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天文学   15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艾力   《天体物理学报》1998,19(2):214-216
在1997年进行超新星巡天时,北京天台发现了四颗处于极大期的激变变星,本给出了它们的位置,观测参数以及证认图的光谱图。  相似文献   
42.
仅在过去的10年中,由于采用了地面和空同时的光谱观测激变变星中正处于吸积过程的白矮星,在激变变星(CV)的研究方面出现了全新的途径。这些光谱探测开拓了恒星包层、角动量团儿CV演化中吸积物理学研究的新前没中。这篇评论包括了激变变星中的白矮星研究的方方面面:(1)表面温度;(2)吸积加热和冷却的不;(3)在高度倾斜的CV中吸收幕帘(盘的上面的大气)的影响和特点;(4)白矮星光球的化学丰度;(6)吸积带;(7)吸积的模拟。  相似文献   
43.
Four stars, GSC 1258-0143, GSC 1986-1665, GSC 3045-0892 and GSC 2983-1597 were found to be new variables during a campaign of CCD photometric monitoring of short-period eclipsing binary stars. The variabilities of these new variables are report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able classifications of the variables are discussed through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ir light curves. Among these stars, GSC 1258-0143 is classified as a RR Lyr star of sub-type a. Its pulsation period is determined to be about 0.5206 days. The other three stars, are definite variables, but their periods and types of light variations remain unknown.  相似文献   
44.
本文发展了一套计算机自动证认、交叉比对的技术,应用于1989年9月至12月间北京天文台60/90cm施密特望远镜的CCD测光资料及GSC星表,由二个系统的V星等资料,在6个平方度内找到5颗变星;利用二个系统B颜色带宽的不同,进行发射线星系巡天,在3个平方度内找到15个致密核发射线星系.并讨论了本方法用于光变天体、包指数反常天体、位置移动天体、发射线天体巡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5.
许多Mira变星具有轴对称转动的膨胀拱星包层。因此研究有轴对称转动的膨胀拱星包层的速度流场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研究了Mira变星的有轴对称转动的膨胀的拱星包层的速度流场,得到了它的严格形式解。所得到的结果与观测给出的事实是相一致的。最后,还讨论了恒星的质量损失率。  相似文献   
46.
47.
给出了1997年4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天文台用2.16 m望远镜卡焦光谱仪观测获得的6颗激变变星 (AB Boo, UX UMa, T CrB, AH Her, Z Cam 和 V426 Oph) 及3颗相关天体(UMa3, EG UMa 和 Leo3)的CCD光谱, 并同时拍摄了5颗晚型星(3 Dra, Vir, Leo, 34 Boo 和36Com) 的CCD 光谱, 作为晚型星参考谱. 测量了观测样本星的和近红外Ca II的三重线(8498, 8542和 8662)的等值宽度(EW),谱线半极大全宽(FWHM)和视向速度(Vr), 并分析了这些星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48.
矮新星是爆发频繁的激变变星,主星是白矮星,次星是充满洛希瓣的晚型矮星;白矮星周围有吸积盘,物质流与吸积盘的碰撞区域即热斑。与大多数密近双星系统相比,矮新星最大的特点是吸积盘的存在以及频繁的爆发现象。首先介绍了矮新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对吸积盘的形成过程进行总结,给出了矮新星的基本物理图像;其次简要介绍了矮新星的各种次型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对目前的爆发模型进行归纳;回顾了矮新星中著名的轨道周期空缺现象和最短轨道周期截止现象,并给出其在标准化模型下的解释以及标准化模型面临的挑战;举例说明了矮新星的轨道周期变化分析不仅对研究其演化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探测褐矮星和地外行星的重要手段;对食光变曲线的分析方法和矮新星中罕见的高低态变化进行了简单小结;最后,进行总结并讨论矮新星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的一些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9.
SS433短周期变化中的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喷流模型计算SS433短周期变化的周期和振幅值。讨论短周期变化叠加成拍的条件。用此条件判断,很自然地得出:在短周期变化中可能存在拍现象。对于喷流模型,在一个进动周期内其拍频为2。 文中还利用了Margon,B·等人的SS433多普勒频移图作SS433多普勒频移的残差分布图。在分布图中,某些进动周期内显示出分布轮廓有双峰结构,分析产生双峰的原因,正是与章动有关的、短周期变化中的拍现象。因此,在SS433的163天多普勒频移图上,观测点始终存在10%的弥散,乃是163天进动曲线与不能消除的短周期中的拍叠加的结果。 这样,本文从理论和实测分析上都证认了SS433短周期变化中存在拍现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