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8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国土资源通讯》2011,(20):46-46
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立足打造“渝南黔北经济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实现新时期的跨越发展,按照“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要求,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手段,做好加减法,算好增减账,在保障全区经济发展用地需求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为实现南川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2.
几类区域性暴雨雷达回波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家国  王珏  黄治勇  周金莲  王仁乔 《气象》2011,37(3):285-290
以2007-2008年湖北省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按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定义,通过分析地面雨量资料筛选出32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在对比分析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形态、结构、暴雨落区以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的基础上,概括了湖北省区域性暴雨雷达回波模型.结果表明:典型区域性暴雨雷达回波形态有逗点状暴雨回波、涡旋状暴雨回波、涡带结合型暴雨回波和带状暴雨回波等4类,它们分别与锋面上中尺度气旋波扰动、川东低涡系统的发展、低涡发展与梅雨锋结合和气旋波上准静止锋面切变线的形成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3.
东北冷涡背景下浙江省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东北冷涡西南部冷空气南下影响,2009年6月初浙江省连续发生了两次不同特点的强降水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卫星TBB资料,对这两次东北冷涡背景下的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动力、热力及水汽输送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在东北冷涡天气背景下,由于中低层温度场配置不同、上下游系统强弱不同,导致浙江省发生的天气现象不同。6月2日降水是一次连续的区域性暴雨过程,雨带呈带状分布,以层状云降水为主,其低层为大范围的辐合,高层辐散,且低层辐合强于高层辐散;低空存在西南急流,为暴雨提供了重要的水汽和动力条件,大气层结比较稳定。6月5日强降水是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降水分布不均匀,强度大,历时短,高、低空没有大范围的辐合辐散区,也没有低空西南急流,前期水汽条件较差,降水过程以热力作用为主;大气层结不稳定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出现局地暴雨。两类暴雨的预报着眼点分别为:第1类区域性暴雨的预报重点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结构和低空西南急流;第2类局地性暴雨的预报重点为大气的不稳定度与东北冷涡后部冷空气的干侵入。  相似文献   
84.
基于1951—2009年衢州国家基本气象站近59 a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对衢州市特征性灾害天气——暴雨分布进行分析,探讨衢州市区域性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9 a来衢州市年平均温度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气温急剧上升;90年代以后19 a的平均温度比50年代上升了0.68℃,其中冬季变暖比较明显,其次为夏季。极端气温年平均值也有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季节性,最高温度上升幅度大于最低温度上升幅度。衢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有向极端方向变化的趋势,通常以4—5 a为一个周期,偏多和偏少年份交替出现,但平均年降水量的变化并不明显。年内降水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夏季较多,冬季较少。1966年前,年降雨量变化幅度较平稳,年降雨量偏少;1966年后,降雨量逐渐增多,1975年前后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减少;1980年前后发生突变,且波动增多。  相似文献   
85.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边缘海型被动大陆边缘是目前全球深水区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的一系列深水(>500m)油气重大发现使其备受关注.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油气分布总体上具有显著的不均一性.平面上呈“内油外气”的分布特征,油气主要分布于富烃凹陷的凹边隆和凹中隆.远岸带深水区发育大型、超大型气田且成群成带分布,近岸带浅水区以发育中、小型油田为主,亦成群成带分布.纵向上呈“上油下气”的分布特征,天然气和凝析油主要富集于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石油主要富集于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  相似文献   
86.
2004年6月29日西安市突发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鲁西南一次区域性大暴雨的分析表明:除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以外,超低空急流是大暴雨不稳定能量和水汽的主要输送带,高能级、大面积的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和补充,有利的物理量场的配置,构成了这次大暴雨过程的维持和增强。暴雨落区与超低空急流前部最大风速切变区的位置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87.
辽宁区域性春旱的大气环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逐月海温资料(HadiSST)和辽宁地区逐日降水资料,对辽宁区域性春旱大气环流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山脊和东亚大槽减弱,位相比历年平均位相偏东,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减小,是导致中国辽宁区域性春季降水减少的大气环流背景;区域性春旱同期,大陆气压升高,海上气压降低;辽宁上空湿度明显小于历年均值,贝湖到中国辽宁一带盛行西北气流。区域性春旱前冬,辽宁上空200hPa高度场出现正距平;地面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Nino3海温异常偏低。  相似文献   
88.
区域性南北向构造带和全球性经向构造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中简述了我国及其邻区区域性规模的南北向构造带的现位展布及其表现形式,讨论了它们可能的成因类型和构造性质,分析了全球经向构造体系和区域性南北向构造带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89.
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及其评价--以郑州市为例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冯德显  贾晶  乔旭宁 《地理科学》2006,26(3):266-272
文章以郑州市为例,主要研究了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所研究指标进行了赋值。以此为基础,用裂点法对郑州与周边相邻、相关城市的不同城市要素相互作用的范围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郑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影响区域、发展优势和不足,并就提高郑州辐射力的途径、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0.
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对4种不同强度区域性凝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中高纬度的亚洲东部区域距平场呈现“+-”的分布或有切断低压分布,贝加尔湖至中国华北地区以经向环流为主;850 hPa风场上云南南部以南受偏南风和西南风控制,并且在江南至华南存在西南或西风急流,是4种不同强度凝冻过程中形势场共性特征。500 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地区呈两槽一脊或一槽一脊分布;风场上850 hPa东北风回流和700 hPa西南急流形成上暖下冷的形势场,同时850 hPa形成稳定低层切变线;温度场上存在冷-暖-冷的夹心结构,近地面层0 ℃线维持在900 hPa以下,均是较强等级以上的区域性凝冻过程中形势场共性特征。而对于一般性区域性凝冻过程,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呈多槽脊分布,风场上是否存在东北风回流和低层切变线,温度场上是否存在冷-暖-冷的夹心结构以及近地面层0 ℃线位置等特征均不统一。温度剖面图上,当近地面层0 ℃线位置最低时或出现冷-暖-冷的夹心结构时段与凝冻过程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时间段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