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本文利用2001-2003年南极中山站175天全天空摄像机观测,对午后多重极光弧的出现率及其与Kp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午后多重极光弧出现率呈一单峰分布,最大发生率出现在1445UT(1645MLT),其位置在1500MLT极光热点(1300-1700MLT)近夜侧的部分。与地磁活动指数Kp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明,Kp值为2-3之间时多重极光弧有较大的出现率,这说明中等地磁活动情形下午后多重极光弧有较高的出现率。事件分析表明多重极光弧的强度变化与地磁Pc5脉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并且有类似的频谱特征,这说明午后多重极光弧可能与同时出现的Pc5地磁脉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西昆仑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分布于喀喇昆仑山地层区中的泥盆纪地层,开展剖面测量和区域填图,系统收集其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分布特征、接触关系、生物化石、基本层序等资料,并展开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区内泥盆纪地层由中下统大王顶组,中统黄羊滩组、落石沟组和上统天神达坂组组成,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除天神达坂组未获生物化石外,其他层位均获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新建大王顶组和黄羊滩组2个岩石地层单位,以及腕足类3个、珊瑚类1个、菊石类1个、三叶虫类1个,共计6个生物地层单位。全面系统厘定和完善了区内泥盆纪的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序列,黄羊滩组是重要的铜矿和石膏矿赋矿层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喀喇昆仑山地区泥盆纪地层研究程度,也为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分析提供了必要地史资料。  相似文献   
13.
尽管单一逆境条件对浮游植物产生的影响已被广泛重视,然而对于多重逆境条件对藻细胞生长生理的研究仍有空白。本研究通过测定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ert)光密度(OD750)、叶绿素a含量(chl a)、光合作用效率(F_v/F_m)、碳氮比(C/N)等多个生理指标,分析其在9种环境下(常温光照、低温和低温黑暗三种物理环境,结合全营养、缺氮、缺磷三种营养状态)对多重逆境的生长和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多重逆境条件下,单一物理逆境因素(低温或黑暗)较氮限制或磷限制对藻细胞生长和生理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营养限制并同低温环境双重作用对生物量和碳氮比产生显著性影响(P0.01)。此外,低温和黑暗条件耦合作用下,SYTOX Green染色强度处于较低水平,chl a稳定、F_v/F_m有所升高,强壮前沟藻在逆境环境下作为群体的衰亡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4.
成矿元素品位的变化受控于长期地质作用过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定量刻画其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成矿过程,并为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多重分形去趋势移动均值(MFDMA) 法,分析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床4号勘探线钻孔Cu元素品位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对矿化强度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所有钻孔Cu元素品位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且不同矿化等级的元素分布存在局部奇异性差异,多重分形强度随矿化强度等级减弱而增加;这些特征指示在钾硅化带—带内侧强矿化钻孔的高品位相对聚集,而带外侧角岩化—青磐岩化带的高品位相对分散;通过数据随机重排技术推测Cu品位多重分形结构奇异性差异是由其分布概率密度和长相关性共同作用引起,后者的作用贡献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5.
结合河北矾山幅(K-50-135-B)1:5万区调成果,在全面分析了第四纪地深层以常用划分方法(岩性法,地貌法,古生物法,气候法,古地磁法,年龄法)的利弊和应用效果的基础上,提出对第四系进行多重地层综合划分应分三步:①根据岩石地层学和地貌地层方法,建立研究区地层相对新老顺;②根据生的地层学,气候地层学等方法,确定地的相对地质年代;③根据古地磁和年代学方法,确定重要地质界限和地质事件的年龄;并对多重  相似文献   
16.
17.
浅源走滑大震震源过程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邢台、海城、唐山三大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结果,并结合其它大震资料,对浅源走滑大震震源过程的特征作了初步探讨.这类地震的P波波形一般都较复杂,可用单断层多重破裂或复断层多重破裂作解释.地震震级愈大,其第一子震的震源持续时间和破裂长度都愈长.发生在活动频繁、贯穿性好的深大断层上的地震与发生在无明显大断层地区的地震相比较,前者的应力降和位错上升速度都比后者的偏低,而且这种差别在第一子震上表现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8.
随机性细胞自动机的地震模拟的动力学含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原  刘昭军 《中国地震》1995,11(1):8-14
结合随机的能量输入和确定的能量损耗,本文用随机性细胞自动机(CA)进行了地震事件的数字模拟,并对事件进行了能量分维和时间序列的多重分形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大量事件的能量-频次的统计分布可能遵从最经典的Gutenberg—Richter关系.不同的初始能量分布和不同的能量传递准则都对模型的输出产生影响,b值与模型参数的设置密切相关,地震现象本质上的复杂性可能是随机性与确定性的统一体现。  相似文献   
19.
应用有关软件分析新疆乌针研究区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的多重分形谱Dq-q和f(a)-a。发现两次6级强震发生前,多重分形谱发生显著变化。主要特征是对一定的q区间奇异性强度因子a取值变宽,Dq-q曲线变陡,f(a)-a的左端点或右端点下降。  相似文献   
20.
土木工程结构的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能得到用尽可能少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组成有效性和鲁棒性高的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新控制策略——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MT—MD)。使用定义的优化目标函数,评价了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MTMD)的控制性能。数值结果表明,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MTMD)比多重凋谐质量阻尼器(MTMD)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对频率调谐的鲁棒性。DMTMD比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具有更好的有效性,而DMTMD和DT—MD对频率调谐的鲁棒性近似相同。因此,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是一种先进的结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