibration direction is parallel to that of the polarizer. Thus, in preparing dichroiscope,one of its vibration directions should be parallel to the polarizer.  相似文献   
983.
On the basis of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this paper employs the theories of wavelet transform and signal sampling to develop a new image fusion algorithm.The algorithm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image fusion of SPOT PAN and TM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 perfect image fusion can be built up by using the image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image frequency domain based o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formation.The method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image fusion do not chang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image.  相似文献   
984.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检出限问题的探讨与建议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对有关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低含量元素的检出限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从检出限的定义及其定义下的相对标准偏差到各种不同测量、校准与校正方法的检出限及其相对应的相对标准偏差进行计算。提出了以定义检出限的相对标准偏差为基准,对各种测量方法计算出的检出限进行重新界定,从而确认一个具有可比性的、精度一致的检出限。同时还讨论了仪器与X光管固有杂质元素谱线对该元素检出限的影响;测量仪器、测量条件与测量时间对检出限的影响;不同岩性试样对检出限的影响;检出限与测定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985.
3,5-Br2-PADAP在pH为3.2的甲酸-甲酸钠缓冲溶液中能与Bi(Ⅲ)、Cu(Ⅱ)、Co(Ⅱ)和Ni(Ⅱ)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研究了Bi(Ⅲ)、Cu(Ⅱ)、Co(Ⅱ)、Ni(Ⅱ)-3,5-Br2-PADAP体系的显色条件,用偏最小二乘法处理所得数据,从而建立了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Bi(Ⅲ)、Cu(Ⅱ)、Co(Ⅱ)和Ni(Ⅱ)的方法。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986.
数字摄影测量,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理论与方法,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其产品与中间数据的记录以及处理的原始资料均是数字的,较之常规的(传统的)数字产品的生产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成果多样化等优点。两次外业和两次内业,是∶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作业流程,第二次外业调绘作为1500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外业工作与常规调绘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适合于1500大面积数字化测图。  相似文献   
987.
荧光分析法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荧光光谱法是分析芳烃的灵敏、快速、高效的方法,通过样品的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可以进行油气属性的判断;区别油气信息和煤信息,区分油气信息和泥浆污染信息,提高钻井预测的准确度。某些情况下,可以用简单、便捷的同步荧光光谱取代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8.
虚拟城市是 3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沿领域 ,该文对在微机上如何建立虚拟城市作了初步探讨 ,把建立虚拟城市的方法分为 3维真实场景建模、海量数据环境下的场景漫游以及确定任意时刻声音文件的调入时机三个部分。重点介绍了控制三维场景漫游、自适应层次细节模型、简单碰撞检测的实现方法 ,并提出了采用泰森模型调用声音文件的新思路。最后给出在VC 开发环境下用OpenGL建立虚拟城市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89.
使用小波技术对包括恒星、近邻星系和AGN等不同的天体光谱进行了自动处理.用小波滤波的方法将光谱中的连续谱与诸线分离;然后使用小波域隐含马尔可夫模型(HMM),对已去掉连续谱的光谱进行降噪,同时得到了噪声在每个光谱中的分布;在训练HMM的过程中,使用改进的Tying方法增加训练数据以保证训练的可靠性;利用噪声分布确定出谱线信号的局部阈值,在已经降噪的光谱中找到吸收线和发射线;用高斯函数拟会出谱线的形状,标出线心的波长值,作为自动证认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0.
二向反射遥感中冬小麦植被组分和土壤特性的季相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二向反射物理模型的反演研究中,李小文和Strahher等提出基于知识的反演,强调了地面知识积累对反演的重要性.根据在北京、山东禹城和河北栾城等地不同年份积累的不同品种冬小麦实测数据,按照二向反射理论模型及模型反演研究的要求,分析了冬小麦群体植被组分的几何结构、光学特性和土壤光学特性等参数的季相变化特征.具体内容包括(1)叶面积指数的季相变化;(2)叶、茎、穗面积在它们总面积中比例的季相变化;(3)叶倾角分布的季相变化;(4)叶茎穗光学特性的季相变化(5)土壤背景垂直向上反射率的季相变化,文中各项季相变化特征覆盖的冬小麦生育期长.这是一份比较系统和有较好代表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